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乡土小说的写真性与功利性
1
作者 杨开浪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51-54,77,共5页
在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中,乡土小说创作出现了一个罕见的“井喷期”。本文将其纳入到乡土文学的视野之下进行考察和研究,指出这部分作品既有寓时代风云于民俗风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绎乡镇生活变迁,写出了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 在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中,乡土小说创作出现了一个罕见的“井喷期”。本文将其纳入到乡土文学的视野之下进行考察和研究,指出这部分作品既有寓时代风云于民俗风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绎乡镇生活变迁,写出了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感受到其中创作上的巨大失误和惨痛教训,尤其是政治思维操纵和摆布文学思维,使十七年乡土小说在中后期严重地染上了粉饰生活甚至篡改生活的“文学苍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写真性 功利性 创作得失
下载PDF
张东荪与金岳霖:两条不同的知识论路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耀南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1期30-32,共3页
张东荪和金岳霖是20世纪中国哲学知识论的巨擘,但他们各自所建构的知识论系统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表现在人类知识的诸多根本问题上,从而呈现出两条不同的知识论路向。就其中的内在与外在的关系、间接呈现与直接呈现、写真与非写... 张东荪和金岳霖是20世纪中国哲学知识论的巨擘,但他们各自所建构的知识论系统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表现在人类知识的诸多根本问题上,从而呈现出两条不同的知识论路向。就其中的内在与外在的关系、间接呈现与直接呈现、写真与非写真的问题而言,二人的差异表现在:张东荪坚持“内在关系说”、“间接呈现说”和“非写真说”,而金岳霖则坚持“外在关系说”、“直接呈现说”或“直知对象论”和“写真说”。二者的差异并非表明孰优孰劣,但说明了在金岳霖之外.张东荪对于20世纪中国哲学知识论也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金岳霖 知识论路向 中国哲学 外在关系 内在关系 批判实在论 写真性 上海商务印书馆 认识论
下载PDF
三星堆青铜艺术的人物造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林向 《中华文化论坛》 2000年第3期31-38,共8页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青铜艺术 人物造型 写真性特点
全文增补中
历史的坚冷岩壁和它燃烧着激情的回声──读张炜的《家族》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清华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7-61,共5页
历史的坚冷岩壁和它燃烧着激情的回声──读张炜的《家族》张清华一在大量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纷纷在遥远的历史时空作体验与瞑想的游戏的时候,一种面对更具真实时空特点的,与当代人的生存命运密切相关的历史的写作态度,是否更需要... 历史的坚冷岩壁和它燃烧着激情的回声──读张炜的《家族》张清华一在大量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纷纷在遥远的历史时空作体验与瞑想的游戏的时候,一种面对更具真实时空特点的,与当代人的生存命运密切相关的历史的写作态度,是否更需要勇气、毅力、史识、智慧和判断力?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张炜 《九月寓言》 “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小说 悲剧冲突 新历史小说 人性 写真性 人文语境
下载PDF
浅谈崔白画的真与意
5
作者 陈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2,共2页
崔白花鸟画追求真与意的结合,注重诗情画意的寓韵,以幽雅醇清的艺术品味,丰富细腻的表现风貌,使北宋宫廷画的"写真"精神达到巅峰。
关键词 崔白 花鸟画 写真性 意旨趣
下载PDF
浅谈任伯年对浙派人物画的影响
6
作者 朱颖 《美术大观》 2012年第4期48-48,共1页
本文从任伯年人物画的"超强写真性",取材的现实性,技法的传承、创新及其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任伯年对浙派人物画的影响。
关键词 任伯年 浙派人物画 写真性
下载PDF
迈进“后日记时代”
7
作者 董玉兰 《课外语文(下)》 2016年第2期126-126,共1页
迈进"后日记时代",打破"日记写作心理闹钟"律则,实行"弹性日记"和"日记贷款转账"制度,提倡写自主源发性(写真性)日记,采用多种"活性记录媒介",提倡描写美好的积极的内容,写"阳光日记",降低日记的难度,提倡写返璞归真的"... 迈进"后日记时代",打破"日记写作心理闹钟"律则,实行"弹性日记"和"日记贷款转账"制度,提倡写自主源发性(写真性)日记,采用多种"活性记录媒介",提倡描写美好的积极的内容,写"阳光日记",降低日记的难度,提倡写返璞归真的"本色日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教学 “后日记时代” 写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