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作与沟通”通识课:概念、特质与实践进路
1
作者 宋时磊 杨梦慈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共10页
关于“写作与沟通”课程,从概念上,该课程瞄准非文学写作,聚焦科学思维和学术表达能力的训练;从特质上,该课程呈现出主题设置本土化、训练教学实践化、班制灵活化与教学互动化,以及师资队伍多学科化四大特征;从实践进路上,该课程分为三... 关于“写作与沟通”课程,从概念上,该课程瞄准非文学写作,聚焦科学思维和学术表达能力的训练;从特质上,该课程呈现出主题设置本土化、训练教学实践化、班制灵活化与教学互动化,以及师资队伍多学科化四大特征;从实践进路上,该课程分为三大类组织模式,分别为侧重学术能力的论文写作课模式、学术写作与论文专业课结合的半统合模式,以及不以论文或学术写作为名称,但以其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写作与沟通”这一新兴课程带来的改革和新变,正在激活和重塑着论文写作教育模式,并使其价值重新得到挖掘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与沟通 通识课 说理性写作 学术写作 论文写作
下载PDF
理念、课堂与教材: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的三重变革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时磊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2,共8页
2018年,清华大学正式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经过五年发展已经覆盖全体本科生,掀起了一场全国写作类课程的教学变革。这种变革性主要体现为:在教学理念方面,以主题式研究性写作的教学和学习为基本模式,而不是沟通能力的职业技能训练;... 2018年,清华大学正式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经过五年发展已经覆盖全体本科生,掀起了一场全国写作类课程的教学变革。这种变革性主要体现为:在教学理念方面,以主题式研究性写作的教学和学习为基本模式,而不是沟通能力的职业技能训练;在课堂学习方面,以小班制的探究性写作过程操练为特色,而不是写作显性知识的随堂讲授;在教材方面,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教与学的动态全过程,而不是体大思精的写作理论和知识的系统阐述。在看到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有了广泛影响、取得教学实绩的同时,也应深入剖析及思考,注意该课程的发展依赖一定条件,特别是面向全国推广时,或许会有一定障碍,需要根据校情、学情等做出具体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写作与沟通 主题式写作 写作教材 教学案例 写作通识课
下载PDF
践行通专融合理念探索写作育人路径——“写作与沟通”的教学改革与价值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金艳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好的教育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学生更持久的能力。应多重需求而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推进通专融合,实现多方面的突破并呈现出全新面貌,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获得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内化素养和思维... 好的教育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学生更持久的能力。应多重需求而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推进通专融合,实现多方面的突破并呈现出全新面貌,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获得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内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从而受益终身。课程在培养和提升写作沟通能力的过程中,紧扣育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包括:打造多元主题,拓展学生视野;挖掘思政元素,塑造学生品德;提升思维品质,健全学生人格;同创师生共舞,突出学生主体;体验攻坚克难,磨炼学生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与沟通 大学通识教育 通专融合 全面育人
下载PDF
《商务写作与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与实践——大学生商务写作与沟通能力提升研究之一 被引量:3
4
作者 唐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商务写作与沟通》作为商科类高等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性文化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培养现代大学生通用能力、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中,形成本科的强调理论知识、高职的着重技能训练与思... 《商务写作与沟通》作为商科类高等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性文化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培养现代大学生通用能力、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中,形成本科的强调理论知识、高职的着重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养成教育相隔离的局面,对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教育合力产生了抵消的效应。为应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和不良效应,提出《商务写作与沟通》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写作与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通识教育“商务写作与沟通”课程改革研究——大学生商务写作与沟通能力提升研究之三
5
作者 唐琳 《广西教育》 2020年第39期52-54,共3页
本文针对商科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及归属管理不明晰、重技能轻文化等问题,提出商科高职院校“商务写作与沟通”课程的改革建议:整合“商务写作”“商务沟通”“商务口才”三门课程,开设“商务... 本文针对商科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及归属管理不明晰、重技能轻文化等问题,提出商科高职院校“商务写作与沟通”课程的改革建议:整合“商务写作”“商务沟通”“商务口才”三门课程,开设“商务写作与沟通”通识必修课;构建“通用基础+专业应用”的教学内容,采用师资相对固定的模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立“库—模—页”的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核心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科高职院校 商务写作与沟通课程 主要问题 改革建议
下载PDF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写作与沟通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6
作者 史欣博 赵新战 屈波 《新西部》 2019年第17期55-56,共2页
文章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写作与沟通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课程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提出了写作与沟通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探索了以“应用写作+人际沟通+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的知识体系,以适应通识教育背景下的... 文章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写作与沟通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课程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提出了写作与沟通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探索了以“应用写作+人际沟通+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的知识体系,以适应通识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通识教育 写作与沟通 知识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院校开设《写作与沟通》通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
7
作者 赵砚芬 《今日财富》 2019年第15期188-188,共1页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这样的共识: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既是交流的主要方式,又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发现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对人才培养来说很重要。目前地方院校开设写作课程体系尚缺乏指向21最重要的核心职业胜任...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这样的共识: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既是交流的主要方式,又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发现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对人才培养来说很重要。目前地方院校开设写作课程体系尚缺乏指向21最重要的核心职业胜任力: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当的审辩式写作的通识课。按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新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中以沟通协作理念指导,整合梳理原有的通识写作内容,融审辩性写作于一体构建'写作与沟通'课程内容的新体系——打造通识写作任务群,提升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写作课程 写作与沟通 任务群 人才培养质量 创造性劳动 写作内容
原文传递
“立德树人”融入新时代高校人文通识类课程建设探析——基于华中农业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建设的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潘纯 《汉字文化》 2021年第20期30-33,共4页
人文通识类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课程主题的选定,既先于学生选课,又由师生"共同完成"。主题选定的主导因素包括授课学生的群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前者既关注2000后群体特征及其主流兴趣,也考虑该群体未来成长... 人文通识类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课程主题的选定,既先于学生选课,又由师生"共同完成"。主题选定的主导因素包括授课学生的群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前者既关注2000后群体特征及其主流兴趣,也考虑该群体未来成长发展;时代特征包括党与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和社会层面的现实导向。主题选定的重要因素基于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或个人兴趣特长。以"电影作品与亲子关系"课程主题为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由任务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不提倡为写而写,应以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度作为原动力,贯穿教学环节全过程。在文献查阅、互动讨论、论文撰写等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将不断深化对兴趣选题的理性认识与专业分析,同时指导课堂之外学生亲子实践,以改善或维系其与父母间的亲子关系,进而影响个人价值塑造,提高其处理其他人际关系的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写作与沟通 课程主题 电影作品与亲子关系
原文传递
通识课程中差异化教学再探索
9
作者 贾雯旭 《高教论坛》 2023年第10期30-35,共6页
自2020年开始,清华大学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采用小班教学模式的“写作与沟通”通识必修课,体现了质量与数量并重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理念。面对学生在通识必修课遇到的专业、学习基础、课程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本研究在差异化教学相... 自2020年开始,清华大学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采用小班教学模式的“写作与沟通”通识必修课,体现了质量与数量并重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理念。面对学生在通识必修课遇到的专业、学习基础、课程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本研究在差异化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探讨通识课程差异化教学的策略设计,形成了包含跨学科领域的多元主题设置,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多维度教学组织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的教学评价的通识课差异化教学体系,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形成正向的价值判断的差异化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教学 通识课程 写作与沟通 教学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