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石英再沉积层结构的纳米级表征和杂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俊 易葵 +3 位作者 魏朝阳 胡国行 崔辉 邵建达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104,共5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熔石英不同蚀刻时间的表面形貌,结合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研究了熔石英的再沉积层结构和杂质分布。结果表明,熔石英表面深度10nm的再沉积层内存在大量微裂纹和杂质,经蚀刻展开形成nm级划痕和坑点,其分布随着深度增加...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熔石英不同蚀刻时间的表面形貌,结合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研究了熔石英的再沉积层结构和杂质分布。结果表明,熔石英表面深度10nm的再沉积层内存在大量微裂纹和杂质,经蚀刻展开形成nm级划痕和坑点,其分布随着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根据nm级划痕密度、宽深比随蚀刻深度变化的规律,估算出再沉积层厚度,估算结果与二次离子质谱测得的杂质嵌入深度基本一致。杂质元素嵌入深度与抛光微裂纹分布特征的关联性表明,杂质很有可能藏匿在抛光微裂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石英 再沉积层 蚀刻 二次离子质谱
下载PDF
试论“再沉积层”及其对探放水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丙申 马汉滋 陈书楷 《中州煤炭》 2008年第5期34-36,130,共4页
结合多年矿井地质及防治水工作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提出了"再沉积层"理论。分析了豫西三软不稳定特厚煤层开采后"再沉积层"形成的机理,并通过2次透水事故实例,分析了"再沉积层"对探放水工作的影响,为今... 结合多年矿井地质及防治水工作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提出了"再沉积层"理论。分析了豫西三软不稳定特厚煤层开采后"再沉积层"形成的机理,并通过2次透水事故实例,分析了"再沉积层"对探放水工作的影响,为今后类似情况的探放水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沉积层 三软 放顶煤 探放水
下载PDF
氘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相关再沉积层中的热脱附行为
3
作者 乔丽 张学希 +2 位作者 贺冉 张弘 王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3,229,共9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氩气和氘气混合气氛下溅射金属靶制备铁、铬及钨与氘的共沉积层,模拟核聚变装置中燃料等离子体作用下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第一壁材料表面再沉积层。分别考察了在磁控溅射腔室及直线等离子体模拟装置两种...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氩气和氘气混合气氛下溅射金属靶制备铁、铬及钨与氘的共沉积层,模拟核聚变装置中燃料等离子体作用下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第一壁材料表面再沉积层。分别考察了在磁控溅射腔室及直线等离子体模拟装置两种平台下,氘等离子体辐照对RAFM钢相关再沉积层中氘热脱附与滞留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氘与金属共沉积的RAFM钢相关涂层中,氘热脱附行为因受材料本身的组分和结构影响而存在差异;不同的氘等离子体辐照环境对氘在共沉积涂层中捕获形式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两种氘等离子体辐照后,均有大量氘滞留在RAFM钢相关再沉积层中,且氘总滞留量随氘等离子体辐照通量的增大而增大;铁基和钨基涂层中的氘滞留总量相当,均比铬基的低出1-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滞留 热脱附 磁控溅射 RAFM钢 再沉积层
下载PDF
芦沟煤矿21082掘进工作面溃水机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丙申 冯金智 程子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47,共2页
芦沟煤矿属"三软"不稳定特厚煤层,由于煤层厚度大,采用放顶煤回采一个分层,在掘进二分层工作面时,虽然事先进行了探放水工作,但一直未能探放出采空区积水。下副巷掘进过程中发生了溃水事故。文章就这次溃水事故的机理进行了分... 芦沟煤矿属"三软"不稳定特厚煤层,由于煤层厚度大,采用放顶煤回采一个分层,在掘进二分层工作面时,虽然事先进行了探放水工作,但一直未能探放出采空区积水。下副巷掘进过程中发生了溃水事故。文章就这次溃水事故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类似情况的探放水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 放顶煤 再沉积层 探放水 溃水机理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ollution process due to resuspension of bed materials adsorbing pollutants in alluvial rivers 被引量:2
5
作者 DING Yun XIAO Yang ZHONG DeY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280-1288,共9页
Resuspension of bed materials absorbing pollutants potentially poses unpredictable challenges to water management in alluvial rivers and its mechanism of transport has not been widely recognized.In this study,a transp... Resuspension of bed materials absorbing pollutants potentially poses unpredictable challenges to water management in alluvial rivers and its mechanism of transport has not been widely recognized.In this study,a transport equation that defines the movement of pollutants adsorbed on the bed materials in the active bed layer is established,on the basis of mass conservation law and continuum theory.The transport equation is coupled into the 1-D mathematical model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water pollution process due to the scour of the bed sediment adsorbing pollutants.Comparisons with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dynamics of the active bed layer is not considered indicate that the periodical evolution of the bed layer plays an innegligible role in the pollution process due to sediment re-suspension.Furthermore,comparisons of the results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re presented,and fairly good agreement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USPENSION POLLUTANTS alluvial rivers active bed lay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