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卟啉单胞菌在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根管内的定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红 纪海 +2 位作者 何艳艳 杨圣辉 侯本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采用16s r DNA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分析和比较牙髓卟啉单胞菌(P.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方法将12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120颗单根管患牙按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分为2组,每组60颗... 目的采用16s r DNA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分析和比较牙髓卟啉单胞菌(P.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方法将12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120颗单根管患牙按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分为2组,每组60颗。采用16s r DNA PCR分析P.endodontalis在两种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对于P.endodontalis检出阳性者用RTFQ-PCR比较P.endodontalis在两种感染根管内的DNA相对表达量。结果 P.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再感染根管的检出率(P=0.001)。RTFQ-PCR检测结果表明P.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根管内的DNA表达量和再感染根管内D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结论 P.endodontalis在原发性感染和再感染根管内均有定植,但与原发性感染根管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卟啉单胞菌 原发性感染根管 再感染根管 慢性尖周炎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初次感染和再感染根管内的定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红 纪海 +1 位作者 杨圣辉 侯本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91-794,共4页
目的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和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在初次治疗和再治疗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慢性... 目的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和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在初次治疗和再治疗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120颗单根管患牙为研究对象,按初次治疗和再治疗分为2组,每组60人。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比较P.gingivalis在两种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和DNA表达水平。结果 RTFQ-PCR结果发现P.gingivalis在初次治疗的感染根管内检出率为45.0%,再治疗感染根管的检出率为41.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P.gingivalis在初次治疗的感染根管内的DNA相对表达量(0.197±0.380)和再感染根管内相对表达量(0.449±0.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结论 P.gingivalis与两种感染根管关系均密切,提示其在初次感染和再感染根尖周炎的发病过程中都发挥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初次感染根管 再感染根管 定量PCR
原文传递
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
3
作者 张妍 薛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08-211,共4页
根管内持续性感染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与初次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对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种类及致病性有一个彻底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感染控制的策略,获得良好的预后。文章就再感染... 根管内持续性感染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与初次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对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种类及致病性有一个彻底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感染控制的策略,获得良好的预后。文章就再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及其致病机制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感染根管 微生物
原文传递
根管治疗后疾病中粪肠球菌的致病性和检测及清除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瑞瑞 孙克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粪肠球菌是根管治疗后疾病最常见的细菌,在再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为24%~77%。粪肠球菌的致病性与其形成的生物膜高度相关,而其耐药性也与其致病性密不可分,是引发根管内慢性感染的关键。粪肠球菌的检测以细菌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 粪肠球菌是根管治疗后疾病最常见的细菌,在再感染根管内的检出率为24%~77%。粪肠球菌的致病性与其形成的生物膜高度相关,而其耐药性也与其致病性密不可分,是引发根管内慢性感染的关键。粪肠球菌的检测以细菌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为主,而PCR用于检测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较细菌培养更为敏感。根管治疗后疾病中粪肠球菌的清除方法多种多样,结果各不相同。有研究显示抑菌率,质量分数2%的氯己定为100%,10%的盐酸氯丙嗪为88.8%,4%的利多卡因凝胶为76.4%和5%的盐酸阿米洛利为71.4%;有研究则显示,混合物.四环素.异构体.酸.去污剂、QMiX和次氯酸钠皆较2%氯己定更有效。还有研究显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对粪肠球菌生物膜有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后疾病 粪肠球菌 再感染根管 致病性 检测 清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