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经注》湿余水和易荆水新考——兼论军都故城和昌平故城位置
1
作者
陈喜波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94-101,共8页
《水经注·湿余水》是研究北京北部地区古代水系变迁和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湿余水和易荆水的记载涉及军都故城和昌平故城位置的判定。北魏时湿余水从今关沟发源,流经居庸关,在南口出山,即渗入冲积扇地表下成为地下潜水,东...
《水经注·湿余水》是研究北京北部地区古代水系变迁和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湿余水和易荆水的记载涉及军都故城和昌平故城位置的判定。北魏时湿余水从今关沟发源,流经居庸关,在南口出山,即渗入冲积扇地表下成为地下潜水,东南行十余里后“重源潜发”从地下溢出,并积水成湿余潭。湿余潭的位置应在今昌平区百泉庄一带,进而可确定昌平区虎峪古城为秦汉军都故城,昌平区土城村古城为北魏军都故城。而古易荆水与今清河和万泉河存在继承关系,北魏时期易荆水发源于今海淀区的樱桃沟,出山后东南流,至海淀台地北侧,沿着今万泉河和清河一线注入湿余水。考证海淀区朱房古城、清河和蓟城的相互位置关系,可确定朱房古城为汉魏昌平故城,易荆水流经的郁山为今玉泉山,孤山为今颐和园内的万寿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湿余水
易荆水
军都故城
昌平
故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经注》湿余水和易荆水新考——兼论军都故城和昌平故城位置
1
作者
陈喜波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94-10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历史时期京津地区运河水道变迁研究”(41371157)阶段性成果。
文摘
《水经注·湿余水》是研究北京北部地区古代水系变迁和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其中关于湿余水和易荆水的记载涉及军都故城和昌平故城位置的判定。北魏时湿余水从今关沟发源,流经居庸关,在南口出山,即渗入冲积扇地表下成为地下潜水,东南行十余里后“重源潜发”从地下溢出,并积水成湿余潭。湿余潭的位置应在今昌平区百泉庄一带,进而可确定昌平区虎峪古城为秦汉军都故城,昌平区土城村古城为北魏军都故城。而古易荆水与今清河和万泉河存在继承关系,北魏时期易荆水发源于今海淀区的樱桃沟,出山后东南流,至海淀台地北侧,沿着今万泉河和清河一线注入湿余水。考证海淀区朱房古城、清河和蓟城的相互位置关系,可确定朱房古城为汉魏昌平故城,易荆水流经的郁山为今玉泉山,孤山为今颐和园内的万寿山。
关键词
《水经注》
湿余水
易荆水
军都故城
昌平
故城
Keywords
Shui Jing Zhu
Shiyushui
Yijingshui
the ancient city of Jundu
the ancient city of Changping
分类号
K92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经注》湿余水和易荆水新考——兼论军都故城和昌平故城位置
陈喜波
《中原文化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