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NGF促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马金忠
罗永湘
吴小峰
-
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骨科
-
出处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11期1146-1147,共2页
-
文摘
目的 运用电生理、类霍乱毒 -辣根过氧化物酶 (CB-HRP)逆行追踪的方法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白鼠 2 0只 ,切断两侧位于股骨中段的坐骨神经 ,硅胶管桥接形成神经再生小室 ,断端相距 6 mm。右侧再生小室内注入 NGF,左侧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分笼饲养 3个月。结果 NGF侧电生理数值 :L AT:(2 .0 8±0 .42 ) ms,CV:(35 .9± 8.6 7) m/s,AMP:(6 .18± 2 .90 ) mv± 0 .48) mv,各项指标两组数值标本均数的 t检验 P<0 .0 1。CB-HRP逆行追踪 ,被 CB-HRP标记的运动细胞数 NFG侧 :(4.2± 0 .974) ,NS侧 :(2 .3± 0 .483) ,两组数值样本均数的 t检验 P<0 .0 1。结论 通过电生理及 CB-HRP逆行追踪证实 。
-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再生神经功能恢复
电生理
CB-HRP
组织化学
周围神经
-
Keywords
Nerve growth factor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recovert
-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自体非神经组织材料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李予鲁
高志强
王辉
刘稳
全仕明
-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138-140,i0006,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非神经组织材料翻转静脉-骨骼肌移植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1在北京协和医院动物实验室、耳鼻喉科电生理实验室和神经科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5只/组。分别用自体内外面翻转的静脉内填充骨骼肌的复合移植体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右侧面神经上颊支10mm缺损。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通过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来观察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以组织形态观察和有髓轴突计数分析再生神经的组织形态恢复,根据两侧上唇、触须和鼻尖形态及活动的对称性从外观上判断面神经麻痹的出现及其恢复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共1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每组各5只。①两组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形态恢复: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分别为103%,93%,80%,59%和50%;正常侧/实验侧潜伏期比分别为67%,75%,115%,62%和50%;有髓纤维恢复率分别为63%,68%,96%,39%和30%。自体神经移植组实验侧/正常侧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分别为99%,95%,78%,64%和53%;实验侧/正常侧潜伏期比分别为78%,100%,80%,75%和67%;有髓纤维恢复率分别为71%,62%,47%,53%和51%。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振幅比、潜伏期比)、有髓纤维恢复率基本相似(t=0.05,P=0.961;t=0.509,P=0.624;t=-0.22,P=0.832),表明两组再生神经有等同的功能和形态恢复程度。再生神经的功能恢复程度与再生有髓轴突数量的多少不完全一致,不能单纯以有髓轴突数的多少来评价神经再生的效果。再生有髓轴突数量多,形态与正常神经相似,并且形成多个较大、排列相对集中的神经束时,功能恢复往往较好。②面神经麻痹恢复和神经愈合情况:从外观上观察,两组动物的面神经麻痹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半数以上恢复明显,每组各有两只恢复正常。两组移植体均与神经缺损两断端愈合,恢复了神经的连续性。结论: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修复面神经短距离缺损可获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同的效果,是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短距离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和方法。
-
关键词
功能恢复
神经再生
肌
骨骼/神经支配
面神经麻痹/外科学
自体神经移植
面神经麻痹
组织材料
神经缺损
移植修复
再生神经功能恢复
-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R277.75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