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时期秦凤路军事建置布局及其作用
1
作者 刘亚辉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8-94,共7页
北宋初期,政府实行“弃边守关”的政策,将西北防御纵深向内收缩,于西北边地设置一系列的军事寨堡,一方面作为开疆守土的基地,另一方面可以用来维系边地的民族关系。熙宁以后,西北拓边活动日渐频繁,秦凤路军事布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秦... 北宋初期,政府实行“弃边守关”的政策,将西北防御纵深向内收缩,于西北边地设置一系列的军事寨堡,一方面作为开疆守土的基地,另一方面可以用来维系边地的民族关系。熙宁以后,西北拓边活动日渐频繁,秦凤路军事布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秦凤路以军事前沿对抗、多重军事建置体系布置、纵深防御与进攻以及联络当地土著居民争取力量支持的多种举措维持着北宋御边军事战略的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秦凤路 军事建置 防御体系
下载PDF
明代四川建昌地区的行政和军事建置及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宗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3-29,共7页
明代建昌地区建置变化很大,有其特殊性。洪武二十五年前主要是行政建置,以当地民族为府州县卫所土官。洪武二十五年后,月鲁帖木儿等土官反明被平定,明王朝废除了行政建置,代以军事建置,增设四川行都司和卫所,驻军达五万多人。四川行都... 明代建昌地区建置变化很大,有其特殊性。洪武二十五年前主要是行政建置,以当地民族为府州县卫所土官。洪武二十五年后,月鲁帖木儿等土官反明被平定,明王朝废除了行政建置,代以军事建置,增设四川行都司和卫所,驻军达五万多人。四川行都司辖六卫三十二千户所和五个长官司。行都司官员以流官为主,卫所官员有流有土,长官司为土官。明后期万历三年省建昌前卫后,才出现五卫八所。明前期,行都司及卫所、长官司有效地统治着建昌地区。明中期后,由于军民与夷人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引起边衅,建昌卫土指挥使和邛部长官司土官衰落,原受土官抑制的彝族奴隶制扩张,掠夺劫杀卫所城镇军民,导致卫所萧条,控制范围大大缩小,军士减至五千多,靠从外地调入大批军队才能平定动乱。继之增置营戍,增派数千军士,分五大信地防守,但仍不能有效控制交通沿线,这种情况直到明朝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建昌 行政建置 军事建置 卫所 土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