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冗长句
1
《黑龙江史志》 1996年第6期52-52,共1页
例:“开展了以筛选高危孕产妇为重点,提高住院分娩为中心,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围产期保健。”(某县年鉴书稿卫生卷) 笔者认为,志书和年鉴,语言应力求简明流畅,切忌冗长累赘。例句尽管不算不通的句子,可是,中心词“围产期保健”的定语过长... 例:“开展了以筛选高危孕产妇为重点,提高住院分娩为中心,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围产期保健。”(某县年鉴书稿卫生卷) 笔者认为,志书和年鉴,语言应力求简明流畅,切忌冗长累赘。例句尽管不算不通的句子,可是,中心词“围产期保健”的定语过长,读起来十分吃力。文艺作品为了描写生动,评论文章为了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保健 孕产妇死亡率 高危孕产妇 住院分娩 评论文章 论证有力 逻辑严密 中心词 文艺作品 冗长累赘
下载PDF
现代美国英语不正文风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英凯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Z1期83-89,共7页
现代美国英语出现了若干不正文风。本文列举了诸如滥用讳饰,冗长累赘,浮夸卖弄以及迭床架屋地使用名词定语等文风不正的表现形式,并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及错误认识等方面探求了不正文风的来源。
关键词 美国英语 文风 错误认识 冗长累赘 名词定语 表现形式 讳饰 被动语态 现代英语 美国人
下载PDF
英语写作中的词汇应用
3
作者 朱恒章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7-59,共3页
论述了英文写作中词汇的选择和应用;采用非母语英语学习者在选词择字方面易犯的错误,分析了辨析词义、区别词义感情色彩、避免用词累赘冗长、力求用词朴素自然的重要性;指出英语写作中必须用词准确、恰当、简练、明净,才能达到文理通达... 论述了英文写作中词汇的选择和应用;采用非母语英语学习者在选词择字方面易犯的错误,分析了辨析词义、区别词义感情色彩、避免用词累赘冗长、力求用词朴素自然的重要性;指出英语写作中必须用词准确、恰当、简练、明净,才能达到文理通达、语言流畅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写作 词汇应用 词义辨析 用词准确 简练明净 冗长累赘
下载PDF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王菲经典回顾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弋 苏女 《音乐世界》 1998年第6期30-30,共1页
No.1《浮躁》(词、曲:王菲 1996同名国语专辑) 其实这是一首并不浮躁的歌,这也是王菲唯一一次完全拒绝了商业。有人评说这是菲最深刻最彻底的一次内心独白,也有人说这是王菲音乐中的实验品,22个字的歌词少了几分冗长累赘,多了几分反朴归... No.1《浮躁》(词、曲:王菲 1996同名国语专辑) 其实这是一首并不浮躁的歌,这也是王菲唯一一次完全拒绝了商业。有人评说这是菲最深刻最彻底的一次内心独白,也有人说这是王菲音乐中的实验品,22个字的歌词少了几分冗长累赘,多了几分反朴归真,一遍又一遍的“拉加佛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 内心独白 音乐 同名 国语 爱情 粤语 冗长累赘 反朴归真 评说
下载PDF
现代美国英语文风批评
5
作者 赵东会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列举了诸如滥用讳饰 ,冗长累赘 ,浮夸卖弄以及叠床架屋地使用名词定语等文风不正的表现形式 ,并从美国政治、经济。
关键词 文风 讳饰 冗长累赘
下载PDF
形成良好文学鉴赏标准的方法
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25,共1页
10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在意大利都灵图书博览会开幕式的演讲中说,形成正确的文学鉴赏标准的唯一方法是去读诗。他说:“诗歌作为人类语言方式中一种最高的形式,它不但最简洁、最浓缩地表达人类经历,而且为任何方式的语言应用,... 10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在意大利都灵图书博览会开幕式的演讲中说,形成正确的文学鉴赏标准的唯一方法是去读诗。他说:“诗歌作为人类语言方式中一种最高的形式,它不但最简洁、最浓缩地表达人类经历,而且为任何方式的语言应用,特别是书面语言的应用,提出了最高的标准。一个人诗歌读得越多,他就越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冗长累赘,无论是在政治和哲学的讨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标准 诺贝尔文学奖 语言方式 政治 冗长累赘 图书博览会 诗歌作品 语言应用 书面语言 意大利
下载PDF
HYPHEN对英语词语意义的影响及其作用——从丘吉尔反对使用HYPHEN谈起
7
作者 任福康 《外语研究》 1985年第4期20-26,共7页
(一)从丘吉尔爵士的反感谈起温斯顿·丘吉尔爵士不仅是举世公认的英国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他的文体素以简洁而富于鼓动性著称。他一贯反对冗长累赘,连多用了几个hyphen他也感到不顺眼。他在给爱德华·马... (一)从丘吉尔爵士的反感谈起温斯顿·丘吉尔爵士不仅是举世公认的英国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是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他的文体素以简洁而富于鼓动性著称。他一贯反对冗长累赘,连多用了几个hyphen他也感到不顺眼。他在给爱德华·马希爵士的信中说,“我对你使用那么多hyphen非常反感。我们应该把hyphen看作是一个能避免则必须避免的瑕疵。”他还认为凡是复合名词,除了会引起质的变化者以外,一般都要分写或合写,而不要在中间使用hyphen。可是近几十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 连接号 标点符号 丘吉尔 英语词汇 复合名词 冗长累赘 英语语言 桥梁作用 简洁
下载PDF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8
作者 张夏 《大学英语》 2002年第5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英语写作 常见错误分析 英语习惯用法 冗长累赘 大学英语 宾语补足语 最好的衣服 避暑别墅 过去分词 介词
下载PDF
如何使英语表达更简洁
9
作者 范玲玲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04-105,共2页
为了强调,或由于受汉语的影响,或错误地认为长句比短句好等等的原因,英语写作中冗长累赘的文句十分普遍,结果反而使句子松驰无力,语言不地道。在一般情况下,英语要求表达应注意没有多余的词语,用最少的词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一、... 为了强调,或由于受汉语的影响,或错误地认为长句比短句好等等的原因,英语写作中冗长累赘的文句十分普遍,结果反而使句子松驰无力,语言不地道。在一般情况下,英语要求表达应注意没有多余的词语,用最少的词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一、删去不必要的赘词和重复部分 1.She uttered a groan which wrung his hearttight. (她发出一声呻吟,使他感到非常难过。)使人痛苦、难受,说wring somebody’s heart已很强了,tight是多余的,可省去。 2.He didn’t mean to kill her son on purpose. (他不是故意杀害她儿子的。) on purpose与mean的意思重迭,删去on pur-pose或mean都可以。 3.To cherish such a hope in my mind will bene-fit me in my studies. (抱着这样的希望对我的学习会有益处。) in my mind是多余的,应删去。 4.We wish to improve our work better. (我们希望改进我们的工作。) improve的意思是改进,使更好(make better),已包含better,再加上个better显得累赘,应删去。 5.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we should invitehim to the party remains unsettled. (我们还没决定邀不邀请他参加茶会。) as to是多余的,应删去。 6.The hot sun was beating down heavily on 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表达 英语写作 冗长累赘 丰富的内容 重复部分 WORKER 成语 greatly 学习会 搭配能力
下载PDF
CHINESE POETRY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被引量:10
10
作者 范存忠 《外国语》 1981年第5期9-26,共18页
本文共分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最早的翻译家十八世纪英国的威廉·琼斯爵士是梵文学家、诗人和近代比较语言学的鼻祖。他学习各种语言是将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宝库来看待的。他的诗对拜伦、雪莱、坦尼孙等诗人颇有影响。他翻译过我... 本文共分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最早的翻译家十八世纪英国的威廉·琼斯爵士是梵文学家、诗人和近代比较语言学的鼻祖。他学习各种语言是将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宝库来看待的。他的诗对拜伦、雪莱、坦尼孙等诗人颇有影响。他翻译过我国《诗经》,其中一篇是《卫风·淇奥》。他先是译成拉丁文,共有两种译本。一是散文本,另一种是韵文本。后来,琼斯又根据拉丁文译本作出两种英译本,仍然是散文本和韵文本。他每次翻译都作出两种译本,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亚洲人的诗作。但是他的英文韵文本将原诗的九个句子扩充为六节民谣体的诗。十七世纪的英国诗人兼批评家德莱顿曾将翻译分为直译、意译和拟作三类。琼斯的韵文译本是介于意译和拟作之间的。十七,八世纪的英国名作家德莱顿、斯威夫特、蒲伯和约翰逊等都曾倡导拟作。实际上,琼斯的韵文译本是十八世纪的英国作家在中国古诗的影响之下为十八世纪的英国读者所写的诗,严格来讲,不是翻译。2.进一步的尝试琼斯以后的一些汉学家忙于别的工作,来不及颐到中国诗词,直到十九世纪中期詹姆士·莱格(后任牛津大学的中文教授)才又开始翻译《诗经》。他比较拘泥。他用维多利亚时代冗长累赘的词句来翻译《诗经》简朴的诗行。其所译《关睢》是一个例子。十九世纪末期赫伯特·翟理斯对《诗经》作了较好的翻译。他还译了李白、王维、李商隐等诗人的名篇,都能抓住读者,有其独特的风格,颇得评论界的赞赏。翟理斯的译作堪称再现了中国诗的忧郁、沉思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之美,从而表达了中国诗的神韵。他还著有中国文学史,其中提供了不少中国诗的译文。他善于将词义和韵律巧妙地结合起来。其后有海伦·沃德尔女士。她翻译了《诗经》中的《小雅·庭燎》和《小雅·宾之初筵》,译笔优美,但欠精确,尤其后一篇,可称是一种改作,类似费兹杰拉德的《鲁拜集》。3.一些试验美国作家路易斯·斯特朗·哈蒙德女士在翻译《诗经》的(《郑风·叔于田》和《邶风·式微》篇时,试图用一个音节代表一个汉字,并保留原诗的韵律。但她用这个方法翻译李白和贾岛的诗时,则不免多所丢失。其次是美国印象派诗人艾米·洛厄尔女士。她用英诗的自由体来翻译中国诗。她认为再现“诗的芳香比韵律形式”更为重要。她的翻译强调所谓“无韵的节奏”。她虽然摆脱了韵律的束缚,但由于她自己不懂汉语,只能通过一个朋友的转述,因此其译作仅能准确而明晰地表现了客观事物的形象,带有印象派的特征,其所译陶潜的《归园田居》,又只着重表达诗的语调和感情而不够精确。至于另一位美国印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则更加“自由”,只是随意仿效而已。4.阿瑟·韦利的理论与实践二十世纪英国的汉诗翻译家阿瑟·韦利进行了卓越的试验。他试图建立自己的翻译理论,对汉、英诗韵学进行过比较研究。他发现汉诗和英诗的共同之处在于押韵,但汉诗的韵又不同于英诗的韵;因此,若用韵则不可能不因声而损义。然而,他仍然试图在翻译中再现原诗的格律。他从中国五言诗中发展出一种“弹跳式的节奏”,即:用一个重读音节来代表一个汉字,在每行译诗中含有一定数目的重读音节和不定数目的非重读音节。他将这种格律比之于英诗的无韵体,但并不到处拘泥于格式。另一方面,他进行有选择的翻译:他很少翻译七言诗;同时,对于那些炫示古典文学造诣或韵律熟巧的诗,他认为不宜翻译,他较多地翻译明确易懂,并能引起兴趣的诗,如白居易的作品。但是,尽管韦利对历代汉诗都很熟悉,翻译时仍不免失误,亦未能免于作出不正确的评论。例如,他认为汉诗不谈爱情,只谈友情。这个论点就受到阿瑟·奎勒·柯切等批评家的驳斥。中国虽没有奥维德、乔叟和斯宾塞式的爱情寓言诗,但描述婚后爱情的诗篇则不少。这是因为中国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和社会习俗不同于西方。而且中国不是也有《高唐赋》、《崔莺莺传》和《白娘娘》等作品吗?但总起来说,韦利是个对二十世纪英、美诗人有影响的作家。5.笔者的学步诗人罗伯特·彭斯认为诗有因愿望而作,有因冲动而作,没有诗的冲动是写不出好诗的。A·E·豪斯曼亦持此说。赫伯特·格里尔逊教授进一步认为译诗也是这样,译者往往是在心胸完全为某些诗篇所占有时,感到必需一译为快。笔者幼年喜读自居易、范成大等唐宋诗人的诗。这里所译白居易的《采地黄者》,取法韦利。但也作过押韵的尝试,如将范成大的《田园杂兴》,每首七言四句,译作两节四行体诗,并大体上用一个音节代表一个汉字。这里除两首讽刺诗外,并附所译白居易和韦庄的抒情诗各一首。6.几点体会笔者认为:(1)译者既要考虑原作品的语言,又要考虑自己所用的语言。要吃透原作品的精神并把它移植到另一种语言,这连德莱顿也认为并非易事。(2)笔者并不认为诗是无法翻译的,但正如韦利所说,有些诗着实难译,尤其是模棱两可之诃和历史引喻较多的诗,李商隐的《锦瑟》和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即属此类。(3)笔者认为,译者除了译诗的冲动外,还得下苦功夫,我国不是有贾岛、杜甫等苦吟成功的诗人吗?笔者最后引用格里尔逊教授的话,作为结束:诗的翻译,虽然有时是不可能的,但因此而不去尝试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有些译诗经过译者的再创造,还可以胜过原作。英诗曾从乔叟的《特洛以勒斯》到费兹杰拉德的《鲁拜集》的译作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 两种译本 重读音节 翻译家 语言 十七世纪 翟理斯 冗长累赘 英国诗人 中国古诗
原文传递
英汉翻译中“意合”句法的运用——消除“翻译腔”的一个重要手段 被引量:13
11
作者 劳陇 《中国翻译》 1985年第7期10-12,共3页
初学英汉翻译的人,在译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英语化的词句,生硬牵强,冗长累赘,读起来佶屈聱牙,意思也晦涩不明,对于这样的译文通常称之为"翻译腔"(translatorese),读者必须硬着头皮去看,有时还看不懂。从翻译的功能来看,这样的... 初学英汉翻译的人,在译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英语化的词句,生硬牵强,冗长累赘,读起来佶屈聱牙,意思也晦涩不明,对于这样的译文通常称之为"翻译腔"(translatorese),读者必须硬着头皮去看,有时还看不懂。从翻译的功能来看,这样的译文显然起不到"交流思想"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翻译腔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翻译 翻译腔 英汉语言 形合与意合 英汉句法结构 冗长累赘 连接词 译文 翻译家 合句法
原文传递
怎样写好会议通知
12
作者 贾秀清 《档案学通讯》 1986年第5期34-34,共1页
会议通知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是文秘人员经常要起草的公文。拟写会议通知并不难,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拟写方法,或者马虎从事,就不可能写出完全符合要求的会议通知,甚至还会发生差错,影响工作。例如:常有一些会议通知发出后,随即便有许多... 会议通知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是文秘人员经常要起草的公文。拟写会议通知并不难,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拟写方法,或者马虎从事,就不可能写出完全符合要求的会议通知,甚至还会发生差错,影响工作。例如:常有一些会议通知发出后,随即便有许多单位来电话,询问开会的有关事项,问这问那。这样,既浪费人力和时间,又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知 拟写方法 有关事项 发生差错 应用文 冗长累赘 尽言 政论文章 发文机关 会议议题
原文传递
编目中文件标题长与短的思考
13
作者 郑志虎 《档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文件标题 编目工作 任职资格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检索工具 编入目录 冗长累赘 贷款展期 通知 有关问题
原文传递
教师也要常练笔
14
作者 赵来祥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2-12,共1页
教师也要常练笔○赵来祥练笔,就是练习写作。也许有人会说,当教师的,都是有文凭的知识分子,难道还不会写文章吗?其实不然。笔者经常接触学校和教师书写的计划、总结之类的材料,但发现真正写得有份量、有特色、有新意的却很少。就... 教师也要常练笔○赵来祥练笔,就是练习写作。也许有人会说,当教师的,都是有文凭的知识分子,难道还不会写文章吗?其实不然。笔者经常接触学校和教师书写的计划、总结之类的材料,但发现真正写得有份量、有特色、有新意的却很少。就拿写总结来说,有的文体不符,把它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学体会 魏书生 教育理论 教学能力 教育改革 知识分子 冗长累赘 思维习惯 思想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