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络补肾法联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再黏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威 王辉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探讨通络补肾法联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再黏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再黏连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6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周期联... 目的探讨通络补肾法联合人工周期防治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再黏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再黏连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6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周期联合宫内放置节育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人工周期联合通络补肾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效果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周期联合通络补肾法有助于提高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再黏连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减少其复发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周期 通络补肾 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再黏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可再贴自黏便条纸在护理病历中的巧用
2
作者 崔立敏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2期328-328,共1页
关键词 护理病历质量 护士长 贴自便条纸 医疗文件
下载PDF
医用臭氧冲洗术在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尚林辉 陈荣青 +4 位作者 李新燕 赵光敏 王孝刚 谢淑蓉 赵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治疗后应用医用臭氧灌注,降低输卵管再黏连发生的可能性。方法122例双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行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观察组在介入性再通术后向输卵管内注入医...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介入治疗后应用医用臭氧灌注,降低输卵管再黏连发生的可能性。方法122例双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行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观察组在介入性再通术后向输卵管内注入医用臭氧水,进行通液。所有患者6个月后回访或者复查,比较2组的有效率及术后再黏连率。结果观察组66例,有效55例(83.33%);术后再黏连11例(16.67%)。对照组56例,有效36例(64.29%);术后再黏连20例(35.71%)。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黏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用臭氧灌注可降低输卵管介入性再通术后的黏连率,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介入治疗 医用臭氧 再黏连
下载PDF
TGF-β、bFGF、PDGF-BB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创面渗出液中的浓度改变研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国 王攀 叶天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3种粘连相关因子对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后患者再发黏连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宫腔粘连分离术共60例,均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另选取相同时间段50例中隔子宫患者设为B组,该组患者均行宫... 目的研究分析3种粘连相关因子对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后患者再发黏连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宫腔粘连分离术共60例,均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另选取相同时间段50例中隔子宫患者设为B组,该组患者均行宫腔镜隔切除术进行治疗。收集Folay尿管流出的宫腔创面渗出液。对渗出液中的TGF-β_1(转化生长因子β_1)、PDGF-B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b F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3项粘连细胞因子的浓度水平进行检测,检测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A、B两组患者TGF-β_1浓度水平从术后3小时至术后9小时逐渐升高,术后9小时逐渐升高,术后9h浓度水平最高,随后浓度水平逐渐下降。A、B两组术后6、9、12、24、48小时的TGF-β_1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3小时(P<0.05)。A、B两组患者的PDGF-BB浓度从术后3小时逐渐升高趋势,术后24小时浓度水平最高,随后开始下降。A、B两组患者术后6、9、12、24、48小时的PDGF-BB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3小时(P<0.05);A、B两组患者b FGF浓度水平从术后3小时至术后24小时呈逐渐升高趋势,术后24小时浓度水平最高,随后开始下降。A、B两组患者术后6、9、12、24、48小时的b FGF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3小时(P<0.05)。结论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后宫腔创面在修复过程中不断渗出TGF-β_1、PDGF-BB、b FGF细胞因子,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或其他分泌方式对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起促进作用,进一步合成细胞外基质,提高了术后粘连的再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粘连分离术 宫腔镜粘 TGF-β1 PDGF-BB BFGF 黏连
下载PDF
腔内留置侧孔导管联合药物灌注预防输卵管复通术后再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天俊 郭端英 +5 位作者 鲁琳 张宏光 徐志勇 刘利兰 范义 娄明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后输卵管内留置侧孔导管联合药物灌注预防管腔再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FTR术适应证的输卵管阻塞患者71例,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进行FTR术,试验组术后输卵管内留置导管并持续灌注药物3天,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后输卵管内留置侧孔导管联合药物灌注预防管腔再黏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FTR术适应证的输卵管阻塞患者71例,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进行FTR术,试验组术后输卵管内留置导管并持续灌注药物3天,对照组术后输卵管内注入玻璃酸钠并于3天内经宫腔通液每天2次。两组术后第2、6个月均造影复查输卵管通畅情况(闭塞者按各自方法重复治疗1次)。随访患者半年,记录2组患者妊娠情况,观察导管留置是否对输卵管受孕能力造成影响。结果术后第2、6个月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1.8%(45/49)、89.4%(42/47),对照组为76.7%(33/43)、72.5%(29/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χ2=4.094,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畅通输卵管受孕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1.4%(9/42)、11.1%(1/9),对照组为20.7%(6/29)、16.7%(1/6),试验组受孕能力并无下降,其异位妊娠率亦未提高。结论输卵管内留置导管联合药物灌注安全、可靠,能更好地预防FTR术后管腔再黏连,提高远期复通率,不对输卵管的受孕功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黏连 留置导管 药物灌注 远期复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