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辐射边界条件在FDTD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锋 赵惠玲 张海霞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8-351,共4页
目前的吸收边界条件存在编程复杂,占有内存空间与计算量过大等缺点。再辐射边界条件通过在截断边界处引入与入射波等效电磁流符号相反的源,使得穿过边界的电磁场得到有效的衰减。与传统的吸收边界条件相比,再辐射边界条件具有吸收性能优... 目前的吸收边界条件存在编程复杂,占有内存空间与计算量过大等缺点。再辐射边界条件通过在截断边界处引入与入射波等效电磁流符号相反的源,使得穿过边界的电磁场得到有效的衰减。与传统的吸收边界条件相比,再辐射边界条件具有吸收性能优越,设计思路清晰,编程简单,内存占有少,计算时间短的优点。推导了在离散网格中再辐射边界的反射系数与时间及空间步长的关系,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进行了验证,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辐射边界条件 各向异性完全匹配层 惠更斯表面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下载PDF
利用《再辐射燃烧原理》改造锅炉
2
作者 朱一武 《节能之友》 1995年第4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锅炉 燃烧 再辐射燃烧 炉拱 改造
下载PDF
激光加热金双盘靶辐射与再辐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江少恩 郑志坚 +7 位作者 孙可煦 黄天暄 杨家敏 崔延莉 陈久森 郭素 胡昕 汤晓青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0-734,共5页
在“星光Ⅱ”装置上 ,采用新型双盘靶研究X射线谱在次级得到改造的特性 ,并测量出初、次级等离子体碰撞的速度 .这种双盘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初级等离子体喷射的影响 ,可以提高烧蚀次级X射线的干净性 .采用两台软X射线谱仪分别对初级和... 在“星光Ⅱ”装置上 ,采用新型双盘靶研究X射线谱在次级得到改造的特性 ,并测量出初、次级等离子体碰撞的速度 .这种双盘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初级等离子体喷射的影响 ,可以提高烧蚀次级X射线的干净性 .采用两台软X射线谱仪分别对初级和次级辐射的X射线进行测量 ,采用X射线条纹相机测量双盘靶等离子体喷射的时空扫描图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盘靶 X射线再辐射 等离子体碰撞 激光加热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再辐射对紫外激光-靶耦合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张建泉 刘峰 +1 位作者 强希文 陈荣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对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做等温膨胀的假定下 ,应用解析方法研究了紫外强激光脉冲辐照金属靶材时 ,计及等离子体再辐射对激光 靶材耦合效应的影响。其结果与有关实验数据相一致 ,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等离子体再辐射 紫外强激光脉冲 辐射耦合增强效应 辐射转换效率 激光-靶材耦合效应
原文传递
Atmel推出可再编程抗辐射FPGA新芯片
5
《电子世界》 2004年第6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Atmel公司 编程抗辐射 FPGA芯片 AT40KEL040 封装
下载PDF
基于介质谐振器的薄导电板侧向回射增强设计
6
作者 尚玉平 冯桂生 廖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361,共9页
该文提出了基于无源介质谐振器腔内磁偶极子谐振的准超方向性再辐射,旨在增强薄导电板受到平面电磁波侧向照射时的后向散射截面。在平面电磁波激励下,设计适当的长方介质体中可诱导产生具有磁偶极子再辐射特征的混合电磁谐振模式。以长... 该文提出了基于无源介质谐振器腔内磁偶极子谐振的准超方向性再辐射,旨在增强薄导电板受到平面电磁波侧向照射时的后向散射截面。在平面电磁波激励下,设计适当的长方介质体中可诱导产生具有磁偶极子再辐射特征的混合电磁谐振模式。以长方介质体为基本谐振单元,将两个相同的介质体沿入射波传播方向紧密级联以组成一个超单元。超单元的两个介质体中的磁场强度与电场强度矢量均呈现相反的方向且相近的幅度,接近等幅而反相的内部场分布使超单元类似一个二元准超方向性磁偶极子阵列,由此产生的准超方向性再辐射有效地贡献于后向散射截面增强。进一步,由镜像原理,将超单元剖面厚度减半并加载于薄导电板表面。结果表明,剖面厚度仅为0.078λ0的介质谐振器形成基于磁偶极子的准超方向性再辐射,在谐振频率处可显著修改薄导电板的侧向回射特性,进而在相对宽带宽角范围内对侧向入射波实现有效的后向散射截面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增强 介质谐振器 混合电磁谐振模式 超方向性再辐射
下载PDF
大气湍流对LIF探测海面溢油影响的BRRDF仿真研究
7
作者 谢贝贝 赵佳伟 +2 位作者 周炫宇 张晓丹 刘俣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9-1385,共7页
及时定位海面溢油事故发生地并监测海面溢油信息对海洋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激光诱导荧光(LIF)可搭载于无人机构建LIF雷达系统并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LIF雷达系统以大气为传输信道,大气湍流会导致信号衰落。双向反射... 及时定位海面溢油事故发生地并监测海面溢油信息对海洋污染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激光诱导荧光(LIF)可搭载于无人机构建LIF雷达系统并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LIF雷达系统以大气为传输信道,大气湍流会导致信号衰落。双向反射再辐射分布函数(BRRDF)利用受激辐射荧光光子的权重、位置和方向描述物质的荧光特性,为LIF探测海面溢油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大气湍流理论和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海面溢油的受激辐射荧光过程,建立光子传输模型进行海面溢油BRRDF的仿真研究。仿真分析不同湍流强度下,光强闪烁、光束漂移、光束扩展效应对海面溢油BRRDF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海面溢油受激辐射荧光信号具有各向同性,其强度与激发光的强度成正比。光束漂移效应对荧光漂移范围影响微弱,可以忽略;在弱大气湍流下(湍流强度参数σ_(R)^(2)<1),BRRDF所表征的荧光信号强度集中在2×10^(-5)~5×10^(-5)范围内,荧光光斑半径由1mm扩展至5mm,LIF雷达系统可以正常进行探测工作;大气湍流强度到达中等后(σ_(R)^(2)≈1),荧光信号强度在10^(-5)~10^(-4)范围内波动,荧光光斑半径扩展至15mm,此时大气湍流的不利影响无法忽视,LIF雷达系统探测到的荧光信号不够稳定,最终导致光谱不理想。在实际探测中,可通过适当提高探测器性能参数来增强系统的抗湍流能力。强大气湍流下(σ_(R)^(2)=25),出现光斑破裂现象,荧光信号分散并衰落至某一阈值之下,LIF雷达系统无法探测到荧光信号。文中的分析与提出的可行的研究建议,为LIF探测海面溢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对LIF雷达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双向反射再辐射分布函数 海面溢油探测 大气湍流 蒙特卡罗法
下载PDF
锅炉引燃拱的工作机理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张新明 张根叶 +1 位作者 刘志春 邸景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43,共2页
论文根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 ,论述了引燃拱的功能及工作机理 ;从角系数、辐射力和辐射热流量的角度说明了辐射型拱的形状对引燃拱工作的影响和影响引燃拱传热的因素 ,对传统的炉拱按反射原理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以再辐射为主 ,漫反射为辅... 论文根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 ,论述了引燃拱的功能及工作机理 ;从角系数、辐射力和辐射热流量的角度说明了辐射型拱的形状对引燃拱工作的影响和影响引燃拱传热的因素 ,对传统的炉拱按反射原理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以再辐射为主 ,漫反射为辅的换热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辐射 辐射 燃料层的平均温度 燃烧火床
下载PDF
引燃拱的工作机理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张昌建 游小勇 +1 位作者 张新明 艾伟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根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对传统的炉拱按反射原理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以再辐射为主,漫反射为辅的换热原理。
关键词 再辐射 燃料层 平均温度 燃烧火床 引燃拱 换热机理 锅炉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为链条炉的炉拱与配风研究
10
作者 荣辉 陈景锋 王君儒 《节能》 2007年第3期30-31,共2页
某循环流化床锅炉因不能适应生产调荷的需要而改造为链条炉。为使链条锅炉在烧劣质煤的情况下提高出力、热效率和经济效益,改造了锅炉的前、后拱,以改善煤的引燃和提高燃烧区的燃烧强度;改进了配风方式,使配风更加合理。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链条炉 无烟煤 再辐射 配风
下载PDF
实现链条炉运行“η”达到设计“η”的若干措施——当前燃煤锅炉节煤的关键
11
作者 丁亦如 王磊 +2 位作者 史学杰 张明文 于俊涛 《区域供热》 2011年第3期49-56,共8页
为实现链条炉的运行热效率达到设计热效率的目标,文中简要提出对锅炉应采用全膜式壁炉墙结构、等压风仓和45°炉排倾角。理解前拱的再辐射换热机理和对流拱烟气出口动量的作用,只有前后拱布置比较合理,才能使拱区组织起良好的空气... 为实现链条炉的运行热效率达到设计热效率的目标,文中简要提出对锅炉应采用全膜式壁炉墙结构、等压风仓和45°炉排倾角。理解前拱的再辐射换热机理和对流拱烟气出口动量的作用,只有前后拱布置比较合理,才能使拱区组织起良好的空气动力工况,才能产生密合的折射火流或旋转火球,从而增强拱区的火焰充满度,提高拱区温度,亦为炽热的飞灰在前拱区沉降和再燃烧创造条件,同时也为挥发份与空气的混合提供保障,又促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和O_2的强烈反应。为合理配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参数表和火焰图,最后介绍二个锅炉运行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拱 空气动力场 再辐射换热 火焰充满度 燃烧
下载PDF
收发共轴LIF系统海面乳化溢油探测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军 孔德明 +3 位作者 张晓丹 马勤勇 孔德瀚 孔令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2-597,共6页
海面溢油污染是常见的海洋污染之一,通常以未乳化、乳化等风化状态存在,其中乳化阶段对海洋危害更加显著。因此,快速监测海面溢油信息,准确识别并评估乳化溢油污染对溢油应急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激光诱导荧光(LIF)是目前... 海面溢油污染是常见的海洋污染之一,通常以未乳化、乳化等风化状态存在,其中乳化阶段对海洋危害更加显著。因此,快速监测海面溢油信息,准确识别并评估乳化溢油污染对溢油应急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激光诱导荧光(LIF)是目前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LIF探测系统可分为收发共轴和非共轴形式。有关收发共轴LIF系统对海面乳化溢油探测的研究较少,利用Mie散射理论计算得到溢油乳化液的吸收系数、散射系数等光学参数,建立蒙特卡罗光子传输模型对乳化溢油进行双向反射再辐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and reradi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BRRDF)的仿真研究。分析浓度、厚度、油种多参数下乳化溢油的f_(BRRDF) cos^(2)θ与发射接收角度的关系,进而得到基于收发共轴LIF系统海面乳化溢油探测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f _(BRRDF) cos^(2)θ与发射接收方位角无关,但受发射接收天顶角的影响较大,各参数下乳化溢油的f_(BRRDF) cos^(2)θ其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差异性。重质油包水和低浓度水包油的f_(BRRDF) cos^(2)θ对天顶角的变化更敏感,轻质油包水和高浓度水包油的f_(BRRDF) cos^(2)θ对较小角度(0°~45°)不敏感,之后迅速下降。因此基于收发共轴LIF系统对海面乳化溢油进行探测时,发射接收天顶角在0°~45°范围内为宜,其中在0°处系统可接收到最大光功率。另外,为验证仿真正确性,利用实验室LIF系统对乳化溢油进行收发共轴式测量荧光光谱,发现此与仿真结果具有一致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乳化溢油 收发共轴 双向反射再辐射分布函数
下载PDF
海面溢油油包水乳化液多种探测参数的BRRDF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丹 孔德明 +2 位作者 袁丽 孔德瀚 孔令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97-3801,共5页
海面溢油污染是最常见的污染之一,通常以不同风化状态存在于海面上,如未乳化阶段油膜,乳化阶段水包油、油包水等。因此,快速准确的监测海面溢油信息,识别、分类及定量评估不同阶段的溢油污染,对海洋污染快速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 海面溢油污染是最常见的污染之一,通常以不同风化状态存在于海面上,如未乳化阶段油膜,乳化阶段水包油、油包水等。因此,快速准确的监测海面溢油信息,识别、分类及定量评估不同阶段的溢油污染,对海洋污染快速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激光诱导荧光(LIF)是目前最有效的海面遥感探测技术之一。双向反射再辐射分布函数(BRRDF)通过描述目标受激发射的荧光分布来表征目标的荧光性质。目前基于LIF探测技术除对海面溢油未乳化阶段油膜和乳化阶段水包油有所研究外,尚未对乳化阶段中油包水乳化液荧光特性方面开展相关研究。鉴于此,利用米氏散射理论得到油包水乳化液的光学参数,对油包水乳化液建立蒙特卡罗光子传输模型以开展BRRDF研究,探讨与分析油包水乳化液在含油率、入射接收角度、厚度参数下f BRRDF cosθrcosθi(荧光出射角θr,激光入射角θi)的变化,并利用实验测量的荧光光谱数据与仿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f BRRDF cosθrcosθi值随乳化液含油率(海水表层乳化液的含油率)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并与实验采集到的荧光光谱数据具有一致性趋势,为基于LIF技术对海面溢油油包水乳化液含油率的推断提供依据;f BRRDF cosθrcosθi值随θi的增大开始变化比较缓慢,当θi>65°时迅速减小,并随θr继续增大而持续减小,与实验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趋势相吻合,此趋势说明利用LIF技术对海面油包水乳化液进行探测时,激光入射角度不宜超过65°且垂直海面可接收到最大光信号;f BRRDF cosθrcosθi值随乳化液厚度的升高先上升后变得平稳,说明f BRRDF cosθrcosθi可评估海面溢油油包水乳化液的最小厚度。该研究内容为基于LIF技术探测海面溢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油包水乳化液 双向反射再辐射分布函数 蒙特卡罗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谐波雷达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云峰 汪海勇 +2 位作者 张文济 杨建军 刘峰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4,共6页
复杂背景下非线性目标探测对谐波雷达提出了更高要求。介绍了谐波雷达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谐波雷达探测技术。对谐波雷达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谐波雷达算法,最后进行了实现。测试和鉴定结果表明,该设... 复杂背景下非线性目标探测对谐波雷达提出了更高要求。介绍了谐波雷达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谐波雷达探测技术。对谐波雷达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谐波雷达算法,最后进行了实现。测试和鉴定结果表明,该设备能有效实现复杂背景下对非线性目标的探测和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学习 谐波雷达 再辐射 组合波
下载PDF
微重力下环境压力和辐射再吸收对火焰沿薄燃料表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文锋 胡文瑞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5-412,共8页
当环境气体不具备辐射特性时(例如环境气体为O2-N2),在较小的环境压力下,火焰向燃料表面的热传导是火焰传播的主要驱动力.但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越来越大,火焰对燃料表面的热辐射逐渐成为火焰传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当环境... 当环境气体不具备辐射特性时(例如环境气体为O2-N2),在较小的环境压力下,火焰向燃料表面的热传导是火焰传播的主要驱动力.但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越来越大,火焰对燃料表面的热辐射逐渐成为火焰传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当环境气体具有较强的辐射特性时(例如环境气体为O2-CO2),在较小的环境压力下,火焰前沿环境气体的辐射再吸收将强化火焰对燃料表面的传热、热辐射和热传导在火焰传播机理中均起重要作用.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氧气向火焰的扩散加强,燃烧反应加剧,火焰传播加速.当环境压力大于一定值时,进一步增大环境压力,环境气体的辐射再吸收使火焰对燃料表面的热辐射减弱.因此,火焰传播速度反而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火焰向燃料表面的热传导逐渐成为火焰传播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传播 微重力 环境压力 辐射吸收 燃料 传播加速 传播机理
原文传递
射电宁静类星体紫外/光学光变的混合模型研究Ⅱ:来自SDSS DR7的的数据支持
16
作者 刘慧 李双良 顾敏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8-404,共7页
到目前为止射电宁静类星体的光变起源还不清楚,其中一个可能的机制是吸积盘-再辐射模型。通过对斯隆数字巡天第7次释放数据(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7, SDSS DR7)中789个经过多历元观测并且表现出变亮变蓝现象的射电宁... 到目前为止射电宁静类星体的光变起源还不清楚,其中一个可能的机制是吸积盘-再辐射模型。通过对斯隆数字巡天第7次释放数据(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7, SDSS DR7)中789个经过多历元观测并且表现出变亮变蓝现象的射电宁静类星体进行分析,发现黑洞质量较小类星体的综合相对光变谱(残余谱/综合谱)的变亮变蓝幅度更大;其次,对于比较长的光变时标,尤其是在紫外波段,类星体变亮变蓝的幅度也更大。吸积盘-再辐射模型对以上两个主要结果中相对光变谱都拟合得很好,为该模型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星体 光变 吸积 X射线再辐射
下载PDF
微重力下不可燃气体对火焰沿薄燃料表面传播的影响
17
作者 杜文锋 胡文瑞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9-304,共6页
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不可燃气体对火焰传播有重要的影响。当不可燃气体为N_2时,在分析中可不考虑辐射再吸收的影响,热传导是火焰传播的主要驱动力。而当不可燃气体为CO_2时,辐射再吸收对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有较大的影响。在静止微重力下,... 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不可燃气体对火焰传播有重要的影响。当不可燃气体为N_2时,在分析中可不考虑辐射再吸收的影响,热传导是火焰传播的主要驱动力。而当不可燃气体为CO_2时,辐射再吸收对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有较大的影响。在静止微重力下,火焰对燃料表面的热辐射和热传导在火焰传播机理中的作用几乎相同,火焰传播速度具有最大值。随着逆流速度的增大,辐射再吸收对火焰传播的影响逐渐减弱,热传导又成为火焰传播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传播 微重力 不可燃气体 辐射吸收 热传导 辐射 燃料表面 传播机理 传播速度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model for microwave hot in-place recycling of asphalt pavements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铜生 史金飞 朱松青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In order to solve for temperature fields in microwave heating for recycling asphalt mixtures, a two-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 for the asphalt mixtures within the heating range is buil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uns... In order to solve for temperature fields in microwave heating for recycling asphalt mixtures, a two-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 for the asphalt mixtures within the heating range is buil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unsteady heat conduction. Four on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models are established for the asphalt mixtures outside the heating range, which are simplified into four half-infinite solids. The intensity of the radiation electric field is calculated through experiment by using heating water load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established in two ways, which are 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experimental reverse. The actual temperature field is achieved by fitting temperature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collected in the heating experiment. The simulant temperature field, which is solved with the Matlab PDE toolbox,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temperature fiel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s have high precision and can be directly used to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sphalt pa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pavements microwave hot in-place recycling heat transfer model boundary condition intensity of radiation electric field microwave heating experiment
下载PDF
Northward expans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in late 1990s and early 2000s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宇星 王法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84-689,共6页
Based on 48-year (1958-2006) ocean reanalysis data of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and 23-year (1984-2006) global ocean-surface heat flux products developed by the Objectively Analyzed Air-Sea Heat Flux Project, mer... Based on 48-year (1958-2006) ocean reanalysis data of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and 23-year (1984-2006) global ocean-surface heat flux products developed by the Objectively Analyzed Air-Sea Heat Flux Project, meridional varia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is addre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expansion of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WPWP in the late 1990s and early 2000s. This variation is mainly within 120°E-160°E by 8°N-20°N, we define this region (120°E-160°E by 8°N-20°N) as the core region. Furthermore, analyses on upper ocean heat budget show that the short wave radi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northward expansion of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WPWP in the core reg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northward expansion may be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the mixed layer which became shallower in 1994-2006 compared with 1984-1993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short wave radiation flux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shallower mixed layer leads to a positive anomaly in seawater temperature, promoting the northward expansion of the WPW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northward expansion mixed layer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UTBREAKS IN 2004 AND 2008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伶俐 郭品文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1期73-78,共6页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s an important system affecting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in China;its outbreak and evolution vary from year to year.Using the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U.S.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s an important system affecting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in China;its outbreak and evolution vary from year to year.Using the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U.S.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from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USA,we analyze the circulation pattern,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convection,temperature,and humidity around the monsoon outbreaks in 2004 and 2008.Results show that the monsoon had a late onset in 2004 (May 19) but an early outbreak in 2008 (May 4).Prior to the monsoon outbreak in 2008,cross-equatorial flows in Somalia were weaker than in 2004,subtropical precipitation did not arrive in southern China as it did in 2004,and the strongest convection was located more southward than in 2004.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accumulated rainfall i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was about 61% of that in 2004 during a period of 25 days leading up to the monsoon outbreak,causing differences i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and then different activity levels for the summer monsoon.Post-onset warm and humid conditions in 2008 (2004) maintained through the end of October (mid-September),while the summer monsoon lasted longer in 2008 than in 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UTBREAK EVOL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