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画的写“影”传意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曼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本文从形影不离、中国画创作中的传神写影、似而不似——“影”的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影”对写意创作的贡献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影在传神与写意中的神妙作用,进而展开论述画家们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艺术新境界的过程。“影”,... 本文从形影不离、中国画创作中的传神写影、似而不似——“影”的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影”对写意创作的贡献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影在传神与写意中的神妙作用,进而展开论述画家们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艺术新境界的过程。“影”,虽产生于无意,然而却在中国画由工笔向写意的衍变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给中国画的创作和理论带来了很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影 传意 似而不似 意外之趣
下载PDF
张先写“影”词句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庆振轩 《社科纵横》 2000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张子野 名句 张三 词人 诗人 《木兰花》 写影 张先 先词 一丛花 词句
下载PDF
浅析徐渭的写“影”论渊源
3
作者 史鸿旸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4期0080-0081,共2页
徐渭是明代写意花鸟大家,他提出的“舍形悦影”“万物贵取影”等画学观对于明清乃至以后大写意花鸟画学理论以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通过对徐渭的思想理论以及画作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写“影”论所形成的思想渊源。
关键词 徐渭 传神写影 气韵
下载PDF
《荷塘月色》中写“影”艺术的探讨
4
作者 高慧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7期171-173,共3页
《荷塘月色》以虚幻的“风影”、“树影”、“月影”、“采莲影”突出实在的荷塘美景,又以实在的荷塘月光表达作者的似喜似忧令人难以捉摸的复杂之情,使本无情趣的荷月处处留下作者的情思。
关键词 《荷塘月色》 ”艺术
下载PDF
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绘画
5
作者 孔六庆 《陶瓷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19-227,共9页
新石器时代陶器绘画出现了写实、写影、变形诸种画法。其意义 ,一是先民第一次成熟运用形式美原理的绘画创作 ;二是昭示了先民艺术的致思途径 ;三是显露了南、北地域的不同审美倾向。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陶器绘画 写影 变形 形式美 审美
下载PDF
张竹坡之市井小说论
6
作者 孙爱玲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5-49,共5页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深刻总结了市井小说的创作经验,形成其创造性的市井小说理论。它揭示了市井小说独特的审美特性,发展了人物塑造的理论,分析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强调了小说的语言特色。张竹坡之市井小说论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深刻总结了市井小说的创作经验,形成其创造性的市井小说理论。它揭示了市井小说独特的审美特性,发展了人物塑造的理论,分析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强调了小说的语言特色。张竹坡之市井小说论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对后世小说创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市井文字 情理 写影追魂 白描
下载PDF
把灿烂的语文还给丰富的心灵家园
7
作者 苏默涵 《教育家》 2016年第15期81-,共1页
生命,因激情而美丽;课堂,因美丽而灿烂。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文明里,那么我们的语文老师应是一个丰富的老师,用燃烧的激情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诗意,谱写出心灵流动、人性弥漫的不朽乐章。当前正在进... 生命,因激情而美丽;课堂,因美丽而灿烂。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文明里,那么我们的语文老师应是一个丰富的老师,用燃烧的激情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诗意,谱写出心灵流动、人性弥漫的不朽乐章。当前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语文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家园 情感美 霍姆林斯基 教材解读 情语 教学视频 授课形式 孙康映雪 绘声写影 莺啼燕语
下载PDF
从《开天辟地》到《1921》:建党献礼片的创新性表达
8
作者 沈玲玲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新时期中国文艺事业逐步呈现出繁荣之象,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代表——建党献礼片,在意识形态表达中强化民族认同,在多样社会文化语境中深化主题内涵。从《开天辟地》到《1921》,建党献礼片以史为镜,从艺术层面展现中国革命历程,诠释了... 新时期中国文艺事业逐步呈现出繁荣之象,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代表——建党献礼片,在意识形态表达中强化民族认同,在多样社会文化语境中深化主题内涵。从《开天辟地》到《1921》,建党献礼片以史为镜,从艺术层面展现中国革命历程,诠释了主旋律电影的精神内核;以人为本,聚焦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英雄楷模塑造;以影载道,优化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多元叙事的创新强化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人物塑造的创新实现了宏观史实与微观聚焦的并行融合,视听技术的创新重现了电影美学与革命历史的文化汇流。建党献礼片在影像表征、角色定位的转型中建构立体的新型国家形象,传承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献礼片 文化语境 史书 视听叙事 《开天辟地》 《192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