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旧的后现代主义——兼论“新维多利亚小说”再现历史的政治 被引量:4
1
作者 杜丽丽 范跃芬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0,共4页
针对学界"怀旧的后现代主义"的提法,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文化和理论界的"历史转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呈现出的怀旧特征。进而论述后现代主义对待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与立场。后现代主义者并非一味鼓吹&qu... 针对学界"怀旧的后现代主义"的提法,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文化和理论界的"历史转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呈现出的怀旧特征。进而论述后现代主义对待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与立场。后现代主义者并非一味鼓吹"历史虚无论",也不是单纯地为怀旧而怀旧。在借用历史和传统时,他们戏拟与反讽并存,历史的救赎意识与反思精神同在。最后以英国当代"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历史叙事为理论模型,探讨后现代主义小说再现历史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的后现代主义 新维多利亚小说 戏拟和反讽 历史再现
下载PDF
“再现历史”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2
作者 龚德胜 《教师》 2013年第11期70-70,共1页
针对历史教学枯燥的现状,尝试实施“再现历史”教学法,能够较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智力目标统一实现的问题,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 针对历史教学枯燥的现状,尝试实施“再现历史”教学法,能够较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智力目标统一实现的问题,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历史 课堂教学 实践
下载PDF
历史的鲜活报道与批判再现——读马克思主编《新莱茵报》第19号
3
作者 邹梦婷 《东南传播》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1848~1849年发行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日报。《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最早关于新闻报道的理论认识与革命实践。第19号《新莱茵报》刊登的大量真实全面的新... 1848~1849年发行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日报。《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最早关于新闻报道的理论认识与革命实践。第19号《新莱茵报》刊登的大量真实全面的新闻是研究1848~1849年德国及欧洲革命的重要史料,更是深入理解马克思办报思想和革命思想的源泉。本文以第19号《新莱茵报》报道的具体新闻为例,探讨马克思如何在报纸新闻的编排中再现鲜活的历史并引导当时的社会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莱茵报》 欧洲革命 马克思 历史再现 舆论引导
下载PDF
后工业景观中场地历史的再现——以首钢北区设计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宾 朱育帆 《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46-53,共8页
【目的】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多关注场地与遗存的复用,较少关注工业历史与文化的活化。以后工业景观中场地历史为设计研究对象,重拾其当代价值,探寻再现历史的场地设计途径。【方法】以纪念、考古、批判3种视角重新审视... 【目的】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多关注场地与遗存的复用,较少关注工业历史与文化的活化。以后工业景观中场地历史为设计研究对象,重拾其当代价值,探寻再现历史的场地设计途径。【方法】以纪念、考古、批判3种视角重新审视后工业景观的场地历史。【结果】归纳总结首钢后工业景观所具有的“纪念-机器大工业的碎片化”与“考古-技术人文的多层化”历史特质,基于此批判历史视角,提出“空间叙事”“碎片复写”与“语境互文”3种再现场地历史的途径。【结论】在首钢由“棕”转“绿”的过程中,从场地历史再现的角度展开设计研究,提出既满足城市更新功能需求,又具有历史感的后工业景观设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更新 后工业景观 历史再现 首钢
下载PDF
历史再现与视觉隐喻——《大决战》三部曲的电影空间叙事策略
5
作者 王旭 《艺海》 2023年第12期77-81,共5页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战争题材的经典佳作,《大决战》系列电影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时至今日,影片中部分故事情节依然是军事爱好者们的谈资。因此,基于历史真实再现与艺术化再创作的《大决战》系列电影,在影视叙事策略上具有一定的研究...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战争题材的经典佳作,《大决战》系列电影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时至今日,影片中部分故事情节依然是军事爱好者们的谈资。因此,基于历史真实再现与艺术化再创作的《大决战》系列电影,在影视叙事策略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基于马塞尔·马尔丹的“再现空间”与“构成空间”理论,尝试分析了《大决战》系列电影中,几个较为典型的空间叙事片段,认为《大决战》系列电影探讨了人物脸谱与空间、故事发展与空间、场景地理与空间的关系,影片的空间叙事策略具有“历史再现”与“视觉隐喻”的特点,从而讨论战争题材电影应该如何巧妙利用视觉信息,满足该类影视作品的空间叙事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战争题材电影 《大决战》 历史再现 视觉隐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
6
作者 万能 《天津教育》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高中历史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开展多元主题式授课活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融合性与整体性,提高学生历史情境化学习水平,还能借此培养他们的关联认知意识和客观认知意识,提升其历史再现和历史阐述能力,使其形成较强的历史责任感和... 高中历史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开展多元主题式授课活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融合性与整体性,提高学生历史情境化学习水平,还能借此培养他们的关联认知意识和客观认知意识,提升其历史再现和历史阐述能力,使其形成较强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而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培养 爱国主义精神 情境化学习 客观认知 历史责任感 历史再现
下载PDF
流散视角下的历史再现——《上海孤儿》对英、日帝国主义侵华行径的双重批判 被引量:13
7
作者 邓颖玲 王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41-145,共5页
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上海孤儿》选取英、日帝国主义相遇的上海租界作为历史背景,透过流散视角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遭受英国鸦片贸易、日本侵华战争双重侵略的中国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既是为历史洪流所夹裹的个体,同时也具... 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上海孤儿》选取英、日帝国主义相遇的上海租界作为历史背景,透过流散视角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遭受英国鸦片贸易、日本侵华战争双重侵略的中国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既是为历史洪流所夹裹的个体,同时也具有历史象征意义。在细读小说历史语境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班克斯、戴安娜及山下哲的个人遭遇,认为小说从人物既是中心又是边缘的相对位置出发,审视了那段被西方学者压抑的中国殖民历史,批判了英、日帝国主义罪恶的侵华行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雄 《上海孤儿》 流散视角 鸦片贸易 侵华战争 历史再现
下载PDF
清末南浔绅商群体崛起的历史再现 被引量:9
8
作者 郑卫荣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清末民初时期 商人群体 历史再现 南浔 绅商 南宋时期 水乡古镇 身份特征
下载PDF
大众传播中的历史再现与民族认同——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蔡骐 盛兰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6-149,共4页
在中国,历史作为电视剧的热门题材一直受到媒介机构的青睐以及受众的追捧。而随着其影响的日益扩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传播过程中塑造并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也开始逐渐为相关机构所重视。通过文本分析可知,在对众多意识形态话语的打造... 在中国,历史作为电视剧的热门题材一直受到媒介机构的青睐以及受众的追捧。而随着其影响的日益扩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传播过程中塑造并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也开始逐渐为相关机构所重视。通过文本分析可知,在对众多意识形态话语的打造中,构建并确立民族认同是电视剧试图通过影像历史达成目标的难点所在。与此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其他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应该怎样理解历史再现时虚实交错的暧昧,以及媒介机构与受众在意义的传播过程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电视剧 历史再现 民族认同
下载PDF
社会失忆、档案与历史再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华东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共4页
社会有记忆也有失忆(或遗忘)。“社会当然有记忆,但没有了对它的确认与补充——遗忘,它本身是无意义的。”‘鞋社会失忆的地方,人们又希望捡拾、找回、唤起曾经丧失的记忆,再现过去的历史。冯惠玲教授曾指出档案学研究要指向价值... 社会有记忆也有失忆(或遗忘)。“社会当然有记忆,但没有了对它的确认与补充——遗忘,它本身是无意义的。”‘鞋社会失忆的地方,人们又希望捡拾、找回、唤起曾经丧失的记忆,再现过去的历史。冯惠玲教授曾指出档案学研究要指向价值和意义,循此思想,在社会失忆中,我们是否能够更深刻地思考档案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研究 历史再现 社会 失忆 无意义 记忆 遗忘
下载PDF
历史影像与当代中国社会记忆变迁——兼谈历史再现与影像史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灿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历史影像对于过往某段历史未曾经历者影响颇大,在极端强调政治的年代,历史影像作为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其画面、剧情或是其被生产本身都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性和历史意味,这也导致当时社会集体记忆的泛政治化。到了多元文化相互竞... 历史影像对于过往某段历史未曾经历者影响颇大,在极端强调政治的年代,历史影像作为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其画面、剧情或是其被生产本身都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性和历史意味,这也导致当时社会集体记忆的泛政治化。到了多元文化相互竞争时代,历史影像的转变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固有记忆的解体和重构。从再现历史、建构记忆的角度来看,影像史学作为一种历史研究方法乃至一种历史书写手段,其必须对历史主体和历史真实保持绝对尊重,从而达到叙述逻辑与历史事实逻辑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影像 社会记忆 影像史学 历史再现
下载PDF
历史再现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茂跃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档案学概论》 历史再现 “百家争鸣” 档案本质 原始记录性 主编
下载PDF
历史再现·身份追寻·话语颠覆——后殖民批评视野中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淑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9-80,共2页
奈保尔是典型的后殖民时代作家,其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取材于作家童年时代的经历和他父亲的现实生活故事,描写了记忆中的殖民地特立尼达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后殖民叙事的双重视角,再现了殖民地特立尼达被湮没的历史和... 奈保尔是典型的后殖民时代作家,其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取材于作家童年时代的经历和他父亲的现实生活故事,描写了记忆中的殖民地特立尼达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后殖民叙事的双重视角,再现了殖民地特立尼达被湮没的历史和被扭曲的记忆,并以主人公毕司沃斯的追求,体现了作者本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寻以及对殖民者话语霸权的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批评 历史再现 身份追寻 话语颠覆
下载PDF
新视角多学科的融汇:中华文化的历史再现与重构——序武斌著《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定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4-90,共7页
这是一本我自告奋勇为之作序的书,又是唯一一本我从头到尾通读过一遍,而且在通读过程中进行了研习、产生过许多感想和心得之后才为之作序的书。如果仅仅从这一角度来衡量,而不论资历学识身份地位之类,那么,我可以说是具备写序资格的。... 这是一本我自告奋勇为之作序的书,又是唯一一本我从头到尾通读过一遍,而且在通读过程中进行了研习、产生过许多感想和心得之后才为之作序的书。如果仅仅从这一角度来衡量,而不论资历学识身份地位之类,那么,我可以说是具备写序资格的。说明此点,非为别事,盖可证明我将在序中所说的皆据事实,而非“虚言”,更非吹捧之词。是为序之序。 一 我的面前摆着一本大书,150多万字,卷帙浩大,然而主旨集中,专述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我陪伴着这部史学著作,延绵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也可以说,这部史学著作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我看到了中华文化从古至今在海外传播的历程,我同时也看到了本书作者在著述中成长的步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传播史 新视角 海外传播 历史再现 新史学 多学科 学术话语 文化文本 中国文化
下载PDF
红色记忆与历史再现: 关于党史影视剧创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喜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共5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际,电视剧《觉醒年代》(2021)热播并引发“破圈”效应,成功将青年观众的目光吸引到主旋律影视作品上。此剧追溯至1915年,讲述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探索和肇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际,电视剧《觉醒年代》(2021)热播并引发“破圈”效应,成功将青年观众的目光吸引到主旋律影视作品上。此剧追溯至1915年,讲述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探索和肇始的新文化运动,他们与胡适的相识以及不同的人生选择,新旧文化的争论对峙,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以及毛泽东等人的革命之路,新颖的视角,宏观的历史视野与细腻的人伦情感交织,展示出一幅中国历史发展的宏伟画卷,同时也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又一佳作,奏响了建党百年影视热潮的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 红色记忆 历史视野 人生选择 人伦情感 历史再现 先驱人物 新旧文化
下载PDF
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相融统一——赫尔曼·沃克《战争风云》的历史再现手法探析
16
作者 贾宇萍 苗勇刚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1-12,148,共3页
美国犹太裔作家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题材小说《战争风云》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表现二战进程的一部规模宏大的作品。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从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至珍珠港事件爆发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作者在重现历史的过程中,运用了把真实和虚构... 美国犹太裔作家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题材小说《战争风云》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表现二战进程的一部规模宏大的作品。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从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至珍珠港事件爆发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作者在重现历史的过程中,运用了把真实和虚构融为一体,将文学和史实置于一炉,从而使历史的真实感得以呈现的创作手法。这一再现历史的手法集中体现在对虚构主人公亨利.维克多一家命运沉浮的描述,对一部虚构的军事著作的呈现,以及对真实历史人物的勾勒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沃克 《战争风云》 历史再现手法
下载PDF
文学虚构与历史再现——从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看历史建构之维度
17
作者 白春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5-98,共4页
海登怀特是叙事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着重关注了文学与历史之间边界的模糊性。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作为一种横跨历史与文学的创作样式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互渗。文章主要借助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通过对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的分析,从... 海登怀特是叙事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着重关注了文学与历史之间边界的模糊性。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作为一种横跨历史与文学的创作样式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互渗。文章主要借助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通过对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的分析,从意识形态、美学和道德三个方面来考察历史建构的维度,继而展现个体记忆取代官方记忆,小写历史取代大写历史,多元异质声音共存的后现代史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伯来大屠杀文学 历史建构 历史再现
下载PDF
历史再现中的自我重塑——以《去吧,摩西》为例
18
作者 李丽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34-135,共2页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作为典型的南方作家,他对南方的历史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福克纳把这种历史与文学结合在一起。作品中的历史再现就是在历史语境中塑造人物,每个自我都在新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自我重塑。...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作为典型的南方作家,他对南方的历史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福克纳把这种历史与文学结合在一起。作品中的历史再现就是在历史语境中塑造人物,每个自我都在新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自我重塑。以《去吧,摩西》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白人男性艾克和黑人女性莫莉的自我塑造之路,探索福克纳的自我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历史再现 自我重塑
下载PDF
历史事件的小说再现——以《奈特·特纳的自白》为例
19
作者 曾传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0,共8页
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的再现功能提出质疑和挑战,历史事件不断地被解读,从而建构了不同的历史事实,该解读和建构过程亦被称为历史事件的情节化解释。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从人性的角度,将美国历史上奈特·特纳黑... 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的再现功能提出质疑和挑战,历史事件不断地被解读,从而建构了不同的历史事实,该解读和建构过程亦被称为历史事件的情节化解释。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从人性的角度,将美国历史上奈特·特纳黑奴起义事件进行情节化处理,艺术地再现美国南北战争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重塑起义领导者及主要参与者的人物形象,诠释该历史事件的深刻寓意,建构不同的历史真实。作为虚构叙事,《奈特·特纳的自白》修正既定的历史叙事,质疑代表官方宏大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效地对抗官方权力话语的制衡力量,还原了另一个版本的历史真实。因此,被看作边缘之声的小说叙事参与了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再现 历史事件 历史事实 《奈特·特纳的自白》 奈特·特纳黑奴起义 小说再现
下载PDF
南宋行在临安府的地图再现--历史地图学个案研究
20
作者 阙维民 《历史地理》 1995年第1期247-259,共13页
一、引言历史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所涉地域内各种历史地理空间信息、以及围绕用地图再现这些空间信息的所有活动的历史地理学分支学科。包括历史地图方法、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图文献、历史地图学史等组成部分,而用地图... 一、引言历史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所涉地域内各种历史地理空间信息、以及围绕用地图再现这些空间信息的所有活动的历史地理学分支学科。包括历史地图方法、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图文献、历史地图学史等组成部分,而用地图再现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信息,则是历史地图学的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信息 地图学史 地图编制 历史地理学 临安府 历史地图学 再现历史 分支学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