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烃油气系统成因及全球分布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宗举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4期5-12,共8页
经典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主要侧重于对由烃源岩一次生烃形成的原生油气系统的研究,而对由烃源岩二次生烃或多次生烃过程所形成的特殊油气系统的研究不够。提出了再生烃油气系统的定义为:曾经有过生烃过程但因后期抬升而暂停生烃的烃源岩... 经典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主要侧重于对由烃源岩一次生烃形成的原生油气系统的研究,而对由烃源岩二次生烃或多次生烃过程所形成的特殊油气系统的研究不够。提出了再生烃油气系统的定义为:曾经有过生烃过程但因后期抬升而暂停生烃的烃源岩被再次深埋或在构造热事件的作用下,由烃源岩二次或多次生烃过程所形成的油气系统,其中的油气藏称之为再生烃油气藏。指出了再生烃油气系统的特征为:(1)具多旋回构造演化历史;(2)烃类热成熟度较高,多表现为天然气及凝析油;(3)晚期成藏;(4)油气藏规模以中小型为多,少数为大型甚至特大型;(5)油气藏分布主要受“二次生烃”或晚期生烃中心控制。对再生烃油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条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油气系统 原生油气系统 再生烃油气藏 多旋回构造演化 二次生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中国南方构造形变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2
2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3 位作者 李大成 俞广 杨树峰 陈汉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中国南方 ,加里东、海西及印支期构造形变主要形成“大隆大坳”构造格局 ,对油气藏主要起建设作用 ;燕山期构造形变对齐岳山断裂以西的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广大地区产生了强烈冲断、褶皱及抬升剥蚀 ,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作用 ;喜玛拉雅... 在中国南方 ,加里东、海西及印支期构造形变主要形成“大隆大坳”构造格局 ,对油气藏主要起建设作用 ;燕山期构造形变对齐岳山断裂以西的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广大地区产生了强烈冲断、褶皱及抬升剥蚀 ,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作用 ;喜玛拉雅期构造形变波及整个南方 ,控制了现今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的最终形成及分布。南方下第三系断陷为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苏北及江汉盆地等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 ,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 ,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变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再生烃油气藏 古后界 油气勘探方向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4
3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1 位作者 邓红婴 徐云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7,27,共9页
乐山—龙女寺、黔中及江南隆起主要控制了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育,泸州、开江隆起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的晚古生代—三叠纪(孤立)台隆控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原生油气藏的分布。南方古隆起均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使完整的隆... 乐山—龙女寺、黔中及江南隆起主要控制了上震旦统及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发育,泸州、开江隆起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的晚古生代—三叠纪(孤立)台隆控制了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原生油气藏的分布。南方古隆起均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使完整的隆起面貌已不复存在。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很少,四川盆地的早期原生油气藏绝大多数被改造变成了次生气藏,四川盆地以外的扬子区及华南区的原生油气藏则基本被破坏成为古油藏。提出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文中还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古隆起 中生界 古生界 原生油气藏 控制作用 次生油气藏 再生烃油气藏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中国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大成 赵宗举 徐云俊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3-11,52,共10页
我国海相地层主要分布于陆上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和南方的扬子地区,以及近海海域的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以中生界和古生界沉积为主,在东海、南海海域部分盆地的第三系中,亦有... 我国海相地层主要分布于陆上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和南方的扬子地区,以及近海海域的渤海湾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以中生界和古生界沉积为主,在东海、南海海域部分盆地的第三系中,亦有海相沉积赋存,分布面积广泛。在总结我国海相地层油气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已发现的海相油气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再生烃3种成因类型油气藏,并综合分析了这3类油气藏形成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与有利勘探领域。我国海相烃源岩成因油气的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具备广阔的勘探前景。应该针对陆上原生与次生油气藏形成分布带、海域原生油气藏形成分布带,加强海相地层的勘探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再生烃油气藏 成藏规律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