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用药规律及文献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刘英 吕建林 +3 位作者 张文富 王光耀 姚元谦 杨玉雯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再生微环境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分别运用Citespac...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探讨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再生微环境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分别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62篇,其中中文文献63篇,外文文献199篇;中药处方31首,涉及药物39味。通过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外文文献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中文文献年发文量波动较大,二者近两年均呈上升趋势;关键词以肝再生、肝癌、肝肿瘤及liver regeneration为主;作者合作以李瀚旻团队及ANNA MAE DIEHL团队为主。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以姜黄使用频次最多;性味归经以温性、甘味、归肝经的中药为主;中药功效以补虚类为主;在核心药组中,姜黄-熟地黄-五味子-茵陈-甘草药组支持度及置信度最高。[结论]中医药改善原发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用药以甘、温、补虚类药物为主,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环境 原发性肝癌 文献计量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3-681,共9页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是最近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三级防治方案已获得多项较...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是最近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肝癌防治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基于“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三级防治方案已获得多项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降低了肝癌高风险人群的肝癌发生风险和肝癌发生率,降低了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了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同时,通过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 中医药 防治方案
下载PDF
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国英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6-49,共4页
周围神经再生的微环境(Microenvirome-nt)是近十年来出现的新概念,指的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能否成功地再生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条件。虽然目前对这种微环境的认识还很不完全,但已了解到微环境中含有多种物质成份,对... 周围神经再生的微环境(Microenvirome-nt)是近十年来出现的新概念,指的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能否成功地再生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条件。虽然目前对这种微环境的认识还很不完全,但已了解到微环境中含有多种物质成份,对再生神经的生长和走向起着十分重要的营养和诱导作用。国外近年来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微环境的有关概念aguayo曾在实验中将大白鼠的视神经切断,然后桥接一段长30mm的自体坐骨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再生微环境 模型制备
下载PDF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瀚旻 高翔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673-678,共6页
基于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是新的策略,其中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的相关机制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正常的肝再生微环境可延缓、阻止、甚或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而异常的或恶化的肝再生微环... 基于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是新的策略,其中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的相关机制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正常的肝再生微环境可延缓、阻止、甚或逆转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而异常的或恶化的肝再生微环境则会启动、促进、甚或加速肝癌的发生发展或复发转移。肝癌的肿瘤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治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肿瘤、不同克隆性的同步多灶性肿瘤以及表型和遗传水平的瘤内异质性,为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增加了极大的复杂度。根据肝癌肝再生微环境与肝癌肿瘤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提出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具有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假说,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是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癌肿瘤异质性(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干细胞恶性转化肝癌及其异质性)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再生微环境 肝干细胞 肝癌异质性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G1478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在望 王兰 +2 位作者 石国锋 毛旭强 张剑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G1478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G1478组和对照组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硬脊膜,不损伤脊髓;AG...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G1478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G1478组和对照组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硬脊膜,不损伤脊髓;AG1478组在脊髓损伤局部给予AG1478治疗,对照组和假手术均给予二甲基亚砜作对照治疗。于术后14及28 d,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于术后1 d及1、2、4、6、8周,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体重变化的差异。结果:AG1478组pEGFR、CSPGs和GFA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GAP-4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G1478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体重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应用AG1478治疗可明显改善损伤突触再生微环境,促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AG1478 脊髓损伤 突触再生微环境
下载PDF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抑制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海鹏 马睿杰 +3 位作者 胡蓉 陈怡 吴磊 何克林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7期894-898,共5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电针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疗效显著。该文从脊髓损伤后抑制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形成及相关信号通路两方面入手,分析和总结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形成的抑制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电针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疗效显著。该文从脊髓损伤后抑制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形成及相关信号通路两方面入手,分析和总结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形成的抑制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以期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微环境 轴突再生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肠源性内毒素介导肝损伤影响肝再生微环境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勤芳 许翠萍 《肝脏》 2018年第3期263-266,共4页
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器官和生理功能系统。口腔、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构成人体的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肠道内微生物伴随人体整个生命过程,兼具生理作用与致病... 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器官和生理功能系统。口腔、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构成人体的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肠道内微生物伴随人体整个生命过程,兼具生理作用与致病作用,决定人体生命的质量。正常的肝脏功能与健康的肠道微生态形成生物调控体系,通过调控肠道微生态有助于实现肠道和肝脏的最佳状态。目前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宏基因组(metagenome)和代谢组(metabolome)如何介导肠道黏膜稳态以及相关微生态成分和代谢物的改变来影响人体均有了更新的理解,但对于肠道微生态失调所导致的肠源性内毒素(intestinal endotoxin,IET)对肝组织损伤、再生与癌变的影响及机制未予充分重视,特别对肝组织再生与癌变所处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与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的影响罕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内毒素 再生微环境 肝损伤 肠道生态系统 介导 肠道内生物 肠道生态失调 生理作用
下载PDF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皎皎 李瀚旻 +3 位作者 高翔 叶之华 戴玲 陈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83-688,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6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西医对照组患者(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 目的:对比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6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西医对照组患者(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患者(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饮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患者(简称中西医组)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联合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饮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比较3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G-CSF、HGF、IFN-γ、IL-6、IL-8、IL-18、PDGF-BB、SCF、TNF-α)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生存率(88.10%、72.22%)较西医组(52.6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生存率(71.43%、58.33%)显著高于西医组(3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23.88±17.52)个月,中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20.08±19.86)个月,西医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为(15.95±16.4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HGF、G-CSF、IL-6、IL-8、IL-18和SCF的表达水平较西医对照组下降,其中与西医对照组比较,HGF在中西医组和中医组患者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肝癌患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促进肝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成肝” 肝癌 再生微环境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其意义
9
作者 田代实 王伟 徐运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32,共1页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CSPG)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改良的Gale联合评分法对大鼠瘫痪后肢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假手术组细胞周期素(cyclin)A、B1、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GFAP、CSPG和GAP-43的表达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OLOMOUCINE 脊髓损伤 再生微环境 实验大鼠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 Western印迹分析 轴突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下载PDF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瀚旻 赵宾宾 +6 位作者 高翔 沈昕 吴雨 张金荣 宋红丽 叶之华 程思思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是近些年来的新认识,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的新策略。"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发生发展,已具有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下丘脑-垂体-肝轴、神经-内分泌-免疫-肝... 肝再生微环境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是近些年来的新认识,改善肝再生微环境是防治肝癌的新策略。"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发生发展,已具有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下丘脑-垂体-肝轴、神经-内分泌-免疫-肝再生调控网络、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脏细胞等途径,改善肝再生微环境可能是"补肾生髓成肝"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成肝 再生微环境 肝癌
原文传递
利用水凝胶设计组织再生微环境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丽 刘立伟 +2 位作者 刘奇坤 石娟 宋文刚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水凝胶如何为细胞、组织的生长提供三维微环境已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活性分子修饰获得的智能水凝胶是能够促进组织再生的重要生物材料。根据水凝胶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和合成水凝胶两种类型。水凝胶的设计策略... 水凝胶如何为细胞、组织的生长提供三维微环境已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活性分子修饰获得的智能水凝胶是能够促进组织再生的重要生物材料。根据水凝胶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和合成水凝胶两种类型。水凝胶的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凝胶降解敏感位点的设计、生物黏附性的获得、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凝胶的修饰以及再生组织的血管重建。此外,本文以智能水凝胶在软骨组织工程、神经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应用为例,阐述了水凝胶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突出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组织工程 智能水凝胶 再生微环境 设计策略 神经组织工程 医学领域 生物材料 分子修饰
原文传递
李瀚旻通过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正望 李瀚旻 《湖北中医杂志》 2019年第8期20-22,共3页
李瀚旻博士系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科研细胞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肝病肝肾论治重点研究... 李瀚旻博士系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科研细胞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肝病肝肾论治重点研究室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副主编,《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和《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再生微环境 李瀚旻
原文传递
周细胞具有皮肤组织再生微环境调节器的作用
13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6-436,共1页
研究者通过器官型共培养、基因芯片分析、免疫金定位等方法研究周细胞对皮肤组织再生的作用。结果显示,周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而LAMA5是周细胞表达的可能具有增强表皮再生作用的候选基因之一,它编码的层粘连蛋白α5... 研究者通过器官型共培养、基因芯片分析、免疫金定位等方法研究周细胞对皮肤组织再生的作用。结果显示,周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而LAMA5是周细胞表达的可能具有增强表皮再生作用的候选基因之一,它编码的层粘连蛋白α5(LM-α5)为ECM组分中LM-511/521的1个重要亚基,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以促进皮肤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 周细胞 再生微环境 调节器 表皮细胞 候选基因 层粘连蛋白 芯片分析
原文传递
神经营养素家族与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力 王伟 孙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46-1048,共3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再生 神经营养素家族 神经再生修复 神经再生微环境 神经损伤再生 神经细胞存活 临床医学 环境因素
下载PDF
组织特异性间充质干细胞的牙周再生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斌 赵喜聪 +1 位作者 李楠 金岩 《口腔生物医学》 2015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特异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牙周再生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 PDLSCs),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jaw-derived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 目的:对比不同特异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牙周再生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 PDLSCs),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jaw-derived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JBMMSCs)和人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iliac-derived BMMSCs,h IBMMSCs),成骨诱导后进行成骨指标检测。间接共培养JBMMSCs/IBMMSCs与PDLSCs,通过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观察组织特异性来源的细胞间交互作用。构建JBMMSCs/IBMMSCs+PDLSCs细胞聚合体(cell aggregates,CAs),检测成骨基因表达以及裸鼠皮下8 w异位牙周再生能力。结果:经成骨诱导,h JBMMSCs的成骨相关指标表达均显著高于h IBMMSCs和h PDLSCs(P<0.05)。经JBMMSCs诱导的PDLSCs的成骨基因表达显著高于IBMMSCs(P<0.05);JBMMSCs+PDLSCs CA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高于IBMMSCs+PDLSCs CAs(P<0.05),并且在裸鼠皮下异位再生牙周组织,前者形成排列规律的垂直于CBB表面的牙周膜样纤维,并且有更多新生骨基质沉淀。结论:PDLSCs和JBMMSCs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间充质干细胞,是更合适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再生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聚合体 再生微环境
下载PDF
信息分子与面神经再生
16
作者 李雷激 骆文龙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第2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面神经再生 信息分子 神经营养因子类 细胞信号传导 损伤修复 再生轴突 再生微环境 现代免疫学
下载PDF
基于生物材料的多模态组织工程策略
17
作者 杨嘉 王秀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5-533,573,574,共11页
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之一,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生物材料不仅仅是支撑结构以及细胞和生长因子的递送载体,同时可构建适宜的“再生微环境”,调控干细胞、免疫细胞、组织特异性细胞的细胞行为并激活组织再... 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之一,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生物材料不仅仅是支撑结构以及细胞和生长因子的递送载体,同时可构建适宜的“再生微环境”,调控干细胞、免疫细胞、组织特异性细胞的细胞行为并激活组织再生潜能。此外,生物材料所具备的本征理化特性、生物活性,以及传递的外源刺激等不同模态的材料学信号均可调控细胞行为,激活基因表达,进而诱导组织再生。近年来,基于仿生设计原则,解码天然细胞外基质的材料学信号并揭示它对于细胞行为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指导多功能生物材料设计,诱导组织再生修复,已成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共性科学问题。因此,基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策略中生物材料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材料的多模态组织工程策略,即设计开发“All-in-One”的多功能生物材料递送多模态的细胞调控信号,协同调控细胞命运,诱导组织再生修复。在此基础上,综合阐述了生物材料负载的材料学信号对于细胞行为的调控作用,并以神经组织工程为例介绍基于生物材料的多模态策略内涵,最后对该策略的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多模态组织工程 细胞调控信号 再生微环境 组织再生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政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对损伤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微环境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ALLEN氏致伤法制成大鼠胸12处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设立正常组、造模组与激素组作为实验对...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对损伤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微环境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ALLEN氏致伤法制成大鼠胸12处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设立正常组、造模组与激素组作为实验对照;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1、2、4周)LN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的LN从第1周起开始表达,2、4周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激素组的LN从第2周起才开始有明显的表达,2、4周水平表达上调;电针组及激素组的LN表达均较造模组早,且电针组3个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电针治疗可促进LN表达和产生,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的再生潜力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层粘连蛋白 神经再生微环境 大鼠
下载PDF
神经源性疼痛的病理及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萍 郭跃先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8期862-86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源性疼痛 病理学变化 免疫学 周围神经损伤 慢性压迫性损伤 炎性损伤 细胞因子 再生微环境
下载PDF
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69-372,共4页
目的:构建肝癌三级预防的新方案,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根据干预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策略和"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研究成果,在现有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从直接干预... 目的:构建肝癌三级预防的新方案,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根据干预肝癌微环境防治肝癌的新策略和"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研究成果,在现有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从直接干预肝癌细胞和改善肝再生微环境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结果:采用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胶囊、抗毒软坚胶囊、左归丸(左归饮)、姜黄胶囊及其相关制剂(饮片水煎剂、颗粒剂等),通过调控"正常肝再生修复与异常肝再生紊乱失衡"而改善肝再生微环境,与现有主要直接针对肝癌细胞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分级配合应用而构建的肝癌三级预防新方案能更全面更有效地防止肝癌的发生发展,已获得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明确的部分疗效机制。结论: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癌三级预防方案可针对肝癌细胞及其微环境同时发挥作用,体现先进的防治理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方案的不断完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成肝 再生微环境 肝癌三级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