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细菌纤维素在NaOH/尿素/硫脲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晓霞 朱平 +1 位作者 王敏 沈悦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28-32,共5页
细菌纤维素经过LiCl/DMAc体系溶解再生后可溶于碱溶剂体系NaOH/尿素/硫脲混合液中,本实验研究了再生细菌纤维素在NaOH/尿素/硫脲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机理以及NaOH、尿素、硫脲的浓度对溶解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该体系下的最佳溶解条件:NaOH... 细菌纤维素经过LiCl/DMAc体系溶解再生后可溶于碱溶剂体系NaOH/尿素/硫脲混合液中,本实验研究了再生细菌纤维素在NaOH/尿素/硫脲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机理以及NaOH、尿素、硫脲的浓度对溶解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该体系下的最佳溶解条件:NaOH质量分数7%,尿素质量分数8%,硫脲质量分数10%,预冷温度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细菌纤维素 NAOH 尿素 硫脲 溶解性
下载PDF
载药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焕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8,共5页
为获得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能够用于伤口敷料的纤维材料,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以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体系制备纺丝液,以水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而以环丙沙星为模型药物对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进... 为获得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能够用于伤口敷料的纤维材料,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以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体系制备纺丝液,以水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而以环丙沙星为模型药物对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行载药整理,制得一种可用于伤口敷料的载药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载药性、释药性等测试对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直径约为40μm,表面呈沟槽结构,力学强度可达2.5 c N/dtex;细菌纤维素再生后,晶型发生了改变,从纤维素Ⅰ型转化成纤维素Ⅱ型,且结晶度从66.3%降低至36.2%;载药和释药结果显示,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在碱性条件下载药量最高,载药纤维在酸性条件下释药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 湿法纺丝 载药纤维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离子液体法制备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新坤 沈新元 王哲惟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0,共5页
以离子液体(氯化1-甲基-3-正丁基咪唑)溶解高聚合度细菌纤维素(BC),采用湿法纺丝制备再生细菌纤维素(RBC)初生纤维;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热失重(TG)分析、扫描电镜(SEM)、单丝强度拉伸等表征了RBC初生纤... 以离子液体(氯化1-甲基-3-正丁基咪唑)溶解高聚合度细菌纤维素(BC),采用湿法纺丝制备再生细菌纤维素(RBC)初生纤维;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热失重(TG)分析、扫描电镜(SEM)、单丝强度拉伸等表征了RBC初生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溶剂体系通过10 h的快速搅拌溶解即可完全溶解BC,其溶解过程以物理变化为主,无衍生物生成;RBC初生纤维的晶型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结晶度明显下降,其断裂强度为0.54~1.36 cN/dtex,并随着凝固浴温度的降低而增强,在凝固浴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有利于纤维强度的提高;RBC初生纤维的热稳定性相对于BC略有下降;RBC初生纤维表面粗糙、沟槽纵横,且初生纤维的皮层较薄,其芯层结构较为致密,存在少量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离子液体 再生细菌纤维素 初生纤维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再生前后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晓霞 朱平 +1 位作者 王敏 董朝红 《合成纤维》 CAS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对比研究了细菌纤维素和再生细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揭示了细菌纤维素在氯化锂(LiC)l/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体系下溶解,经水浴凝固再生前后的形貌、大分子结构、晶型及尺寸、物理机械性能、含水保湿性上的变化,为再生细菌纤... 对比研究了细菌纤维素和再生细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异,揭示了细菌纤维素在氯化锂(LiC)l/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体系下溶解,经水浴凝固再生前后的形貌、大分子结构、晶型及尺寸、物理机械性能、含水保湿性上的变化,为再生细菌纤维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再生细菌纤维素 溶剂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