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新中国工业劳动体制中性别关系的塑造 被引量:3
1
作者 曾迪洋 原璐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
以往关于性别关系研究有一个广泛共识,即“去性别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性别关系的主要特征,但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这一时期新性别关系的形成。针对于此,结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口述史资料,从单位制生活、劳动生产实... 以往关于性别关系研究有一个广泛共识,即“去性别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性别关系的主要特征,但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这一时期新性别关系的形成。针对于此,结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口述史资料,从单位制生活、劳动生产实践和女性典型塑造三个维度来看,国家意志通过工厂中的具体实践得以实现,工厂内部在进行“去性别化”的同时,也完成了新一轮的“再性别化”,这是传统家庭性别关系模式在生产关系中的转换。无论是“去性别化”还是“再性别化”,本质上都是以男性为主导,并且是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这一时期的性别关系既是传统性别关系的部分延续,也是当下市场化背景中性别关系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关系 工业劳动体制 性别 再性别化
下载PDF
职业书写的“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民国时期的中文打字机与女打字员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璟薇 毛万熙 张金牛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83,共17页
作为西方技术史和媒介史研究焦点的机械打字机深度参与了20世纪之交西方女性的社会角色变迁,引发西文职业书写技艺的“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过程,也造就了“女打字员”的经典形象。但是,当前对于女打字员的流行叙事主要基于“标准... 作为西方技术史和媒介史研究焦点的机械打字机深度参与了20世纪之交西方女性的社会角色变迁,引发西文职业书写技艺的“去性别化”与“再性别化”过程,也造就了“女打字员”的经典形象。但是,当前对于女打字员的流行叙事主要基于“标准”的西文打字机,尚未考虑到技术语言与之迥异的中文打字机。本文借助文化技艺的理论视角,以媒介考古的分析方式追溯了民国时期中文打字机这一新生媒介与文书从业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细致比较了机械书写技艺在早期中西方职业书写领域的“去性别化”和“再性别化”过程,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与围绕中文打字机所形成的操作技艺和操作链息息相关。本文展现了作为一种“不显眼的知识技术”的打字机是如何参与性别角色变迁的,在通行的西方女打字员叙事模式之外提供了另一种媒介史版本,并重估了中国女性在媒介技术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揭示了中国在以西方为标准的现代技术世界中于性别和民族双重层面的挣扎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打字机 女打字员 性别 再性别化 技艺
原文传递
从无性别化到再性别化——我国当代女性题材电影手绘海报的跨媒介解读
3
作者 吴艳芳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4,共6页
手绘海报呈现的视觉讯息与我国当代女性题材电影相互指涉,以最直观的方式传达了从无性别化到再性别化的性别建制过程。首先,泛文本的修辞手段体现出从"十七年"到新时期的性别秩序与话语体系;其次,手绘海报中身体和意识的视觉... 手绘海报呈现的视觉讯息与我国当代女性题材电影相互指涉,以最直观的方式传达了从无性别化到再性别化的性别建制过程。首先,泛文本的修辞手段体现出从"十七年"到新时期的性别秩序与话语体系;其次,手绘海报中身体和意识的视觉符码具有"显义""钝义"的表征功能,意指无性别化的规训与女性性别主体的确立;最后,从"空间性"特征切入,手绘海报中人物主体、背景与陪体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揭示出规制化的性别集体到差异化的女性个体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题材电影 手绘海报 性别 再性别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