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刈割强度下冷蒿再生生长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静 杨持 +1 位作者 王铁娟 刘美玲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在不同刈割强度、不同资源空间下,对冷蒿再生生长指标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刈割强度下,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再生生长不相关,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与再生生长显著相关,并且轻... 在不同刈割强度、不同资源空间下,对冷蒿再生生长指标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刈割强度下,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再生生长不相关,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与再生生长显著相关,并且轻度刈割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与再生生长相关水平高于不刈割,重度刈割低于不刈割.在不同的资源与空间,相同年龄的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与再生生长的相关水平在资源空间充足的情况下高于资源空间缺乏的情况.在相同的资源与空间,幼龄冷蒿比多年龄冷蒿的再生生长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的相关水平高.说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能表征再生生长能力,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是再生生长能力的度量;适度的刈割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促进冷蒿的再生;冷蒿的再生在不受(或较少受)分生组织限制时,它受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冷蒿的再生首先要有活跃的分生组织,其次是碳水化合物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蒿 再生生长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非结构糖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再生生长和持续生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先之 方向文 +2 位作者 贾国梅 金胜利 王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5-589,共5页
柠条在地上组织破坏后从根颈处萌蘖出大量的一年生枝,根系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将供应地上生长。但连续刈割后根系储存物质如何变化,储存物质在柠条生长和维持存活中的作用仍须研究。本文在不同时间段内对柠条新萌蘖枝进行连续去除(处理1:对... 柠条在地上组织破坏后从根颈处萌蘖出大量的一年生枝,根系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将供应地上生长。但连续刈割后根系储存物质如何变化,储存物质在柠条生长和维持存活中的作用仍须研究。本文在不同时间段内对柠条新萌蘖枝进行连续去除(处理1:对照,3月28日刈割1次后不再处理;处理2:从萌芽到6月9日,每3 d去除一次新萌发枝;处理3:从萌芽到6月24日,每3 d去除一次新萌发枝;处理4:从萌芽到7月15,每3 d去除一次新萌发枝)。结果表明:处理3和4在7月非结构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1和2,说明处理1和2将根系储存的非结构糖用于地上生物量的恢复。连续刈割处理(处理3和4)导致柠条根系非结构糖含量持续下降,这主要是由根系呼吸作用引起。秋末对当年生枝统计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当年生枝数/刈割枝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柠条对外界的破坏具有极强的忍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Cnmgnnn korshinskii K.) 非结构糖 刈割 再生生长 根系储存物质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再生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志芬 付晓峰 +2 位作者 刘俊青 杨海顺 刘景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95-1500,共6页
为了解燕麦再生的生理机制,以生育期不同的10个燕麦品种为材料,在灌浆期进行刈割,测定刈割前不同品种的SOD活性和干物质、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产草量,分析不同品种生理特性和再生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44、白燕2号的再生能力较强,... 为了解燕麦再生的生理机制,以生育期不同的10个燕麦品种为材料,在灌浆期进行刈割,测定刈割前不同品种的SOD活性和干物质、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产草量,分析不同品种生理特性和再生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44、白燕2号的再生能力较强,H44刈割前分蘖数多于其他品种,刈割后增加15%,白燕2号刈割前分蘖数较H44少,刈割后分蘖数增加109%;与其他品种相比,H44、白燕2号在刈割时SOD活性较高,丙二醛含量增加缓慢,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快,刈割前含量较低。燕麦叶片SOD活性和再生性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含量和再生性呈显著负相关,刈割前后的分蘖数和再生能力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再生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干扰强度对冷蒿再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美玲 杨持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6-451,共6页
采用人为模拟采食试验 .试验处理为 :对照组、剪掉枝条长度 1 /4组、剪掉枝条长度 2 /4组、和剪掉枝条长度 3 /4组 .然后在这四种梯度上测量不同采食强度下冷蒿的再生生长、净增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枝条数五个参数 .实验结果表... 采用人为模拟采食试验 .试验处理为 :对照组、剪掉枝条长度 1 /4组、剪掉枝条长度 2 /4组、和剪掉枝条长度 3 /4组 .然后在这四种梯度上测量不同采食强度下冷蒿的再生生长、净增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枝条数五个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 :第一 ,在这四个梯度上生长状况最好的是剪掉枝条长度 1 /4组 ,剪掉枝条长度 3 /4组的冷蒿生长最差 .这二者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在草场利用方面适度放牧可以有效的维持草地有较高的生产力 ;第二 ,一年龄冷蒿的再生生长能力、净增长能力比多年龄冷蒿强 ;第三 ,在一定限度内冷蒿生存范围越大、可利用资源越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蒿 再生生长 干扰强度
下载PDF
平茬高度对日光温室茄子枝条再生生长量和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秀雪 张青 《辽宁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通过种植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茄子长季节再生的适宜平茬高度。平茬高度为30 cm时茄子植株的再生生长量最大,平茬高度为90 cm时产量最高。该研究可为日光温室茄子长季节再生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茄子 平茬高度 再生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刈割对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再生生长及繁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吕林有 赵艳 +1 位作者 王海新 王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探索有效控制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恶性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扩散技术,在其严重侵染区开展不同时期刈割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在整个生长季里均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和明显的季节... 为探索有效控制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恶性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扩散技术,在其严重侵染区开展不同时期刈割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在整个生长季里均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和明显的季节效应,其中分蘖期和拔节期刈割少花蒺藜草再生生长节律与自然生长的相一致,表现出快-慢-快的生长节律,而孕穗期刈割枝条再生后直接进行生殖生长,没有明显的节律变化。对与少花蒺藜草繁殖特性相关的7个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可获得2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93.07%,其中第1主成分确定为株高因子,贡献率为77.225%,第2主成分为分枝数因子。除分枝数外,不同时期刈割对少花蒺藜草的再生生长及繁殖能力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大量减少结实数量,效果最佳的为孕穗期低位刈割,可以在少花蒺藜草防控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少花蒺藜草 再生生长 繁殖特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年龄冷蒿种群再生生长速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鲁彩艳 刘颖茹 《中国草地》 CSCD 2001年第2期76-78,共3页
采用花盆种植冷蒿 ,通过剪掉不同比例的顶芽及不同枝条长度人为模拟采食行为 ,观测受损后构件再生生长速率。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年龄组、不同的生长季节、采食与对照间 。
关键词 冷蒿草原 种群 再生生长速率 年龄 生长季节 采食
原文传递
追氮量对小黑麦再生草生长和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玉国 董召荣 +2 位作者 陈程 李晓玲 宋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7-550,共4页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追氮量对小黑麦中饲237拔节期刈割后的再生草生长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再生草的生长和草产量对追氮量非常敏感,当基施尿素为45 kg·hm^-2时,追氮量在0~175 kg·hm^-2纯氮范围内,追...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追氮量对小黑麦中饲237拔节期刈割后的再生草生长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再生草的生长和草产量对追氮量非常敏感,当基施尿素为45 kg·hm^-2时,追氮量在0~175 kg·hm^-2纯氮范围内,追氮较不追氮能极显著地提高中饲237再生草的茎蘖数、株高和鲜、干草产量(P﹤0.01),再生草株高与追氮量呈线性相关(r=0.888),茎蘖数、鲜草和干草产量与追氮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获得最大鲜、干草产量的追氮临界值为1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 小黑麦 再生生长 草产量
下载PDF
医院建筑的生长与再生 被引量:7
9
作者 晁军 刘德明 《华中建筑》 2008年第6期72-75,共4页
针对医院建筑的发展问题及发展所采取的灵活性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借鉴生物的生长与再生概念解释分析医院体系及空间的拓展与改造问题。提倡从基本功能单元的分形生长来创造医院建筑复杂体系的有机、有序和明晰性。总结医院灵活设计的... 针对医院建筑的发展问题及发展所采取的灵活性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借鉴生物的生长与再生概念解释分析医院体系及空间的拓展与改造问题。提倡从基本功能单元的分形生长来创造医院建筑复杂体系的有机、有序和明晰性。总结医院灵活设计的原则、方法,使医院建筑不断适应其动态发展过程,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建筑 可适应性 生长再生 模式分形
下载PDF
再生茸生长剂对马鹿增茸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爱忠 赵英杰 +2 位作者 杨龙江 李晓辉 杨海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67-69,共3页
对51只马鹿进行再生茸生长剂增茸试验,结果试验组34只鹿100%长出再生茸,对照组只有23.5%长出再生茸,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增产0.613kg(P<0.01),增产13.93倍,平均增收89.00元;以33只马鹿进行再生茸生长剂与CA增茸素的对比试验... 对51只马鹿进行再生茸生长剂增茸试验,结果试验组34只鹿100%长出再生茸,对照组只有23.5%长出再生茸,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增产0.613kg(P<0.01),增产13.93倍,平均增收89.00元;以33只马鹿进行再生茸生长剂与CA增茸素的对比试验,两组均100%长出再生茸,平均产量分别为1.196kg和1.134 kg,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再生生长 CA增茸素 马鹿 产量
下载PDF
盐胁迫下表油菜素内酯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靓苑 林恬逸 +1 位作者 许静雯 柴明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40-1446,共7页
表油菜素内酯(EBL)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L.) Merr.]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并在不同盐胁迫下加入不同浓度的EBL,分析EBL对沟叶结... 表油菜素内酯(EBL)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L.) Merr.]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并在不同盐胁迫下加入不同浓度的EBL,分析EBL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再生,以及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0.6%时,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生长受到抑制;当NaCl浓度≥0.4%时,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再生受到抑制。在盐胁迫下,加入0.05 mg·L-1EBL对愈伤组织生长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加入0.02 mg·L-1EBL对愈伤组织再生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当NaCl浓度为0.6%时,经0.05 mg·L-1 EBL处理,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的直径增长率升高51.74%,鲜重增长率升高49.73%;当NaCl浓度为0.4%时,经0.02 mg·L-1EBL处理,愈伤再生成苗数提高38.14%,根长≥5 mm数提高20.12%。本研究获得了耐盐性更强的沟叶结缕草植株,表明离体条件下添加EBL可有效缓解盐胁迫,促进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再生。该研究结果为沟叶结缕草更广泛地应用于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油菜素内酯 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 盐胁迫 生长再生 生理变化
下载PDF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7
12
作者 魏臻武 符昕 +4 位作者 曹致中 王晓俊 耿小丽 赵艳 朱铁霞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以来自北美、欧洲、澳洲和我国的84个苜蓿种质为材料,对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5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苜蓿可以保持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苜蓿表现出不同的再生生长节律。第1次刈割后苜蓿的再生生长表... 以来自北美、欧洲、澳洲和我国的84个苜蓿种质为材料,对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5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苜蓿可以保持高的生长速率,刈割后苜蓿表现出不同的再生生长节律。第1次刈割后苜蓿的再生生长表现出先慢后快的生长节律;第2次刈割后苜蓿可以迅速再生,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节律。根据生长速度的快慢将不同苜蓿种质的生长能力分为快速生长、普通生长、慢速生长和生长不良4种类型。对苜蓿生产性能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苜蓿全年鲜草产量与第2次刈割时的生长高度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5个入选因子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132 0%,其中第1主成分为刈割因子,贡献率为46.389 0%,第2和第3主成分为分枝数因子和高度因子。第1次刈割的鲜草产量对全年的产草量贡献较大,以后2次刈割的产草量对全年产量的贡献逐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长速率 产草量 刈割 再生生长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修剪干扰下高羊茅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开贤 陈蕴 +1 位作者 赵玲 罗富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对不同修剪高度和频率处理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剪干扰下,不同处理间高羊茅再生速率,净再生量,分蘖数及其根、茎鞘、叶片的生物量以及对应的分配比例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 对不同修剪高度和频率处理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剪干扰下,不同处理间高羊茅再生速率,净再生量,分蘖数及其根、茎鞘、叶片的生物量以及对应的分配比例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羊茅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着修剪强度越高,总生物量越低,根系生物量分配越大,叶片生物量分配越低,而茎鞘生物量分配在6 cm修剪时最高,9 cm修剪次之,3 cm修剪最小,频率修剪在同一修剪高度下差异不显著(P>0.05)。高羊茅在高强度修剪下主要通过提高再生速率、降低净再生量和提高根系生物量分配的策略适应干扰,而在轻度修剪下采用增加净再生量,提高茎叶生物量比例的生长补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修剪干扰 再生生长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晔 于向华 +1 位作者 韩祥永 王永策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5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与传统改良引导骨再生(GBR)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部位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已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名中的30只存在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将患牙随机分为两...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与传统改良引导骨再生(GBR)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部位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已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名中的30只存在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将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对照组采用瑞士盖氏公司的Bio-Guid膜为屏障膜的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术后1年通过牙周探查比较牙周组织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基线时两组的探诊深度、垂直向及水平向附着丧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各临床指标的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有效,可以替代传统GBR,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CGF)引导骨再生 根分叉病变 疗效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三维培养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
15
作者 张黎军 王则胜 张黎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三维培养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 Pepper等介绍的方法制备三维培养胶原基质和细胞培养。结果对照组内皮细胞在胶的表面呈单层生长,未见其向深层生...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三维培养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 Pepper等介绍的方法制备三维培养胶原基质和细胞培养。结果对照组内皮细胞在胶的表面呈单层生长,未见其向深层生长及管腔结构形成。bFGF组内皮细胞在胶内呈多层浸润生长,伸展、变形呈扁平状,内皮细胞与胶原纤维之间以半桥粒连接,内皮细胞之间以桥粒连接,形成毛细血管样管腔结构,管腔样结构大小不一,其间有多个散在的内皮细胞:部分内皮细胞内可见空泡样变,边界由胞质与胞膜组成,细胞核变形,凹陷,可见切迹,或成薄片状,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在形成管状结构的内皮细胞中尤为明显:内皮细胞管腔面及游离面内皮细胞均有微绒毛突起。结论 bFGF有利于三维培养内皮细胞在有展性的胶原基质面形成血管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再生 三维细胞培养
下载PDF
刈割强度对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静 杨持 +1 位作者 韩文权 刘美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8-913,共6页
通过对播种、移植于大小不同花盆的 1年龄和多年龄冷蒿进行刈割实验 ,探讨冷蒿在不同刈割强度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库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 ,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 :刈割 1 /4和刈割 2 /4比不进行刈割和... 通过对播种、移植于大小不同花盆的 1年龄和多年龄冷蒿进行刈割实验 ,探讨冷蒿在不同刈割强度下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库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 ,冷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为 :刈割 1 /4和刈割 2 /4比不进行刈割和刈割 3 /4高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表现为 :刈割 1 /4>对照 >刈割 2 /4>刈割 3 /4;刈割后在不同的资源与空间 ,冷蒿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均表现为 :大盆 >小盆 >移栽盆 ;在不同的刈割强度下生物量发生明显的变化 ,刈割 1 /4冷蒿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出现超补偿生长 ,刈割 3 /4生物量降低 ,出现欠补偿生长。说明适度的干扰有利于冷蒿碳水化合物、生物量的积累 ;可利用资源、空间越多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库的变化趋势与再生生长的趋势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强度 冷蒿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再生生长 菊科 冷篙草原群落 再生生长 放牧率
下载PDF
柠条平茬处理后不同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海娜 方向文 +1 位作者 蒋志荣 冯彦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54-2460,共7页
选择12株30年生的老年柠条作为研究对象,之后随机对6株进行平茬处理,其余6株未破坏的植株为对照,在植物旺盛生长期,对平茬后当年生萌蘖株与未破坏对照株根、茎、叶中17种常见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从氨基酸的角度对柠条萌... 选择12株30年生的老年柠条作为研究对象,之后随机对6株进行平茬处理,其余6株未破坏的植株为对照,在植物旺盛生长期,对平茬后当年生萌蘖株与未破坏对照株根、茎、叶中17种常见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从氨基酸的角度对柠条萌蘖的再生生长进行认识。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对照和平茬萌蘖柠条叶和根中处理间的差异远大于茎间差异;在生长季的座荚期,萌蘖株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根中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含量为对照株的1.5倍以上;成熟期,萌蘖株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胱氨酸,根中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的含量也达到对照的1.5倍以上。脯氨酸在座荚期对照株叶和茎中含量显著高于萌蘖株,成熟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含量受降雨和叶含水量影响显著,在植株体内起着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若不计脯氨酸含量,萌蘖株的根和叶中其余16种游离态氨基酸含量之和分别是对照株的2.0和2.7倍之多。由此可见,生长季叶和根中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萌蘖柠条快速合成其地上组织和实现生物量积累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是平茬后柠条萌蘖株迅速再生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基酸 柠条 平茬 再生生长
下载PDF
蒲参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和β-TubulinⅢ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清 姚蓓蓓 吴明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2期293-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边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蒲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区周边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蒲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高剂量组(250 mg/200 g)、中剂量组(125 mg/200 g)、低剂量组(62.5 mg/200 g)每日予灌胃给药1次,假手术、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在术后第1、7、14日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梗死周边区GAP-43和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通过NSS评分,蒲参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趋势,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蒲参胶囊中剂量组在术后7 d时,可提高GAP-43和β-TubulinⅢ蛋白水平(P <0.05或P <0.05);中剂量组在术后14 d,β-TubulinⅢ的蛋白水平也处于明显升高状态(P <0.05)。结论蒲参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GAP-43及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提示蒲参胶囊具有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参胶囊 神经再生生长相关蛋白43 β微管蛋白Ⅲ 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Effect of Regeneration After Girdling on Tree Growth in Eucommia ulmoides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克明 李正理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1期1115-1121,共7页
Annual trunk diameters and tree heights were measured in July after initial_girdling and regirdling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And the percentages of fallen leaves in all leaves and burst buds in all buds were est... Annual trunk diameters and tree heights were measured in July after initial_girdling and regirdling i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And the percentages of fallen leaves in all leaves and burst buds in all buds were estimated respectively on every autumn or spr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 tree growth slowed down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girdling, but 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girdling, the growth of the girdled trees tended to become normalized and up to the third year, i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normal trees. According to its developmental trait after girdling,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optimal girdling of the trees is in every 4 or 5 year intervals. With this method it was able to improve bark produ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resource from extinction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commia ulmoides GIRDLING REGENERATION growth\
下载PDF
Growth mechanism of primary silicon in cast hypoeutectic Al-Si alloys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守仁 马茹 +2 位作者 王英姿 王勇 杨丽颖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264-1269,共6页
Th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hypoeutectic AI-10%Si alloy were observ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imary silicon particles are frequently found in hypoeute... Th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hypoeutectic AI-10%Si alloy were observ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imary silicon particles are frequently found in hypoeutectic alloys. Hence,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s of the precipitation of primary silicon of hypoeutectic Al-10%Si alloy melt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discovered that Si atoms are easy to segregate and form Si-Si clusters,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primary silicon even in eutectic or hypoeutectic Al-Si alloys. In addition, solute redistribution caused by chemical driving force and large pile-ups or micro-segregation of the solut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imary silicon, and the solute redistribution equations were derived from Jackson-Chalmers equations. Once Si solute concentration exceeds eutectic composition, primary silicon precipitates are formed at the front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 alloys SOLIDIFICATION crystal growth primary silicon solute redistrib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