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观”文化与中国写人文论的统绪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桂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1,共10页
在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论史上,味觉、听觉、视觉等感官感觉在抒情文论、叙事文论、写人文论建设中有着不同的功用和地位,并由此导致三种文论生发的不平衡性。随着诗骚文类的早熟,基于味觉审美的抒情文论得天独厚。就共同处于劣势与弱势的... 在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论史上,味觉、听觉、视觉等感官感觉在抒情文论、叙事文论、写人文论建设中有着不同的功用和地位,并由此导致三种文论生发的不平衡性。随着诗骚文类的早熟,基于味觉审美的抒情文论得天独厚。就共同处于劣势与弱势的叙事文论与写人文论相较而言,前者尚且能够伴随着“史传”的叙述经验而有较大发展,后者则虽能有“绘画”写真经验支撑,但仍显得步履蹒跚。同时,传统“贵耳贱目”观念对偏于听觉审美的叙事文论发挥了助推作用,而偏于视觉审美的写人文论则主要得力于传统“目观”文化支撑,有幸兼得诗赋之“观物取象”与绘画之“传神写照”等文论观念哺育,至明清在戏曲小说批评中也获得了迅猛发展。随着人们对“画境”审美的不断追求,各种戏曲小说批评纷纷以“观象得意”“观画得趣”之类的评语来评赏写人文本,使得写人文论逐渐达到某种统绪性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观 耳目之辨 观象 写人文论 统绪性
下载PDF
中国写人文论的兴衰际遇与重构机遇
2
作者 李桂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5,共12页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本土以"意象""形神"为核心的传统写人文论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化。在既往一段历史时期里,它先是经历了"以西释中"初始阶段,后被"形象塑造""人物描写"等话语体...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本土以"意象""形神"为核心的传统写人文论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化。在既往一段历史时期里,它先是经历了"以西释中"初始阶段,后被"形象塑造""人物描写"等话语体系所取代,此后又被西方"叙事学"文论所遮蔽,写人文论遭到消解、削弱。尽管如此,传统写人文论仍然凭着"观象入思""立象尽意"等诗学底蕴和"观画得趣""形神气韵"等画论底蕴,保持了一定的生命活力。在强调文化自信、文论自觉的当下,乘文论话语全球化"空间转向"之势,我们应立足本土,通过对传统写人文论蕴含的空间性画论潜质加以发掘,结合对以"意象""形神"为本的传统写人诗论、画论的激活重构,使新式写人文论谱系再度奏效于当今文学批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人文论 形神 典型 空间转向 传统谱系 现代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