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抑制治疗对HBsAg阳性炎症性肠病患者HBV再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舒慧君 李骥 +1 位作者 杨红 钱家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IBD患者,筛选出其中HBs Ag阳性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一般情况、IBD的诊断...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的IBD患者,筛选出其中HBs Ag阳性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一般情况、IBD的诊断及治疗方案、HBV感染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案,以及IBD治疗前后患者肝功及HBV临床类型的变化。结果 共检索到IBD患者1 259例,其中HBs Ag阳性者54例,IB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为4.29%;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分别为2.89%和8.28%(P〈0.001)。在临床资料完整的51例患者中,38例应用免疫抑制治疗,8例出现HBV再活动,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组6例,激素灌肠组1例,类克治疗组1例,再活动出现在免疫抑制治疗后3周~12个月;21例免疫抑制治疗前开始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4.76%)出现HBV再活动,而17例未抗病毒的患者中7例(41.18%)出现HBV再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1例患者中26例在IBD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其中7例(26.92%)出现HBV再活动,不同IBD治疗方案对HBV再活动的总体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08),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组与美沙拉嗪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D患者中HBs Ag的阳性率高于UC患者;激素灌肠、全身激素治疗及类克治疗均可导致HBV再活动,其中全身激素治疗的再活动率最高;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预防HBV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免疫抑制治疗 慢性HBV感染 乙型肝炎再活动
下载PDF
非活动期HBV感染妇女孕期肝病再活动23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付冬 刘敏 +2 位作者 易为 马小艳 蔡晧东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孕期HBV再活动对妊娠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本院妇产科生育的孕妇:孕前2年内有2次以上的检测结果证明符合我国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标准[5];孕期发生... 目的:探讨孕期HBV再活动对妊娠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本院妇产科生育的孕妇:孕前2年内有2次以上的检测结果证明符合我国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标准[5];孕期发生HBV再活动,表现为HBV DNA≥4 log10拷贝/ml;孕期至产后42天内出现ALT异常。对患者孕期肝病活动情况、治疗及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符合入组及排除条件。23例患者孕期HBV DNA水平最高值平均为(6.2±0.9)log10拷贝/ml;1例患者发生HBV再活动后HBeAg转阳,其余22例均保持HBeAg阴性。ALT最高值平均为(260.9±203.6)U/L,AST最高值平均为(170.4±129.1)U/L。95.7%患者从第1孕期即发现HBV DNA反弹;随着HBV DNA反弹,68.6%的患者在第1孕期即出现ALT异常,但ALT峰值可以发生在怀孕的任何时间,主要发生在第23孕期和产后。23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39.1%)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其中5例在孕期住院治疗,1例在产后住院治疗。9例患者在孕期(1628周,中位数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均达到病毒学完全应答和肝功能恢复正常的疗效。23例患者中10例(43.5%)孕期并发糖尿病,3例(13.0%)发生产后出血,1例(4.3%)并发子痫前期。15例(65.2%)剖宫产,8例(34.8%)自然分娩,平均孕期为(39.2±0.9)周,均活产,无早产,无低体重儿。产后随访28周,7例(30.4%)患者自发好转(HBV DNA<500拷贝/ml, ALT正常);9例孕期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患者8例产后继续服药治疗,1例停药;5例患者因产后ALT持续异常,开始抗病毒治疗;2例患者保肝治疗,ALT恢复正常。结论妊娠期间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有可能发生HBV再活动。对妊娠期间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患者应该监测HBV DNA和肝功能。发生HBV再活动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治疗,必要时孕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以防孕期肝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HBSAG携带者 孕妇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病再活动 抗病毒治疗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基于地震资料判断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是否破坏泥岩盖层封闭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广 宋戴雷 王浩然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8-485,共8页
为了研究断裂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基于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对泥岩盖层封闭破坏的研究,通过比较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速率与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所需最小活动速率的大小,建立了一套基于地震资料判断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是否破坏泥岩盖层... 为了研究断裂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基于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对泥岩盖层封闭破坏的研究,通过比较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速率与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所需最小活动速率的大小,建立了一套基于地震资料判断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是否破坏泥岩盖层封闭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和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楚地区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是否破坏泥岩盖层的研究。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速率小于破坏沙一段泥岩盖层封闭所需的最小活动速率(2m/Ma)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其四周;留楚地区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速率小于破坏东一段泥岩盖层封闭所需的最小活动速率(4.1m/Ma)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留楚塌陷背斜构造的核部和留楚南背斜构造的核部。研究结果与齐家—鸳鸯沟地区沙二段和留楚地区东二、三段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基于地震资料判断油气成藏后断裂再活动是否破坏泥岩盖层封闭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油气成藏后 断裂再活动 泥岩盖层封闭 最小活动速率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乙型肝炎再活动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4
作者 叶伟 杜建霞 +4 位作者 张宁 艾敏 李芳 陶晨 赵伟 《肝脏》 2016年第10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乙型肝炎再活动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乙型肝炎再活动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入院时均有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及不...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乙型肝炎再活动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乙型肝炎再活动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入院时均有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病程中患者出现感染表现者7例(70%),肝肾综合征者6例(60%);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表现为HBsAg(+),抗HBe(+),抗HBc(+)者7例(70%);入院时患者平均ALT(768.7±473.0)U/L,AST(771.7±498.0)U/L,TBil(245.8±155.8)μmol/L;入院时5例(50%)患者PTA<40%;治疗后,7例(70%)患者死亡。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乙型肝炎再活动住院患者肝衰竭比例高,临床症状重,并发症多,进展迅速,疗效差,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乙型肝炎再活动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对低复制与再活动阶段表达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秦维 杨昭 +3 位作者 祝素平 霍玉玲 李子月 赵彩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对低复制与再活动阶段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对低复制与再活动阶段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对比共刺激分子在研究对象中的水平及对低复制与再活动阶段的表达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当中CD_3^+、CD_4^+T及CD_4^+/CD_8^+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CD_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共刺激分子CD_(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T细胞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对低复制与再活动阶段的表达意义方面,三组研究对象共刺激分子CTLA-4、CD_(28)^+、PD-1及Tim-3表达均存在明显区别(P均<0.05),高拷贝组患者的共刺激分子CTLA-4及CD_(28)^+表达均明显低于低拷贝组(P<0.05),同时PD-1及Tim-3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低拷贝组(P<0.05)。结论借助于检测共刺激分子在慢性HBV感染患者当中的表达,可以准确体现患者免疫功能,对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慢性乙肝病毒 表达 低复制 再活动阶段
下载PDF
断层再活动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知诺 平贵东 +1 位作者 孟庆宽 高鑫 《中国锰业》 2019年第5期11-15,共5页
断层再活动评价对地震灾害预测、CO 2埋存及流体运移等有重要意义。综合了关于断层再活动定量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总结了3类评价方式中的代表性观点和算法,概括了各方法的原理和前提条件,可以为不同地质条件下评价参数的选取和应... 断层再活动评价对地震灾害预测、CO 2埋存及流体运移等有重要意义。综合了关于断层再活动定量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总结了3类评价方式中的代表性观点和算法,概括了各方法的原理和前提条件,可以为不同地质条件下评价参数的选取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再活动 定量评价 应力分析 临界应力
下载PDF
拉米夫定可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因化疗导致的乙肝病毒再活动
7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4年第4期8-8,共1页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预防 乙肝病毒携带 化疗 乙肝病毒再活动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落枕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宗毅 袁羚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 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两组均治疗3次,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共3 d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治... 目的 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两组均治疗3次,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共3 d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治疗1次后和治疗3次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评定结果,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1次和3次后,两组VAS评分、ROM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的VAS评分、ROM评分、NDI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91.18%(P<0.05)。结论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落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枕 浮针 灌注活动
下载PDF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响
9
作者 路志术 成晓玲 +1 位作者 格丽玛 郑艳玲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726-729,共4页
目的 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武汉市武昌区惠民医院门诊收治的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 目的 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武汉市武昌区惠民医院门诊收治的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ASQoL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前后2组炎症指标。结果 BASDAI、BASFI、ASQoL生活质量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再灌注治疗AS能明显改善疾病活动和脊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液炎症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偻 强直性脊柱炎 浮针疗法 灌注活动
下载PDF
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颜嘉丽 唐晓敏 +5 位作者 黄海城 简婵 汪文卉 黄洁 易玮 孙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432-1437,共6页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再灌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每周治...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再灌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每周治疗3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最大主动开口度(MMO)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ricton指数评分包括PI、DI、CM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80.00%(28/3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ricton指数评分包括PI、DI、CM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I、DI、CM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MMO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MMO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再灌注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灌注活动 针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林 魏文 +2 位作者 李志欣 郭全福 董振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究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立医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女性SUI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42)予以普通针刺治疗,... 目的:探究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立医院2020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女性SUI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42)予以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n=42)则予以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尿失禁严重程度、盆底肌肌力、性生活质量,并观察两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12,PISQ-12)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5.71%(36/42)]高于对照组[61.90%(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I患者予以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更好地促进尿失禁症状改善,还能强化患者盆底肌肌力,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浮针 灌注活动 盆底肌肌力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下肢麻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文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3130-3132,共3页
目的:分析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下肢麻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致下肢麻木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41例)接受浮针联合再灌注活... 目的:分析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下肢麻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致下肢麻木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41例)接受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于疗程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NDI)及中医证候评分,测定血清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较对照组的75.61%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NRS、ODI、中医证候评分及NO、IL-6、MMP-3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致下肢麻木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下肢麻木 浮针 灌注活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江苏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乙型肝炎再活动影响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建芳 姜洁 +9 位作者 杨丽 钱姣 王涵 陈海明 刘红建 宋词 徐昕 朱凤才 朱立国 翟祥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1-1308,共8页
目的分析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等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发生乙型肝炎(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建立的江苏省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通过2012-2020年的6次随访,分析IHC发生乙肝... 目的分析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等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发生乙型肝炎(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建立的江苏省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通过2012-2020年的6次随访,分析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超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乙肝再活动的影响。结果2527例IHC随访至2020年,共随访17730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0人年,共发生乙肝再活动98例,累积发生率3.9%,发病密度为5.53/1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HBV DNA是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与≥60岁年龄组相比,40~49岁组(aHR=2.16,95%CI:1.20~3.90)及20~29岁组(aHR=5.48,95%CI:2.07~14.48)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与基线时HBV DNA<100 IU/ml者相比,存在低病毒水平者(HBV DNA=100~1999 IU/ml)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aHR=1.67,95%CI:1.11~2.52);按照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50岁年龄组中,暴露于≥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高于无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aHR=2.73,95%CI:1.08~6.96)。结论江苏省社区人群中IHC仍有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尤其是青壮年和低病毒活动水平的IHC;对于≥50岁且合并≥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对这部分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应及时启动治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代谢性疾病 队列研究 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型肝炎再活动
原文传递
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31例
14
作者 王文斌 蒋西玲 +1 位作者 唐宁硕 韩国秀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2037-2038,共2页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用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结果:治疗前后VAS、CM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0.3%。结论: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用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结果:治疗前后VAS、CM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0.3%。结论: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型 浮针 灌注活动
下载PDF
红细胞外铁分布在HBV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及预测再活动期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武英 蔡丽云 +2 位作者 潘建华 钟威达 李春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 分析红细胞外铁分布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21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接受乙肝病毒检测的198例HBV感染患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四组,比... 目的 分析红细胞外铁分布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21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接受乙肝病毒检测的198例HBV感染患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四组,比较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肝功能指标,检测各组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铁(SI)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SI对HBV感染患者再活动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HBV感染患者不同阶段血清SF、血清SI、HBsAg、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V感染免疫清除期为对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F对HBV感染再活动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以339.05μg/L为cut-off值,预测HBV感染患者再活动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21%、56.34%,并联试验(即血清SF>339.05μg/L或血清SI>33.32μmol/L)敏感度最高(85.71%),串联试验(即血清SF>339.05μg/L及血清SI>33.32μmol/L)特异度最高(92.96%)。结论 HBV感染患者临床不同阶段血清SF、血清SI呈特征性变化趋势,两者可作为HBV感染再活动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红细胞外铁 免疫耐受期 免疫清除期 低复制期 再活动
原文传递
12例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疾病再活动患者临床分析
16
作者 陈纬凤 仇红霞 +6 位作者 王菱菱 胡昳歆 张蔚 许戟 张苏江 张晓艳 李建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89-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疾病再活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sHLH疾病再活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sHLH患者疾病再活动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表现为再次出现初诊时的异常。挽救治疗则...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疾病再活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sHLH疾病再活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sHLH患者疾病再活动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表现为再次出现初诊时的异常。挽救治疗则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sHLH患者疾病再活动主要发生在初始治疗后6周左右。4例患者存活,平均生存时间为(182.50±40.52)d;8例患者死亡,总体病死率为67%,死亡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4.25±7.09)d。结论:sHLH患者疾病再活动后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患者病情再活动后需重新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再次提高激素用量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疾病再活动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波 刘楷煜 +3 位作者 赵旭 张奎 李远峰 李洪涛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评价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伤一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样本含量随机分配为两组,治疗组... 目的:评价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伤一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样本含量随机分配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予以普通电针常规治疗,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NPQ评分、颈椎曲度、SF-MPQ简表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27/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PQ评分、SF-MPQ简表及颈椎曲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颈椎生理曲度,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理想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浮针 灌注活动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短期内乙型肝炎再活动的观察
18
作者 陈俊华 贾晨阳 +2 位作者 魏永刚 刘非 李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短期(1个月)内乙型肝炎再活动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部分肝切除术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短期(1个月)内乙型肝炎再活动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部分肝切除术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乙型肝炎再活动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214例患者中有15例(7.0%)患者在术后短期内发生了乙型肝炎再活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V-DNA阴性(P=0.023)及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P=0.001)与乙型肝炎再活动的发生有关,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V-DNA阴性[OR=9.21,95%置信区间为(2.40,35.45),P=0.001]及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OR=20.51,95%置信区间为(5.41,77.73),P<0.001]为部分肝切除术后乙型肝炎再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后短期内可能出现乙型肝炎再活动,尤其是对于术前HBV-DNA阴性及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在术后短期内应加强HBV-DNA水平的监测,若一旦出现乙型肝炎再活动,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肝切除 乙型肝炎再活动
原文传递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气滞血瘀型颈肩综合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崖雪 于瑶 +3 位作者 高松 梁悦 丛迪迪 张婧懿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气滞血瘀型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颈肩综合征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气滞血瘀型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颈肩综合征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根据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临床疗效、Northwick Park颈部疼痛量表(NPQ)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NPQ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73.33%(22/30),60%(18/30);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28/30),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气滞血瘀型颈肩综合征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灌注活动 颈肩综合征 气滞血瘀型
下载PDF
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颈型颈椎病对血流变学和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钟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5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颈型颈椎病对血流变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颈型颈椎病对血流变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1次/2 d,3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血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浮针疗法 灌注活动 血流变学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