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藏中日文学古写本笺注稿》出版
1
作者 王晓丹 《国际汉学》 2024年第1期16-16,共1页
中国文化是伴随着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会通而走向周边各国的。较之欧美的中国文化研究,我国周边各国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与学术积累。从写本时代,历经版本时代、机器文明时代,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播与研究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中国... 中国文化是伴随着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会通而走向周边各国的。较之欧美的中国文化研究,我国周边各国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与学术积累。从写本时代,历经版本时代、机器文明时代,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播与研究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中国文化与汉字文化圈各国本土文化的相关性深刻影响着今天人们对现代中国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研究 汉字文化圈 中日文学 学术积累 传播与研究 笺注 写本时代 互联网时代
下载PDF
从班固作品异文看写本时代的文献传写——以《文选》、两汉书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文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234,240,共14页
尤刻本、陈八郎本《文选》与宋本《汉书》《后汉书》可以视为写本的凝定形态。比较其中的班固作品异文,可知史书系统与《文选》系统所载班固文章,其祖本差异较小。异文中虚词互用与增删情况较多,结合其他写本的异文,可知写本时代的学者... 尤刻本、陈八郎本《文选》与宋本《汉书》《后汉书》可以视为写本的凝定形态。比较其中的班固作品异文,可知史书系统与《文选》系统所载班固文章,其祖本差异较小。异文中虚词互用与增删情况较多,结合其他写本的异文,可知写本时代的学者对于虚词尤其是语助词的重视呈逐渐加深的动态过程,且多不视其为区分版本的标志。分析其中部分实词异文,可知史书系统更好地保留了作品的原始面貌。两汉书相较《文选》,在写本时代的传写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与古人校书时更重视史部的态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文章 写本时代 《文选》 两汉书 文献传写
原文传递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研究概论 被引量:4
3
作者 伏俊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2,共6页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主要包括敦煌、吐鲁番两地出土文学写本、日本等境外藏中国文学写本三大块内容。写本的流动性、零散性与个性化的特征,与刻本的固定性、完整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因而体现了它独特的学术价值。"... 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主要包括敦煌、吐鲁番两地出土文学写本、日本等境外藏中国文学写本三大块内容。写本的流动性、零散性与个性化的特征,与刻本的固定性、完整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因而体现了它独特的学术价值。"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课题包括"写本基本情况""全部内容的录文和校勘""综合研究"三项主要内容,预期在文学写本校录、编年、写本整体内涵的发掘、写本与文学的生成与传播等方面取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写本 写本时代 写本 文学传播
下载PDF
写本学与中国古人的读书生活 被引量:1
4
作者 伏俊琏 胡圆圆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14-223,共10页
在宋代刻本盛行之前,写本是中国文字的主要载体。文字源于祭祀,表达先民祈福的意识,是沟通人神之间的表意符号,所以文字和写本都具有神圣性与神秘性。早期写本载录的典籍主要为统治者所珍藏,至西周后期礼崩乐坏,官学下移,写本为士人阶... 在宋代刻本盛行之前,写本是中国文字的主要载体。文字源于祭祀,表达先民祈福的意识,是沟通人神之间的表意符号,所以文字和写本都具有神圣性与神秘性。早期写本载录的典籍主要为统治者所珍藏,至西周后期礼崩乐坏,官学下移,写本为士人阶层所喜爱,文章为一般士人所阅读。古人读书与个人爱好、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有声音的“吟诵”是古代读书的主要方式。魏晋以后,中国文人有意识地探求读书的声音之美,在读书的抑扬顿挫中体会古圣贤的思想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时代 写本 结集 诵读
下载PDF
唐五代时期文学写本的“集部”性质
5
作者 伏俊琏 《全国新书目》 2024年第3期8-19,共12页
本书以敦煌文学写本为基本单位,精选了50多个写本,并对每个写本上的所有信息进行了全面著录,包括写本正面和背面抄写的全部内容、题记、杂写、涂画,还有写本的性质用途、装帧形式,纸质和书写工具等。一个文学写本就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敦... 本书以敦煌文学写本为基本单位,精选了50多个写本,并对每个写本上的所有信息进行了全面著录,包括写本正面和背面抄写的全部内容、题记、杂写、涂画,还有写本的性质用途、装帧形式,纸质和书写工具等。一个文学写本就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敦煌文学写本是纸写本时代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集,这些写本体现了时人的文学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学 敦煌文学 书写工具 装帧形式 唐五代时期 民间文学 写本时代
原文传递
论“文本系统”
6
作者 曾祥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4,共9页
传统文献研究及其描述框架“版本系统”偏重载体物质形态,与文学研究对文本的直接需求犹隔一间;其中涉及文本的研究手段以字句层级异文校勘为主,未能充分回应从写本时代进入刻本时代之后文献载体与内容的新变化。应以篇章层级文本内容... 传统文献研究及其描述框架“版本系统”偏重载体物质形态,与文学研究对文本的直接需求犹隔一间;其中涉及文本的研究手段以字句层级异文校勘为主,未能充分回应从写本时代进入刻本时代之后文献载体与内容的新变化。应以篇章层级文本内容差异为标准建构文献的“文本系统”解决这一问题。“文本系统”不但较之“版本系统”更为简明便捷,为古籍整理提供了底本选择新思路;而且在处理“版本系统”遗留的某些疑难问题时具有广泛系联、逻辑合理的优势。“文本系统”与“版本系统”在概念层次上是并列关系,是建立在不同标准上的描述框架,但在操作层次上是递进关系,只有在掌握“版本系统”的前提下才能建立“文本系统”。从“版本系统”到“文本系统”,实质上是从强调“物的因素”转向强调“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沟通文献与文学的核心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系统 写本时代 刻本时代 文本系统
原文传递
写本考略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宗品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7,共9页
"写本"、"钞(抄)本"等词是文献学、敦煌学及域外汉籍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常用概念,但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使用范围的界定却并不一致,进而导致近来学界对"写本学"构建目标的认识也颇有差异。本文尝试对这两个... "写本"、"钞(抄)本"等词是文献学、敦煌学及域外汉籍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常用概念,但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使用范围的界定却并不一致,进而导致近来学界对"写本学"构建目标的认识也颇有差异。本文尝试对这两个概念的形成及其使用情况进行文献梳理,并对"写本时代"和"写本学"的相关研究略作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 钞本 写本时代 写本
原文传递
简牍蕴藏在竹木片上的中华文明
8
作者 韦伊宇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2024年第1期14-15,共2页
数千年前,中华先民砍竹伐木做简读,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写本时代。竹木无声,笔墨有灵。简读记述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引领我们跳望更远的未来。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甘肃简读博物馆,探寻简读里的中华文明。跨越千年的简牍时代。20世纪初以来... 数千年前,中华先民砍竹伐木做简读,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写本时代。竹木无声,笔墨有灵。简读记述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引领我们跳望更远的未来。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甘肃简读博物馆,探寻简读里的中华文明。跨越千年的简牍时代。20世纪初以来,我国出土简牌数量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简牍 写本时代 竹木 博物馆 生生不息
原文传递
部分日本室町写本《周易》的宋刻唐写融合特征
9
作者 张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6,共10页
日本室町时代(1393—1573)部分写本《周易》既有宋刊本特征,又有唐写本的异文,是一种融合了宋刊本与唐写本的特殊文本。此类文本今时日本早稻田大学、内阁文库各有一本。杨守敬日本访书时亦曾据此类文本影抄一部。根据校勘,《七经孟子... 日本室町时代(1393—1573)部分写本《周易》既有宋刊本特征,又有唐写本的异文,是一种融合了宋刊本与唐写本的特殊文本。此类文本今时日本早稻田大学、内阁文库各有一本。杨守敬日本访书时亦曾据此类文本影抄一部。根据校勘,《七经孟子考文》记载的足利学校所藏三种古本《周易》与此类文本大体相似。江户时代(1603—1867),这类特殊的《周易》写本过渡到刊本形态,刊本当中包括《七经孟子考文》所引足利本《周易》,以及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活字本《周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经孟子考文》 《考文》古本 室町时代写本《周易》 足利本 文本流变
原文传递
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的流动与变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9-187,共9页
在写抄本时代,作者和传抄者出于各种原因对文本作了有意或无意的修改,使文本产生了种种歧异,如河流般变动不居。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生成、流通、变异所呈现的纷繁复杂的样貌,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分为异文、乱篇、歧说三个层次,这要求研究者... 在写抄本时代,作者和传抄者出于各种原因对文本作了有意或无意的修改,使文本产生了种种歧异,如河流般变动不居。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生成、流通、变异所呈现的纷繁复杂的样貌,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分为异文、乱篇、歧说三个层次,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关注文字异同,还要重视更广泛意义上的文本不确定性;不仅要重视静态的文本歧异,更要重视具体历史语境给文本带来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写本时代 文本歧异 文本之河
原文传递
《春江花月夜》成篇献疑——兼论《乐府诗集》的截取缀合改编现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宸 《乐府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27-142,共16页
署名张若虚的今本《春江花月夜》是公认的唐初七言长篇杰作,然而此诗初见于三百年后的《乐府诗集》,署名张若虚实属孤证。由新发现的两则唐宋人引张若虚诗句文献可知,今本《春江花月夜》存在一个较为复杂的成篇过程:稍晚于张若虚的诗... 署名张若虚的今本《春江花月夜》是公认的唐初七言长篇杰作,然而此诗初见于三百年后的《乐府诗集》,署名张若虚实属孤证。由新发现的两则唐宋人引张若虚诗句文献可知,今本《春江花月夜》存在一个较为复杂的成篇过程:稍晚于张若虚的诗僧皎然在《诗式》中引张若虚《秋月》近体诗,竟与今本《春江花月夜》中诗句雷同。通过对皎然引诗中"捣衣"一词词义的分析,推测《秋月》近体诗确实存在,且是今本《春江花月夜》缀合改编的素材;南宋初,赵次公注杜诗引张若虚《春江月》一联,却不见于今本《春江花月夜》,经考实为张若虚同时诗人张谔所作,可见改编的《春江花月夜》原本不止一首,今本仅是其一。《乐府诗集》中的截取缀合改编型作品,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七言转韵体 唐人引唐诗 写本时代 域外汉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