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犬病再次暴露疫苗接种程序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远征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7期173-174,177,共3页
狂犬病再次暴露后疫苗接种程序,相关规定不尽相同。该文分析了有关规定的相互关系,认为实际操作和《中国药典》不一致,存在隐患和法律风险;建议对《中国药典》和工作规范、技术指南相关条款及时修订更新,加快科学研究新成果的转化,并在... 狂犬病再次暴露后疫苗接种程序,相关规定不尽相同。该文分析了有关规定的相互关系,认为实际操作和《中国药典》不一致,存在隐患和法律风险;建议对《中国药典》和工作规范、技术指南相关条款及时修订更新,加快科学研究新成果的转化,并在法律层面加以规范,使狂犬病防控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再次暴露 疫苗接种 接种程序
下载PDF
RFFIT与特殊群体再次暴露后预防处置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冯嘉心 胡晓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62-0064,共3页
通过RFFIT对特殊人群再次暴露后狂犬病中和抗体水平监测,为做好狂犬病的预防处置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进行RFFIT的74名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全程接种完第一天、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测... 通过RFFIT对特殊人群再次暴露后狂犬病中和抗体水平监测,为做好狂犬病的预防处置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进行RFFIT的74名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全程接种完第一天、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测定其狂犬病中和抗体并进行对照研究,定量评价其接种免疫效果,探讨患者体内狂犬病中和抗体效价与特殊群体免疫应答相关性。结论:RFFIT监测狂犬病中和抗体,明确特殊人群再次暴露后3个月及6个月时血液中抗体水平均能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因此,对于特殊人群,均可采用6个月为再次暴露处置的时间节点,即初次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若再次暴露,6个月内可不加强免疫,超过6个月加强剂狂犬病疫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FIT 特殊群体 再次暴露 预防处置
下载PDF
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某接种门诊1307例再次狂犬病暴露者预防处置情况
3
作者 宋倩倩 张艳萍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了解再次狂犬病暴露者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为本地区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某预防处置门诊再次狂犬病暴露人群数据,并对就诊者进行询问、检查、预防处置,采用SPSS 13.0及Excel 2003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再次狂犬病暴露者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为本地区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某预防处置门诊再次狂犬病暴露人群数据,并对就诊者进行询问、检查、预防处置,采用SPSS 13.0及Excel 2003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20年平顶山市某接种门诊共报告再次狂犬病暴露者1307例,占全年狂犬病暴露病例的11.36%;再次暴露主要集中在5—8月(49.67%);15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29.92%);再次暴露发生在接种过狂犬病疫苗3~12个月时间的占20.43%;再次暴露中,53.02%是自家宠物致伤;动物免疫接种率平均为53.33%,猫的免疫接种率较低(46.02%);47.05%人群狂犬病再次暴露后第一时间自行正确处理伤口;就诊起始时间符合规范的占88.93%,延期1~3 d的较多(9.56%);全程规范接种疫苗者占97.51%,接种时间有延期的占1.32%。结论平顶山市某接种门诊再次狂犬病暴露率较高,暴露后正确处理率较低,需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规范暴露后预防接种,重点是15岁以下儿童等高危人群;加强犬只动物管理,提高动物疫苗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再次暴露 狂犬病预防
原文传递
生命早期及成年再暴露百草枯对老年小鼠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左真子 熊贵娅 +3 位作者 张冰 雒欢 周志俊 常秀丽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9-684,共6页
[背景]生命早期是神经系统对神经毒物的高敏感期,任何外来因素对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干扰都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百草枯(PQ)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成年期暴露可引起类帕金森样的运动功能损伤症状。然而有关生命早期PQ暴露是否可加... [背景]生命早期是神经系统对神经毒物的高敏感期,任何外来因素对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干扰都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百草枯(PQ)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成年期暴露可引起类帕金森样的运动功能损伤症状。然而有关生命早期PQ暴露是否可加重成年暴露引起的老年运动机能异常的研究仍然有限。[目的]研究生命早期暴露于PQ对不同性别C57BL/6小鼠及成年后再次暴露于PQ对雄性C57BL/6小鼠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5 d的C57BL/6雄鼠及雌鼠各分为两组,雄性每组16只,雌性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处理组给予0.8 mg·kg-1 PQ,每天1次,连续腹腔注射15 d。至8月龄时,将生命早期NS及PQ处理的雄鼠进一步各随机分为两组,共4组,每组8只。NS+NS组及PQ+NS组隔2 d进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NS+PQ组及PQ+PQ组隔2 d进行PQ(10 mg·kg-1)腹腔注射,共10次。于小鼠22月龄时,使用步态分析实验对小鼠运动协调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在22月龄时,生命早期暴露于PQ降低了雄鼠步序正常指数[NS组:(95.12±2.79)%;PQ组:(85.04±2.33)%]、右前肢脚印面积[NS组:(0.317±0.004)m2;PQ组:(0.272±0.010)m2]及右前肢步幅[NS组:(6.38±0.11)cm;PQ组:(5.14±0.33)cm],增加了通过总步数(NS组:18.00±1.04;PQ组:24.38±1.71)及右前肢支撑时间[NS组:(0.286±0.001)s;PQ组:(0.315±0.014)s](均P<0.05);而生命早期PQ处理的雌鼠未观察到相应的步态变化(均P>0.05)。成年期暴露后,与NS+PQ组相比,PQ+PQ组通过总步数增加(NS+PQ组:19.88±0.72;PQ+PQ组:29.00±1.52)、步序正常指数降低[NS+PQ组:(94.82±2.85)%;PQ+PQ组:(88.32±2.02)%]、右前肢支撑时间增加[NS+PQ组:(0.336±0.010)s;PQ+PQ组:(0.384±0.119)s]、右前肢脚印面积减小[NS+PQ组:(0.307±0.008)m2;PQ+PQ组:(0.260±0.114)m2]、右前肢摇摆速度降低[NS+PQ组:(38.61±1.62)cm·s-1;PQ+PQ组:(26.52±1.38)cm·s-1]和右前肢步幅降低[NS+PQ组:(6.24±0.24)cm;PQ+PQ组:(4.70±0.27)cm](均P<0.05)。[结论]生命早期暴露于低剂量PQ会对雄鼠的运动协调能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成年后再次暴露于PQ会进一步加重运动功能的损伤,但生命早期接触低剂量的PQ对雌性小鼠神经行为相关指标并无明显影响,提示在PQ引起的运动神经行为失调中,雄性啮齿动物比雌性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生命早期 再次暴露 性别差异 运动协调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