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杆质量对再拉断线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富国 齐增生 冯祥轶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10年第4期10-12,7,共4页
讨论了低氧铜杆再拉断线的主要类型,认为铜杆的杂质元素、氧、冶金缺陷和夹杂是影响再拉断线的主要因素,提出电解铜质量控制、铜杆氧含量控制、减少夹杂物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是提高铜杆再拉性能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光亮圆铜杆 再拉断线 杂质元素 气孔 缩孔
下载PDF
圆锥凹模再拉深极限分析
2
作者 熊志卿 汪文进 +2 位作者 伏人龙 孙艳芬 林紫清 《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24-30,共7页
采用平衡微分方程与塑性方程联解方法,建立了有压边锥模再拉深变形区应力分布的数值规律。根据本文提出的最大拉深力计算方法和笔者在文[1]中给出的危险断面失稳强度,利用计算机可以迅速确定多次拉深极限。本文还分析了凹模锥角、... 采用平衡微分方程与塑性方程联解方法,建立了有压边锥模再拉深变形区应力分布的数值规律。根据本文提出的最大拉深力计算方法和笔者在文[1]中给出的危险断面失稳强度,利用计算机可以迅速确定多次拉深极限。本文还分析了凹模锥角、压边圈圆角半径及凹模圆角半径对锥模再拉深极限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拉 深性能
下载PDF
圆筒件再拉深性能的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小红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5,共4页
通过分析圆筒件再拉深变形过程,运用主应力法、摩擦理论和板料弯曲理论,推导出极限拉深比的预测公式。对工业纯钛TA1圆筒件进行拉深成形试验,分析了平均厚向异性-R、摩擦系数μ、凹模半锥角α、凹模圆角rd、圆筒件壁厚比tmax/tmin等参... 通过分析圆筒件再拉深变形过程,运用主应力法、摩擦理论和板料弯曲理论,推导出极限拉深比的预测公式。对工业纯钛TA1圆筒件进行拉深成形试验,分析了平均厚向异性-R、摩擦系数μ、凹模半锥角α、凹模圆角rd、圆筒件壁厚比tmax/tmin等参数对再拉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深试验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极限拉深比随着平均厚向异性-R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但随着摩擦系数μ、圆筒件壁厚比tmax/tmin的增加呈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深比 再拉 锥形凹模 弯曲
原文传递
闺蜜吵完再拉钩
4
作者 尘世印象 《花样盛年》 2014年第10期22-23,共2页
燕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傍晚时分接到燕子电话,她差不多以吼的音量说:“我回来了,给你带了肉丸!在梅林关堵死了,大概30分钟到!”这些年,基本上每次燕子从老家回来,都会先来我这里,扔下点她从老家带来的土特产,然后再急匆匆赶回她... 燕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傍晚时分接到燕子电话,她差不多以吼的音量说:“我回来了,给你带了肉丸!在梅林关堵死了,大概30分钟到!”这些年,基本上每次燕子从老家回来,都会先来我这里,扔下点她从老家带来的土特产,然后再急匆匆赶回她自己的住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闺蜜吵完再拉钩》
原文传递
某大跨度楼板预应力钢筋再张拉可能性分析
5
作者 刘锦华 于珊泉 《建筑与预算》 2008年第1期90-91,共2页
通过试验及理论分析,对某大跨度楼板预应力钢筋再张拉可能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预应力 应力应变关系
下载PDF
筒形件多次拉深极限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熊志卿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8-21,共5页
依据再次拉深筒坯口部最厚、最硬 ,以及最大拉深力出现于拉深后期的特点 ,假定最大拉深力相应于筒口达到变形区入口位置 ,采用平衡微分方程和塑性方程联解方法 ,建立了变形区应力数值解。应用分散性失稳准则 ,导出再拉深危险断面失稳强... 依据再次拉深筒坯口部最厚、最硬 ,以及最大拉深力出现于拉深后期的特点 ,假定最大拉深力相应于筒口达到变形区入口位置 ,采用平衡微分方程和塑性方程联解方法 ,建立了变形区应力数值解。应用分散性失稳准则 ,导出再拉深危险断面失稳强度。利用再拉深极限理论及首次拉深极限理论[1 ] ,通过计算机可以迅速准确地预测筒形件及带实缘筒形件的多次极限拉深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拉 深性能 成形极限
下载PDF
圆筒有压边多次拉深极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志卿 伏人龙 +2 位作者 汪文进 林紫清 孙艳芬 《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16-24,28,共10页
依据再拉深时筒壁口部最厚、最硬、最大拉深力出现于技深后期以及变形区小的几个显著特征,假定最大拉深力出现的变形区相应于筒口达到变形区人口位置,并以筒口应力、应变强度及厚度作为变形区于均应力、应变强度及厚度,采用平衡微分... 依据再拉深时筒壁口部最厚、最硬、最大拉深力出现于技深后期以及变形区小的几个显著特征,假定最大拉深力出现的变形区相应于筒口达到变形区人口位置,并以筒口应力、应变强度及厚度作为变形区于均应力、应变强度及厚度,采用平衡微分方程和塑性方程联解方法建立了有压边圆角凹模再拉深径向应力分布数位解。应用分散性失稳准则,建立了危险断面拉伸失稳强度,计及了厚向异性指数、加工硬化指数、凸模直径及凸模圆角半径的影响。用本文推导的公式借助计算机,可以迅速确定多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通过本文分析,表明筒经对多次拉深极限有明显影响;同次极限拉深系数存在取极小值的凹模圆角半径;减少初次拉深变形程度有利于提高后次拉深的权限变形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拉 探性能
下载PDF
剩余炮点剖面偏移
8
作者 W.B.Lee 张仪宁 《石油物探译丛》 1993年第1期32-39,共8页
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剩余炮点剖面偏移技术,该项技术包括倾角校正后的剩余正常动校正(NMO)和深度再拉伸(restretching).倾角校正后的剩余正常动校(NMO)公式和深度再拉伸公式由一般的 Al-Yahya 剩余 NMO 公式导出.应用倾角校正剩余 NMO 公... 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剩余炮点剖面偏移技术,该项技术包括倾角校正后的剩余正常动校正(NMO)和深度再拉伸(restretching).倾角校正后的剩余正常动校(NMO)公式和深度再拉伸公式由一般的 Al-Yahya 剩余 NMO 公式导出.应用倾角校正剩余 NMO 公式,比剩余 NMO公式中没有倾角校正项更能精确地估算速度误差。剩余炮点剖面偏移以类似于由级联剩余速度分析、剩余 NMO、叠加和深度拉伸的常规处理方式,可应用于叠前偏移资料中.使用剩余偏移,我们或者能够避免原始叠前资料的再偏移,或者能生成满意的图象而减少所需的迭代次数。在工作站上就足以有效地完成剩余偏移.本文用合成数据和野外资料的例子说明了本法可对某些地质情况(尖灭和盐层顶板与底板)的成象进行重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炮点剖面 深度再拉 偏移
下载PDF
提竿小歌谣
9
作者 谷龙先 《中国钓鱼》 2002年第8期21-21,共1页
鲫鱼提竿要等守,浮漂上升再拉钩,用力不宜太过猛,以防鱼钩滑出口。钓鳖浮漂点点走,快快拉钩举过头,如果提竿拉不动,两边摇摆出水游。钓鲶浮漂向下沉,立即提竿莫松手,一松钻进障碍物,既断线来又断钩。钓鲤浮漂沉又冒,猛拉不怕嘴皮厚,竿... 鲫鱼提竿要等守,浮漂上升再拉钩,用力不宜太过猛,以防鱼钩滑出口。钓鳖浮漂点点走,快快拉钩举过头,如果提竿拉不动,两边摇摆出水游。钓鲶浮漂向下沉,立即提竿莫松手,一松钻进障碍物,既断线来又断钩。钓鲤浮漂沉又冒,猛拉不怕嘴皮厚,竿呈“弓”形细细遛,翻白再用网来兜。钓鳜不怕时间长,到嘴到胃又到肠,再三挣扎滑不掉,拖到岸边难躲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 浮漂 障碍物 断钩 翻白 嘴皮 再拉 鲫鱼 青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