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搞好农业工程学会 为发展三高农业作贡献——四川省农业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刘祖荣同志的讲话
1
《四川农业与农机》 1994年第3期27-28,共2页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四川省农业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五十条),我国改革由单项推进转向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四川省...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四川省农业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五十条),我国改革由单项推进转向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四川省农业工程学会章程》,民主选举产生农业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通过了学会组织机构设施方案,同时在会上还就发展我省“三高”农业开展了学术讨论,对发表优秀论文的作者给予了表彰。大会完成了预定的议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此,我代表四川省农业工程学会全体理事,向热情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学会 四川省 农业和农村 理事会 农业作 理事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村经济 “三高” 技术服务
下载PDF
莱阳将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2
作者 邢德洪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 1996年第9期21-21,共1页
莱阳市在工业快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连续5年 稳定在4.7亿公斤左右,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大市,今年自然灾害较多,但夏粮总产仍达到2.1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这是莱阳市把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较多的技术... 莱阳市在工业快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连续5年 稳定在4.7亿公斤左右,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大市,今年自然灾害较多,但夏粮总产仍达到2.1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这是莱阳市把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较多的技术、资金反哺农业带来的喜人给果。 莱阳是个农业和人口的大市,人均耕地只有0.6六,如果稍有疏忽,莱阳人 的吃饭将成问题,为此,多年来,该市始终保持一个传统,那就是在重视工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彻底改变“口号农业”、“文件农 业”和“会议农业”的状况,使农业真正成为在田间地头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 农业”。每年春节过后、市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把手工程 农业作 莱阳市 农业和农村 自然灾害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审批制度 工厂化育苗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土地使用制度
下载PDF
流动、互嵌与产业:试论内蒙古稻作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3
作者 付吉力根 《北方经济》 2023年第12期43-45,共3页
内蒙古稻作农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以及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蒙古稻作农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其发展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稻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蒙古 农业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从考古材料看四川地区汉代稻作农业生产
4
作者 吴功翔(文/图) 夏保国(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期60-66,共7页
四川居长江上游,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东汉时就被称为“天府之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的区域之一,汉代时农业生产已发展到极高水平,正如左思《蜀都赋》所言:“沟脉散,疆里... 四川居长江上游,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东汉时就被称为“天府之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的区域之一,汉代时农业生产已发展到极高水平,正如左思《蜀都赋》所言:“沟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梗稻莫莫。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滤池而为陆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生产 农业 考古材料 成都平原 气候温润 长江上游 天府之土
下载PDF
基于污染足迹的太湖流域稻作农业污染评估——以常州市和宜兴市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静 闵庆文 +2 位作者 李文华 焦雯珺 袁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72-380,共9页
稻作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贡献巨大,但因经济利益驱动,化肥农药被过量施用,造成了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结合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入河量,通过污... 稻作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贡献巨大,但因经济利益驱动,化肥农药被过量施用,造成了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结合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入河量,通过污染足迹模型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的污染足迹,通过污染压力模型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的污染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生产过程中向水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中以COD和TN为主,其入河量分别为792.96 t·a-1和605.28 t·a-1,TP入河量为27.16 t·a-1;(2)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TN污染足迹最大(3 944.50 hm2),其次为TP污染足迹(2 578.95 hm2),最小的是COD污染足迹(523.52 hm2);(3)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压力指数为2.10,处于中度污染压力状况,表明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生产活动超出了当地水域的承载能力,对当地水环境产生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污染足迹 污染压力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史前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钦华 张江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1,共6页
对采集于河南邓州市白庄八里岗遗址仰韶中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堆积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植硅石分析。通过统计有重要意义的植硅石形态类型,发现了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即从仰韶文化期至石家河文化期),稻作... 对采集于河南邓州市白庄八里岗遗址仰韶中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堆积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植硅石分析。通过统计有重要意义的植硅石形态类型,发现了稻作农业的植硅石证据,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即从仰韶文化期至石家河文化期),稻作农业的强度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石 农业 考古
下载PDF
淮河中游地区稻作农业考古调查报告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居中 尹若春 +3 位作者 杨玉璋 王象坤 孔昭宸 阚绪杭 《农业考古》 2004年第3期84-91,共8页
关键词 淮河中游地区 农业 考古 遗址 稻壳印痕 体视显微镜 扫描电镜 形态学
下载PDF
传统稻作农业在稳定中国南方淡水资源的价值 被引量:24
8
作者 罗康隆 杨庭硕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淡水资源 不稳定 农业 价值 传统 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干流
下载PDF
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郁 肖桂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98-1700,共3页
通过对中国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与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比较,分析了2种合作社不同体制和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结果,以为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农业 人民公社 中国发达国家 比较与启示
下载PDF
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中的植物考古学 被引量:8
10
作者 傅稻镰 秦岭 胡雅琴 《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38-45,共8页
早期稻作农业是植物考古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厘清了农业、栽培和驯化等稻作农业发展中的常用术语,进而对区分野生稻与驯化稻,即反映"半驯化"特征的几个指标包括基盘、谷粒尺寸和植硅石分别展开讨论。文章结合我们对现... 早期稻作农业是植物考古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厘清了农业、栽培和驯化等稻作农业发展中的常用术语,进而对区分野生稻与驯化稻,即反映"半驯化"特征的几个指标包括基盘、谷粒尺寸和植硅石分别展开讨论。文章结合我们对现代野生稻和栽培稻的测量数据以及田螺山的工作,引用了国内外诸多考古实例和最新的分子学证据,证据表明上述几个指标在某些程度上多少可以作为性状来判断驯化稻是否已经出现,但是随着农业景观概念的提出,耕地杂草群落作为农田系统研究的证据,为稻作农业出现和发展研究展开了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驯化稻 半驯化 农业景观 杂草群落
下载PDF
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稻作农业的产生、发展和扩散 被引量:19
11
作者 栾丰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7,共7页
地处黄淮下游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偏早时期是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的旱作农业区。随着与南方地区文化交流的增强,至迟在北辛文化时期稻作已传入海岱地区,然后循着东、西两路由南向北不断地扩散和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 地处黄淮下游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偏早时期是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的旱作农业区。随着与南方地区文化交流的增强,至迟在北辛文化时期稻作已传入海岱地区,然后循着东、西两路由南向北不断地扩散和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稻作农业经济。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基点,稻作农业还渡海传播和扩散到了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地区,并进一步向日本列岛扩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岱地区 史前时期 农业 发展与扩散
下载PDF
史前广谱经济与稻作农业 被引量:12
12
作者 裴安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共11页
以食用各种水生动物和小粒型植物果实为主的广谱经济,以往学界都认为它是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重要特点。但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已有的考古发现与本文的研究表明,直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广谱经济都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并为稻作的... 以食用各种水生动物和小粒型植物果实为主的广谱经济,以往学界都认为它是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重要特点。但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已有的考古发现与本文的研究表明,直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广谱经济都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并为稻作的起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人地关系不断紧张,自然食物的来源日趋减少,广谱经济的原有地位才最终被稻作农业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 广谱经济 农业
下载PDF
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稻作农业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8
13
作者 靳桂云 栾丰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5,共10页
关键词 农业 农业研究 海岱地区 传播路线 中国大陆 栽培 发展历史 文化发展 农业历史 考古学
下载PDF
发展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山区稻作农业困境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宇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0,共7页
稻作是我国西南山区农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改种粘稻杂交稻冲击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糯稻生计模式,导致了山区农业危机并波及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领域。实践困境呼唤理论突破,反思该项改种政策需超越现有主流视角,而发展人类学范式的引入是一... 稻作是我国西南山区农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改种粘稻杂交稻冲击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糯稻生计模式,导致了山区农业危机并波及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领域。实践困境呼唤理论突破,反思该项改种政策需超越现有主流视角,而发展人类学范式的引入是一个必要而有益的尝试。将发展措施置于具体的文化情境中来审视,使可持续和共赢的农业发展新道路成为可能,并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区 农业困境 糯稻 发展人类学
下载PDF
海岱地区史前稻作农业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靳桂云 《农业考古》 2001年第3期91-96,共6页
关键词 海岱地区 农业 水稻 栽培 生产 发展
下载PDF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笪浩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距今12000年前的新旧石器过度阶段,栽培稻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南岭、武夷山一带,但新石器时代后,稻作农业则主要在洞庭湖西部的岗地平原区发展起来。距今10000年~距今7000年,稻作农业在澧阳平原初步发展,主要表现是院水稻的进一步... 在距今12000年前的新旧石器过度阶段,栽培稻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南岭、武夷山一带,但新石器时代后,稻作农业则主要在洞庭湖西部的岗地平原区发展起来。距今10000年~距今7000年,稻作农业在澧阳平原初步发展,主要表现是院水稻的进一步栽培、稻作工具的细化、定居农业聚落的形成、稻作农业区的向外扩展;距今10000年~距5500年,史前稻作农业区格局形成,稻田灌溉体系出现,稻作农业成为主要生计方式;距今5500年~距今4000年,稻谷品种得到优化,稻谷产量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史前稻农业 初步发展
下载PDF
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新认识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8年第4期7-17,共11页
浮选出土的植物考古新资料显示,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可分四个发展阶段:距今一万年前后是稻作农业的孕育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在通过采集狩猎开拓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开始尝试耕种野生稻。距今8000年前后是稻作农业形成过程的早期阶... 浮选出土的植物考古新资料显示,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可分四个发展阶段:距今一万年前后是稻作农业的孕育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在通过采集狩猎开拓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开始尝试耕种野生稻。距今8000年前后是稻作农业形成过程的早期阶段,社会经济主体是采集狩猎,属于农业范畴的水稻种植和家猪饲养仅是辅助性的生产活动。距今7000~6000年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仍处在稻作农业形成过程中,虽然稻作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无法取代采集狩猎。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良渚文化不仅是稻作农业社会建立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起始的象征。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为古代文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古代文明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起源 农业形成过程 农业社会 浮选结果
下载PDF
江淮东部的原始稻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敏 汤陵华 《农业考古》 1996年第3期106-121,共16页
淮河的中下游以南、长江下游以北是江淮平原,其间又以京杭运河为界,以西为湖区平原,以东为里下河平原和滨海平原。湖区平原海拔6至8米,西高东低,西部和南部分布着低山丘陵,东缘低凹处串联地分布着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绿阳湖和邵伯... 淮河的中下游以南、长江下游以北是江淮平原,其间又以京杭运河为界,以西为湖区平原,以东为里下河平原和滨海平原。湖区平原海拔6至8米,西高东低,西部和南部分布着低山丘陵,东缘低凹处串联地分布着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绿阳湖和邵伯湖等大小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东部地区 长江下游 栽培稻 炭化稻 植物蛋白石 原始文化 贾湖遗址 江淮 普通野生稻
下载PDF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概论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乃诚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2,共7页
关键词 农业 中国史 概论 史前考古学 分析鉴定 植物遗存 栽培稻
下载PDF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发展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闵庆文 张碧天 《中国稻米》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包括传统稻作品种资源、稻作技术、稻作文化和稻田景观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稻作生产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包括传统稻作品种资源、稻作技术、稻作文化和稻田景观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稻作生产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201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为基础,从类型与价值、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动态保护途径等方面对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阐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稻作起源类、稻渔共生类、稻作梯田类、贡米生产类和稻旱轮作类等5种类型,具有一般农业文化遗产所具有的6个重要价值,包括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和推广与示范价值。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稻田景观破坏、传统稻作文化丧失、水稻品种资源及相关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传统稻作技术丧失等方面,当前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特别重视多功能农业发展和保护与管理制度建设,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