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唐诔文写哀内容的变迁及其文学化进程
1
作者 陈恩维 《贵州文史丛刊》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诔文是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 ,因此前人多研究其实用职能 ,而对它的抒情功能却采取漠视的态度。其实 ,伴随中古文学自觉的进程 ,诔文写哀内容有一个抒情性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一过程 。
关键词 诔文 应用文体 抒情功能 写哀内容 文学化
下载PDF
“以乐景写哀”刍议
2
作者 张克锋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4-17,共4页
"以乐景写哀"是自《诗经》以来一直被运用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可以收到"倍增其哀"的效果,它是乐少苦多这一严酷的人生境况和中国文人浓重的悲剧心理的反映,与中国文人"由乐转悲"、"由盛观衰"... "以乐景写哀"是自《诗经》以来一直被运用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可以收到"倍增其哀"的效果,它是乐少苦多这一严酷的人生境况和中国文人浓重的悲剧心理的反映,与中国文人"由乐转悲"、"由盛观衰"、"乐极悲来"这一惯常思维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其哲学依据是《老子》、《周易》所强调的相反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乐景写哀 中国 悲剧心理 相反相成 文学表现 诗歌
下载PDF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辨
3
作者 杨兴涓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7-148,共2页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误读,既与《采薇》的主旨不符,也与其"以意为主"、"情景相生"、"超以象外"...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误读,既与《采薇》的主旨不符,也与其"以意为主"、"情景相生"、"超以象外"等基本诗学观念相悖。但船山在评《采薇》时提出的"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观点却是很有见地的,它强调了诗人观察景物时的即景会心,揭示了审美意象创造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采薇 以乐景写哀
下载PDF
乐景写哀 倍增其哀——浅谈《红楼梦》中乐景写哀的艺术手法
4
作者 刘玉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9,共2页
“乐景写哀”,源于清代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这一手法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很好的艺术展现,写“乐景”极尽铺陈夸张,“包括于事有关之物和于情无干之人”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哀事哀情”的叙述上不动声色,情节发展自然,无半丝议论之词... “乐景写哀”,源于清代王夫之的《姜斋诗话》,这一手法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很好的艺术展现,写“乐景”极尽铺陈夸张,“包括于事有关之物和于情无干之人”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哀事哀情”的叙述上不动声色,情节发展自然,无半丝议论之词,无一点大哀大恸之语;外在妆扮风光满眼,哀者欲表难表,委曲求全。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才使得这部悲剧经典倍增其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艺术手法 乐景写哀
下载PDF
浅探《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斌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在与读者目光相接触的瞬间,能引起大多数读者愉悦的景物描写叫做乐景,反之则叫做哀景。《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乐景在客观上使主人公的哀情在读者的心目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全诗产生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客... 在与读者目光相接触的瞬间,能引起大多数读者愉悦的景物描写叫做乐景,反之则叫做哀景。《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乐景在客观上使主人公的哀情在读者的心目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全诗产生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客观上的“乐景写哀”现象经楚辞、汉诗而不绝,至《古诗十九首》而蔚为大观。有唐以后,此技法应用的频率和范围更高更广了,清《红楼梦》更是达到了乐景写哀的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青河畔草》 乐景写哀 技法
下载PDF
“以乐写哀”几种常见类型
6
作者 马静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4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常见类型 事半功倍 文学作品 “以乐写哀 中学 文学教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王夫之“以哀景写乐”之别解
7
作者 李金坤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2-14,共3页
《诗经刈、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奉为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影响深远。其实,王夫之所论,只说对了“以乐景写哀”... 《诗经刈、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奉为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影响深远。其实,王夫之所论,只说对了“以乐景写哀”,而对“以哀景写乐”的评价,则未免有失《诗经》作者之本意。如果说,“杨柳依依’’堪称“以乐景写哀”,具有反衬作用的话,那么,“雨雪霏霏”则是“以哀景写悲”,具有正衬的效果。正反两衬,同抒哀愁,凄恻感人,意境优美,方法灵活,正见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薇》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王夫之 以乐景写哀
下载PDF
《蜀相》颔联是写哀景吗?
8
作者 夏松平 《语文月刊》 2022年第5期83-86,共4页
《蜀相》是唐代杜甫写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咏史怀古诗,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断... 《蜀相》是唐代杜甫写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咏史怀古诗,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断为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年底,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暂时落脚于浣花溪畔的茅屋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详注》 乾元二年 仇兆鳌 咏史怀古诗 《蜀相》 秦州 写哀 唐肃宗
原文传递
《诗经·小雅·采薇》末章四句“以乐景写哀”说质疑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立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Z1期124-126,141,共4页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谢公(指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历经千载,传诵至今,仍然无不称好。至于为什么好,好在何处。
关键词 以乐景写哀 杨柳依依 王夫之 诗经 修辞手法 心灵境界 情景相生 文学创作论 采薇 具体形象
原文传递
《采薇》并非“以哀景写乐”
10
作者 吴观澜 《学术研究》 1986年第5期104-104,共1页
清代王夫之在《(?)斋诗话》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说,无疑是充满辩证法的艺术理论。然而他截取《采薇》“昔我往... 清代王夫之在《(?)斋诗话》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说,无疑是充满辩证法的艺术理论。然而他截取《采薇》“昔我往矣”四句为之例证,则似有以己意加之古人之弊。试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如果不断章取义的话,很容易理解在这浑然一体的八句诗中,“雨雪霏霏”与“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都是构成“今我来思”的背景,而这背景又显然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必要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乐景写哀 杨柳依依 辩证法 艺术理论 背景 行道 诗话 清代 倍增
下载PDF
以乐写哀 倍增其哀
11
作者 李建强 《电影艺术》 1983年第9期52-53,共2页
清人王夫之在《(?)斋诗话》中写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话不假,在轻松欢快气氛中的“哀”,与凄凉肃穆中的“哀”;在愁云惨雾氛围中的“乐”,与喜气洋洋中的“乐”,其给人的印象确是迥然不同的。“乐”中见哀哀更... 清人王夫之在《(?)斋诗话》中写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话不假,在轻松欢快气氛中的“哀”,与凄凉肃穆中的“哀”;在愁云惨雾氛围中的“乐”,与喜气洋洋中的“乐”,其给人的印象确是迥然不同的。“乐”中见哀哀更哀,“哀”中见乐乐更乐。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律常常是相通的。那么,这种哀乐反衬的艺术法则对电影是否也适用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不妨援例为证:影片《茶馆》的结尾,是三个历尽劫难的三位老人的相会。那场面和气氛本当该是哀伤无比的。请想一想老人们的遭遇吧:裕泰茶馆的老掌柜王利发,处心积虑,惨淡经营了一辈子,到头来朝不保夕不说,甚至连祖辈经营的茶馆也即将被人强占;雄心勃勃的秦二爷,曾经是北京城里声名显赫的大人物,标榜“实业救国”,颇有振兴民族之志,可落得个“逆产”查抄、扫地出门的悲惨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乐景写哀 实业救国 茶馆 倍增 气氛 艺术处理 惨淡经营 艺术感染力 北京城
原文传递
“以哀景写乐情”——对韩愈几首诗歌的一些思考
12
作者 卢坡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7,共3页
韩愈在中唐诗坛致力于开辟一条新的诗歌创作途径,"以哀景写乐"的抒情达意手法是一种尝试。从韩愈的思想气质、生平经历和诗学观念入手,探求韩愈诗歌中出现这种新奇抒情方式的原因。在辨析"以哀景写乐"与"以乐... 韩愈在中唐诗坛致力于开辟一条新的诗歌创作途径,"以哀景写乐"的抒情达意手法是一种尝试。从韩愈的思想气质、生平经历和诗学观念入手,探求韩愈诗歌中出现这种新奇抒情方式的原因。在辨析"以哀景写乐"与"以乐景写哀"及"以丑为美"异同的基础上,总结这种新奇的抒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诗
下载PDF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13
作者 冯岩 《草地》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第四条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其哀乐。”他通过对《诗小雅·采薇》这两句著名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内容的精妙分析。
关键词 以乐景写哀 古典诗词 杨柳依依 审美情感 艺术辩证法 杜丽娘 盛唐之音 刘希夷 寄托
原文传递
乐景哀情倍伤情——谈中学语文课文以乐景衬哀情的描写
14
作者 高航兵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第2期25-26,共2页
正清人王夫之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大致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以喜来写悲,以悲来写喜,这样反而更能表情达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这句话的体会愈来愈深刻,下面就以乐景写哀... 正清人王夫之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大致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以喜来写悲,以悲来写喜,这样反而更能表情达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对这句话的体会愈来愈深刻,下面就以乐景写哀情这一方面,进行探讨和梳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最早可追溯到《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乐景写哀 表情达意 语文教学 杨柳依依 孔乙己 中学语文教材 中学语文课 可追溯 手法
下载PDF
“杨柳”牵别情 “雨雪”添哀思——《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名句赏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金坤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9,共3页
《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四句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情融于物 ,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 ,千古传诵 ,脍灸人口。清人王夫之评其艺术效果曰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究其情理 ,言“杨柳依依”为“以乐... 《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四句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情融于物 ,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 ,千古传诵 ,脍灸人口。清人王夫之评其艺术效果曰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究其情理 ,言“杨柳依依”为“以乐景写哀”具反衬作用 ,自当无疑 ;而云“雨雪霏霏”为“以哀景写乐” ,仍具反衬作用 ,则甚悖诗意 ,当是“以哀景写悲” ,具有正衬效果。沿用已久的王夫之诗评当重新认识 ,“杨柳依依”四句义蕴应重加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依依 乐景写哀 义蕴正解
下载PDF
《诗·小雅·采薇》写作手法辨析
16
作者 杨兴涓 李延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2-63,73,共3页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雪的景物转化来表现感时伤事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采薇 以乐景写哀
下载PDF
论魏晋时期诔文由重述德向重哀情的转化——以《文选·王仲宣诔》为视角
17
作者 张铁慧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16-18,共3页
诔从产生之初到魏晋时期,其体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化。诔文最初的功用是重在述德,春秋时期开始对传统体式进行突破,述德写哀并举。及至汉末魏晋,寄托个人哀思成为诔文的主要功能。萧统《文选》诔文首篇为曹植《王仲宣诔》,此诔写... 诔从产生之初到魏晋时期,其体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化。诔文最初的功用是重在述德,春秋时期开始对传统体式进行突破,述德写哀并举。及至汉末魏晋,寄托个人哀思成为诔文的主要功能。萧统《文选》诔文首篇为曹植《王仲宣诔》,此诔写哀情明显突出,个人主观色彩浓厚,显示诔文在魏晋时期抒情性与文学性大大加强。诔文这种重心的转变,外在原因是诔文作者与诔主关系的私人化,内在原因则是文学化进程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德 写哀 文学自觉 文学化进程
下载PDF
浅谈哀与乐的辩证表现手法及其美学原理
18
作者 吴恩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67-68,73,共3页
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活》中引《诗·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的这一段话,触及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以辩证的表现手法来写人的哀与乐... 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活》中引《诗·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的这一段话,触及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以辩证的表现手法来写人的哀与乐的感情,从而造成互为映衬、互为对立并由此转化,产生“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这是建立在生活的坚实基础之上,符合生活的真实的。一滴喜悦的眼泪较之哈哈大笑、喜形于色更显得深沉含蓄;而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一阵放纵的大笑却比千百行眼泪显得更为悲伤,因此,嘻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受这种生活现象的启迪,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这一写“哀”“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手法 美学原理 以乐景写哀 艺术辩证法 艺术效果 杨柳依依 艺术创作 文学艺术作品 红楼梦
下载PDF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的症候式解读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9,共9页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的哲学思想及"心目所及"、"貌其固有"、"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等写景原则相矛盾;将"昔我往矣"等四个景句从全章抽离并前后割裂,拟想出"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两组"相反相成"的情景关系,立论虽新,却陷入了"分疆情景"、"一情一景"等以景就情的"阱""梏"。体会《采薇》原意,卒章乃是以节候物态的整体变化和对照,烘托因征戍日久、战事艰辛、思归心切等引发的无尽哀伤,其感人至深者,正缘于诗中所呈现并为船山反复推崇的真情实景和整体意境,而非缘于其所拟想的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的相反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译 采薇 以乐景写哀
下载PDF
先唐诔文的体式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恩维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6-90,共5页
诔文体式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演进。先奏诔文初具雏形,然体式尚不稳定;汉诔稳定了述德和写哀两方面的内容和先述德后写哀的内部结构,并且确立了四言句式,使诔文体式得以定型;魏晋以来诔文主要通过写哀部分的句式改变方面实现诔文体式的革新。
关键词 骚体句 先唐 诔文体式 汉代 其时性 述德 四言句 魏晋 写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