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课程再背景化的社会学解读
1
作者 苏弘扬 赵义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60,共5页
国家课程再背景化是作为教育知识之合法形式的课程文本在具体流通环节,学校及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场域、文化资本及角色定位,在教学情境中接纳、理解、选择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的情境重置。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以走向生活... 国家课程再背景化是作为教育知识之合法形式的课程文本在具体流通环节,学校及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场域、文化资本及角色定位,在教学情境中接纳、理解、选择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的情境重置。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以走向生活、走向公平与走向参与为理念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度的再背景化,注重师生的课程参与,使课程贴近现实、走进生活、更加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课程 再背景化 编码限制 资本差异 师生参与 课程生活 课程公平 课程创生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远程开放教育理论建构和应用的“背景化—普适化—再背景化循环” 被引量:2
2
作者 肖俊洪(译)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44,77,共13页
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旨在揭示本领域的知识,指导不同文化和环境下的实践与研究,但是这些理论不能完全摆脱这些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文化和环境差异对教与学、技术采用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远程开放教育理论建构和应... 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旨在揭示本领域的知识,指导不同文化和环境下的实践与研究,但是这些理论不能完全摆脱这些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文化和环境差异对教与学、技术采用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远程开放教育理论建构和应用的“背景化—普适化—再背景化循环”。根据这个循环,背景化理论建构指的是在某一个具体背景下运用理论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收集合适数据,用适当方法分析这些数据并对它们进行阐释。经过背景化建构的理论被应用于各种不同背景下的研究与实践,对不同背景下的远程开放教育具有普适性。但是,一个普适化的理论必须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合某一个特定文化背景,才能成为一个更加强有力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普适再背景化循环 视角下的研究 远程开放教育理论 技术采用 传统理论 理论建构和应用
原文传递
后保管时代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之四——档案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何嘉荪 马小敏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1,共8页
文件和档案作为语言、书写、摄影、摄像等沟通交流手段运行的成果和存在形式,近几十年来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学者的关注,由此引发诞生了档案化概念和词汇。其中德里达创造的档案化(archivization)泛指世上一切信息交流过程,事实上将档案事... 文件和档案作为语言、书写、摄影、摄像等沟通交流手段运行的成果和存在形式,近几十年来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学者的关注,由此引发诞生了档案化概念和词汇。其中德里达创造的档案化(archivization)泛指世上一切信息交流过程,事实上将档案事业置于整个社会生活的核心,既为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理念和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作为一种思维范式或意识,导引了文件的制作形成,对文件内含知识的塑造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保管时代 德里达 档案 档案行为 前档案 背景 再背景化 全程管理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