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祝莹 陈藕景 王依满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4期130-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横切口组(χ2=14.00,P<0.05)。纵切口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对产妇的再次剖宫产术影响较小,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腹壁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下载PDF
三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再次剖宫产术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伟 秦凤鸣 罗裕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7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椎管内麻醉 麻醉方法 难度 时间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相关原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超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4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8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实施首次剖宫产的15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析引起瘢痕子宫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8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实施首次剖宫产的15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析引起瘢痕子宫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撕裂及盆腹腔粘连,两组出血因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率及出血量较首次剖宫产明显增加,出血原因与宫缩、胎盘情况、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及盆腹腔粘连密切相关,降低首次剖宫产的发生率是减少瘢痕子宫的关键,而瘢痕子宫再次手术前需全面评估产妇情况,术中谨慎操作,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术 中出血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启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7期133-133,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因素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产妇250例分娩产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出血原因分为以下几组,一组是为胎盘因素组,一组为宫缩乏力... 目的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因素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产妇250例分娩产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出血原因分为以下几组,一组是为胎盘因素组,一组为宫缩乏力组,第三组是切口裂开组,每组患者20例。观察患者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的出血量,并且分析其产妇转归情况。结果胎盘因素手术中出血量跟宫缩乏力、切口裂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量非常凶猛,需要及时正确的诊断以及处理,降低剖宫产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术 出血因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子宫下段再次剖宫产术造成膀胱后壁撕裂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丽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9-599,共1页
关键词 子宫下段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术 膀胱后壁 撕裂 产科检查 病例报告 末次月经 心肺听诊
下载PDF
改良再次剖宫产术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志芹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8期85-86,9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再次剖宫产术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行既往再次剖宫产病例330例作为传统组;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1月10日在本院行再次或多次剖宫产的327例孕妇作为改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改良再次剖宫产术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行既往再次剖宫产病例330例作为传统组;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1月10日在本院行再次或多次剖宫产的327例孕妇作为改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切皮至进入腹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的术后病率、切口血肿率、切口液化率均低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后再次剖宫产术具有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改良 产妇
下载PDF
瘢痕子宫对产妇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及第三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对产妇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及第三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进行再次剖宫产术或第三次剖宫产术的126例瘢痕子宫产妇及在该院进行初次剖宫产术的92例非瘢痕子宫...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对产妇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及第三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进行再次剖宫产术或第三次剖宫产术的126例瘢痕子宫产妇及在该院进行初次剖宫产术的92例非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再次剖宫产术的96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观察A组,将进行第三次剖宫产术的30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观察B组,将进行初次剖宫产术的92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三组产妇的各项手术指标和妊娠结局,分析瘢痕子宫对产妇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及第三次剖宫产术产生的影响。结果:1)观察A组产妇和观察B组产妇术中及术后的总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产妇,其手术的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产妇,其子宫下段肌层的厚度均小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B组产妇术中及术后的总出血量多于观察A组产妇,其手术的时间长于观察A组产妇,其子宫下段肌层的厚度小于观察A组产妇(P<0.05)。2)观察A组产妇和观察B组产妇胎儿窒息、盆腔粘连、术后子宫破裂、血栓形成、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B组产妇胎儿窒息、盆腔粘连、术后子宫破裂、血栓形成、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A组产妇(P<0.05)。结论:与进行初次剖宫产术的非瘢痕子宫产妇相比,进行再次剖宫产术或第三次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其各项手术指标和妊娠结局均更差。与进行再次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相比,进行第三次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其各项手术指标和妊娠结局均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术 第三次剖宫产
下载PDF
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巧仙 蒋琳珊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3期132-132,134,共2页
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和横切口两种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探讨产妇行剖宫产术宜采用的术式。方法将2005~2009年入住我院行再次剖宫产产妇按原手术方式腹壁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分A、B两组,观察并记录再次行剖宫产术时手术开始至进... 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和横切口两种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探讨产妇行剖宫产术宜采用的术式。方法将2005~2009年入住我院行再次剖宫产产妇按原手术方式腹壁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分A、B两组,观察并记录再次行剖宫产术时手术开始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腹壁粘连程度、腹腔粘连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再次行剖宫产术时,A、B两组在手术开始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腹壁重度粘连例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腹腔重度粘连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剖宫产宜选择腹壁纵切口术,以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腹壁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下载PDF
再次剖宫产术74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吕汕群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6期434-435,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74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包括:①手术总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腹腔粘连状况;③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对74例进行再分组,进行组间比较上述几项指标,具体分组依据如下... 目的 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74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包括:①手术总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腹腔粘连状况;③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对74例进行再分组,进行组间比较上述几项指标,具体分组依据如下:缝合或不缝合壁层腹膜,子宫下段横切口、宫体纵切口,腹壁横切口、纵切口。结果 ①腹壁纵切口手术时间比腹壁横切口短,术中出血及腹腔粘连无差异;②子宫下段横切口比子宫体纵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腹腔粘连情况较轻;③缝合壁层腹膜及不缝合壁层腹膜腹腔粘连情况无差异。结论 ①下腹横切口手术时间比纵切口长,因此对有可能再次开腹病人,行下腹纵切口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②子宫下段横切口比纵切口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子宫愈合良好,粘连轻,由此术中一定要尽量少用子宫体纵切口;③缝合及不缝合壁层腹膜无差异,但本文认为在剖宫产中用微桥线间断缝合子宫膀胱反射腹膜、壁层腹膜1-2针,会使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腹腔粘连 时间 出血重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不同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10
作者 王瑞芹 《哈尔滨医药》 2009年第4期19-19,共1页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横切口50例和纵切口58例的病例行再次剖宫产术后分析,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愈合...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横切口50例和纵切口58例的病例行再次剖宫产术后分析,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愈合进行比较。结果纵切口组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上明显低于横切口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横切口组,横切口组腹壁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显著性。盆腹腔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有再次剖宫产可能的妇女,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尽量选择纵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再次剖宫产术
下载PDF
再次剖宫产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及护理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长洁 贺海丽 朱云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346-1348,共3页
以往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疼痛可达到重度,与开腹全子宫切术的疼痛相当,这种疼痛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严重伤害^([1])。因此,剖宫产术后采用镇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产妇剖官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比例... 以往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疼痛可达到重度,与开腹全子宫切术的疼痛相当,这种疼痛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严重伤害^([1])。因此,剖宫产术后采用镇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产妇剖官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比例也逐年增加^([2])。这类产妇与初产妇在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是否有区别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对比观察初产妇和经产妇对疼痛护理和总体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疼痛程度 护理特点 患者 后疼痛 疼痛护理 剖宫产 初产妇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徐永枝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974-974,976,共2页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再次剖宫产术91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首次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从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再次剖宫产术91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首次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从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中度粘连及术后24小时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首次剖宫产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为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术 影响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立红 韩利红 乔爱琴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与原切口相同的方式进行手术,对比观察两组进腹腔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腹腔粘连情况、手术...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6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与原切口相同的方式进行手术,对比观察两组进腹腔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纵切口组产妇进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横切口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纵切口组粘连程度明显轻于横切口组(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纵切口组明显优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行再次剖宫产术,术中操作简单,对产妇的伤害小,对远期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应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风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腹壁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下载PDF
不同术式剖宫产术116例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8X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再次剖宫产术116例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腹壁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子宫下段横切口 子宫体部纵切口
下载PDF
瘢痕子宫对再次剖宫产术及第三次剖宫产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桂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9期1704-1705,共2页
随机抽取产科收治的132例瘢痕子宫产妇行再次剖宫产和第三次剖宫作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回顾性抽取产科资料库10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剖宫产术发生术中胎儿窒息率、术后盆腔粘连率、术后血栓形成率、术后子宫破裂率... 随机抽取产科收治的132例瘢痕子宫产妇行再次剖宫产和第三次剖宫作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回顾性抽取产科资料库10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剖宫产术发生术中胎儿窒息率、术后盆腔粘连率、术后血栓形成率、术后子宫破裂率;统计并对比三组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h出血总量及子宫下段厚度;随访6周后对比产后子宫复旧及伤口愈合情况。观察1组和观察2组发生术中胎儿窒息,术后盆腔粘连、血栓形成及子宫破裂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及术后24h出血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下段厚度均薄于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产妇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分别占4%、18.7%,产后伤口愈合不全率分别为2.0%、9.3%,对照组所有产妇子宫均复旧完全及伤口愈合完全;观察1组以上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无瘢痕子宫产妇行剖宫术,瘢痕子宫产妇再次或三次妊娠再行剖宫产术的难度更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及术后总出血量多,术后发生子宫破裂及盆腔粘连损伤率、血栓形成率及产后子宫复旧和伤口愈合不全概率更高,此外,第三次剖宫产妇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劣于第二次剖宫产妇。因此,针对即将妊娠的产妇,应尽量避免行剖宫产术,提前做好产前检查及准备,争取阴道自然分娩,减少瘢痕子宫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术对产妇身体的再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术 第三次剖宫产
下载PDF
子宫下段再次剖宫产术致膀胱后壁破裂1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艳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9年第10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 壁破裂 临床护理 膀胱 精心护理
下载PDF
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邢崇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2期43-43,共1页
目的再次剖宫产术对患者造成术中出血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27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入院行首次剖宫产术的患者270例,列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术中的出... 目的再次剖宫产术对患者造成术中出血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27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入院行首次剖宫产术的患者270例,列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术中的出血量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发生出血的例数及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胎盘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宫缩乏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切口撕裂、子宫破裂致患者发生出血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术发生出血的概率及出血量明显高于首次行剖宫产术者,且其发生出血的因素主要与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有关,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前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护理,来减少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出血量 因素
下载PDF
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团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9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下段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疤痕子宫妊娠择期手术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4,未行子宫下段修补术)与观察组(n=34,行子宫下段修补...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下段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疤痕子宫妊娠择期手术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4,未行子宫下段修补术)与观察组(n=34,行子宫下段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新生儿出生情况(包括新生儿体质量、出生5min Apgar评分)、术中、术后出血量、产褥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感染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而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出生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修补术能显著减少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感染率,且其并未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对新生儿并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修补 瘢痕子宫妊娠 再次剖宫产术
下载PDF
80例再次剖宫产术中处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玉梅 江颖茹 郭利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7年1~12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再次剖宫产术111例,其中应用"改进式"手术方法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应用原手术方法再次剖宫产术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开腹时间...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7年1~12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再次剖宫产术111例,其中应用"改进式"手术方法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应用原手术方法再次剖宫产术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侧角裂伤率、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贫血率、结扎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开腹时间和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子宫切口侧角裂伤率、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贫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扎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术应用"改进式"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 方法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丽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9期173-174,共2页
目的观察首次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第一次剖宫产时分别采用... 目的观察首次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第一次剖宫产时分别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进行手术,再次剖宫产时选择同样的手术方式,比较2组再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粘连、轻度粘连产妇均多于对照组,中度粘连以及重度粘连产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再次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不会对再次剖宫产造成明显影响,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新式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术 临床效果 腹腔粘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