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纵卷叶螟的飞行和再迁飞能力 被引量:43
1
作者 王凤英 张孝羲 翟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65-1272,共8页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可以通过连续几夜的飞行实现远距离迁移,这种变幻莫测的再迁飞能力给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明确其迁飞行为参数是灾变预警的前提。为此,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可以通过连续几夜的飞行实现远距离迁移,这种变幻莫测的再迁飞能力给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明确其迁飞行为参数是灾变预警的前提。为此,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能力。结果表明:在生殖隔离条件下,稻纵卷叶螟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的成虫的飞行能力间没有显著差异,雌雄虫的平均飞行时间分别为156.94±103.19min和147.71±111.38min。根据吊飞的累计飞行时间(accumulative flight duration,AFD)可将稻纵卷叶螟种群划分为居留型(AFD<40min)、迁飞型(40min≤AFD≤130min)和强迁飞型(AFD>130min)3种类型;且3种类型的个体比率分别为46.1%,27.3%和26.6%,其中居留型平均累计飞行时间为11min,迁飞型为82min,强迁飞型为232min。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强的再迁飞能力,其种群作一次迁飞的个体比率都大于90%,2次(夜)再迁飞的比率达70%以上,一般可进行4~5次(夜)再迁飞,最多可达9次(夜)。成虫的补充营养对再迁飞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蜜水可增强成虫的飞行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分析和迁入区预测提供了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能力 再迁飞能力 食料条件
下载PDF
交配对稻纵卷叶螟飞行能力及再迁飞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学飞 张孝羲 翟保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8,共6页
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在3日龄起飞情况下,稻纵卷叶螟可有4~5次再迁飞,交配后每一次再迁飞的个体比例略低于未交配的稻纵卷叶螟。但交配过后的稻纵卷叶螟再迁飞能力依然... 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在3日龄起飞情况下,稻纵卷叶螟可有4~5次再迁飞,交配后每一次再迁飞的个体比例略低于未交配的稻纵卷叶螟。但交配过后的稻纵卷叶螟再迁飞能力依然很强,到第2次再迁飞时,仍有40%~50%可以进行再迁飞,并且在再迁飞过程中雌蛾卵巢发育、交配与再迁飞是同步进行的。4、5日龄稻纵卷叶螟交配后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次数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但交配可加快雌蛾卵巢发育。取食不同食料的3日龄雌蛾交配后其再迁飞能力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稻纵卷叶螟虽第1次起飞是在其幼嫩后期,但在以后的多次再迁飞过程中并不存在"卵子发生与飞行共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交配 卵巢发育 能力 再迁飞能力
下载PDF
褐飞虱的再迁飞能力 被引量:14
3
作者 封传红 翟保平 张孝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褐飞虱经过一次远迁降落、取食不同食料后的再迁飞能力。根据吊飞试验测得的飞行能力可将褐飞虱种群分为居留型 (小于 2 0 min)、迁飞型 (2 0 min以上 )、强迁飞型 (16 0 min以上 )和再迁飞型 (二次吊飞飞行 2 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褐飞虱经过一次远迁降落、取食不同食料后的再迁飞能力。根据吊飞试验测得的飞行能力可将褐飞虱种群分为居留型 (小于 2 0 min)、迁飞型 (2 0 min以上 )、强迁飞型 (16 0 min以上 )和再迁飞型 (二次吊飞飞行 2 0min以上 )。不同营养条件对褐飞虱的飞行能力和迁飞型的分化有显著影响 ,早期营养条件好 (取食穗期感性水稻品种 )的迁飞型比率较低 ,但迁飞型个体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能力均较强。未交配能显著提高再迁飞型比率。自然种群中褐飞虱再迁飞型比率仅占 0 .84% ,吊飞一次后的迁飞型个体再次吊飞时的再迁飞型比率为 4.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迁飞能力 水稻害虫 营养条件 交配 异地预测
下载PDF
白背飞虱的再迁飞能力 被引量:24
4
作者 汪远昆 翟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7-473,共7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白背飞虱经过一次远迁降落、取食不同水稻品种后的再迁飞能力。根据吊飞试验的持续飞行时间可将白背飞虱种群划分为居留型 (<30min)、迁飞型 (≥ 30min)、远迁型 (>4 2 0min)和再迁飞型 (第二次吊飞持续飞...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白背飞虱经过一次远迁降落、取食不同水稻品种后的再迁飞能力。根据吊飞试验的持续飞行时间可将白背飞虱种群划分为居留型 (<30min)、迁飞型 (≥ 30min)、远迁型 (>4 2 0min)和再迁飞型 (第二次吊飞持续飞行时间≥ 30min)。在所测的 5 5 8头白背飞虱中 ,再迁飞型的比率为 5 7% ;而在 112头迁飞型个体中 ,再迁飞的比率为 2 8 6 %。取食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白背飞虱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能力有显著影响。取食感虫水稻的白背飞虱飞行能力和再迁飞能力较强 ,再迁飞的比率也较高 (>5 % )。吊飞前后取食常规稻与耐虫品种组合的飞虱的再迁飞时间则较短 ,再迁飞比率也较低 ;但吊飞前后均以耐虫品种饲喂的个体 ,反而也表现出较高的再迁飞比率和中等水平的再迁飞时间。而且 ,第一次飞行 36 0min以上的个体具有较强的再迁飞潜力。交配只对 6日龄雌虫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 水稻品种 能力 再迁飞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