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夫丁峡谷”理论,还是“农业公社”理论——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理论创作的文本探源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1,共5页
"卡夫丁峡谷"问题历来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复信草稿》的文本及其背景进行综合考察后认为,马克思在《复信草稿》中并没有提出目前中国学术界所谓的"卡夫丁峡谷"理论。马克思虽然研究了俄... "卡夫丁峡谷"问题历来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复信草稿》的文本及其背景进行综合考察后认为,马克思在《复信草稿》中并没有提出目前中国学术界所谓的"卡夫丁峡谷"理论。马克思虽然研究了俄国社会发展是否能绕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问题,但其研究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理论视阈下进行的。在此框架内他深入研究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形态及其发展策略问题,在与世界其他民族农村公社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尝试提出了"农业公社"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丁峡谷 复信草稿 否定之否定 农村公社 农业公社
下载PDF
农业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论俄国农业公社 被引量:6
2
作者 方兴起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2-40,共9页
马克思以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俄国农业公社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出西欧工业国和农业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实践者忽视了马克思的农业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马克思的西欧工业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 马克思以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俄国农业公社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出西欧工业国和农业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实践者忽视了马克思的农业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马克思的西欧工业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运用于农业国度,这是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末遭受严重挫折的内部原因。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证实了马克思的农业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而且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地探索和开拓,从而为揭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世纪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马克思的论述,社会主义可理解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而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力量,以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俄国 农业公社
原文传递
马克思“农业公社”思想放弃论之我见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培军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37,158,共12页
马克思"农业公社"思想放弃论,是沈斌提出的观点。"农业公社"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本人在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的创造,马克思明确说它是"通常称"。考察该信法文手稿以及随后恩格斯的相关论述,马克思对"... 马克思"农业公社"思想放弃论,是沈斌提出的观点。"农业公社"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本人在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的创造,马克思明确说它是"通常称"。考察该信法文手稿以及随后恩格斯的相关论述,马克思对"农业公社"的界定与恩格斯对"农户公社"的界定完全一致,马克思"农业公社"概念放弃论不仅没有经典文本依据,而且完全无视"农业公社"与"农村公社"尽管名称不同,但其对象却可以是"俄罗斯公社"这一基本事实。该信以及其他著作显示,在剔除家庭公社类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原始公社"(氏族公社)、"农业公社"、"新公社"这一发展序列在东西方具有一般道路的普遍性,"农业公社"作为"亚细亚公社"的一种形式而存在,是"亚细亚的基本形式"即统一体的基础和补充。沈斌把"农业公社"作为"亚细亚的基本形式",不是马克思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农业公社 农村公社 原始公社
原文传递
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的农业公社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斌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5,158,共9页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是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的重要文献。在《复信草稿》中,马克思对俄国的"农村公社"、农业生产的集体形式作了综合性的概述,并且在探讨人类历史上公社发展阶段的同时,提出了"农业公...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是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的重要文献。在《复信草稿》中,马克思对俄国的"农村公社"、农业生产的集体形式作了综合性的概述,并且在探讨人类历史上公社发展阶段的同时,提出了"农业公社"的概念。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经常把"农业公社"与"农村公社"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农业公社"的特点就是"农村公社"的特点。这不仅不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意,而且也影响到人们对公社发展阶段的认识。本文认为,《复信草稿》中的"农村公社"与"农业公社"是不能简单等同的两个概念,"农业公社"的提法是马克思的一种新的理论尝试,但其本身并不成熟,马克思最后放弃了"农业公社"的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公社 农村公社 查苏利奇
原文传递
再论马克思的“农业公社”问题--与宋培军、张秋霞两位先生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斌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9,共8页
"农业公社"是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本文在综合考察法文手稿及相关原文资料后进一步确认:"农业公社"是马克思在"农村公社"这一当时学界习用语基础上的术语创新,两者不可混同... "农业公社"是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本文在综合考察法文手稿及相关原文资料后进一步确认:"农业公社"是马克思在"农村公社"这一当时学界习用语基础上的术语创新,两者不可混同;由于有关日耳曼"农业公社"的研究意味着马克思在欧洲农村公社发展谱系的认识上已开始摆脱"亚细亚的"历史观,因此绝不可把"农业公社"与所谓的"亚细亚公社"等同起来。尽管如此,因为"农业公社"概念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历史上都可能与俄国公社的实际情况不符,所以马克思最终放弃了对"农业公社"概念的继续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农业公社 农村公社 亚细亚公社
原文传递
武汉再现“农业公社”
6
《政工研究动态》 2001年第4期19-19,共1页
曾在中国大地上红火的“公社”一词,在沉寂了十几年后,近日被武汉和平科技集团捧了出来——“和平农业公社”日前在江夏区大桥村宣告成立。 和平集团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结合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改变现有农业经营结构和模式... 曾在中国大地上红火的“公社”一词,在沉寂了十几年后,近日被武汉和平科技集团捧了出来——“和平农业公社”日前在江夏区大桥村宣告成立。 和平集团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结合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改变现有农业经营结构和模式,提出了“中国农业要走产业道路,组建农业公社”的思路。“公社”一词在这里被赋予全新含义。 该农业公社是以企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公社 中国农业 结构和模式 武汉 经济发展 世界农业 江夏区 股份合作制企业 土地使用权 新含义
原文传递
广汉县连山公社试办农业技术推广站
7
作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经济调查组 《农业经济问题》 1981年第3期64-64,共1页
四川省广汉县连山公社于1977年底开始试办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任务是搞基点队、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和干部培训工作。推广站的农业技术人员去年由5人扩充为10人,基点队由2个扩大到7个。两年多来,先后承担了省、地。
关键词 农业技术人员 技术推广站 农业技术推广 公社农业 干部培训工作 示范推广 连山 四川省 玉米杂交种 农业增产
下载PDF
一所为山区培养人才的农业中学——建始县苗坪公社农业中学调查报告
8
作者 罗林 《恩施师专学报》 1983年第0期78-81,共4页
建始县苗坪公社农业中学是一九六五年创办的。当时只有二十四个学生,十几年来,他们几经风雨,坚持了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办学方向,为山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初级人才。从开办到现在共有毕业生八百八十四人,其中就有五百八十九人分别担任了社... 建始县苗坪公社农业中学是一九六五年创办的。当时只有二十四个学生,十几年来,他们几经风雨,坚持了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办学方向,为山区建设培养了一批初级人才。从开办到现在共有毕业生八百八十四人,其中就有五百八十九人分别担任了社队领导、拖延机手,农业技术员、会计、社队企业管理人员、医生、兽医、民办教师等。这些毕业生中,有不少人已成生产能手和农业技术骨干,还有个别的采用科学种田、劳动致富,成了先富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社农业 农业中学 建始县 培养人才 调查报告 施硼肥 学校领导 农业技术员 专业技术课 文化课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印俄农业村社及其前途论述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郑祖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6-82,96,共8页
马克思关于印俄农业村社及其前途论述的比较研究郑祖铤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关系到东方社会选择发展道路和前途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个重大理论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阐释和未能被实践所完全验证,因此长期以来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之... 马克思关于印俄农业村社及其前途论述的比较研究郑祖铤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关系到东方社会选择发展道路和前途的重大理论问题。这个重大理论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阐释和未能被实践所完全验证,因此长期以来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农业公社及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俄国村社 农业公社 卡夫丁峡谷 印度 历史环境 农村公社 世界历史
下载PDF
18—19世纪俄国公社的结构及其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奎 《史学月刊》 1988年第5期88-95,共8页
18——19世纪是俄国公社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俄国公社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它的组织结构始终是稳定的。直至20世纪初,俄国公社仍为俄国农村占统治地位的基层组织。其原因何在?笔者拟略抒管见。在马克思看来,俄国“农业公社所固有的... 18——19世纪是俄国公社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俄国公社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它的组织结构始终是稳定的。直至20世纪初,俄国公社仍为俄国农村占统治地位的基层组织。其原因何在?笔者拟略抒管见。在马克思看来,俄国“农业公社所固有的二重性”构成了“它的强大的生命力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公社 农业公社 俄国农村公社 个体经济 统治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 生命力 相结合 领导人 农民经济
下载PDF
略论日耳曼人的农村公社制度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6-104,共9页
农村公社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桥梁,是由氏族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的必由之路。农村公社制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度阶段,长期存在于阶级社会之内,无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曾在不同程度上保存农... 农村公社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桥梁,是由氏族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的必由之路。农村公社制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度阶段,长期存在于阶级社会之内,无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曾在不同程度上保存农村公社制度或者是它的残余,只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才使农村公社制度走向瓦解。历史上一切国家和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公社 原始社会末期 农村公社 农业公社 长期存在 自由人 氏族制度 人类社会 阶级社会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云南景颇族的旱地农业及其农具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钰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361-369,共9页
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的景颇语,现在最颇人使用着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但历史很短。宗教信仰以万物有灵和后传入的耶苏教为主。我国景颇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内,现有人口九万二千... 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的景颇语,现在最颇人使用着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但历史很短。宗教信仰以万物有灵和后传入的耶苏教为主。我国景颇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内,现有人口九万二千九百余人,他们由于受复杂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支系很多,主要的有(按人口排列)景颇(又称大山),载瓦(又称小山),茶山(又称喇期),浪速(又称浪哦)及布罗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族 景颇语 农业生产 农具 谷子 自然条件 农业公社 德宏傣族 少数民族 云南
下载PDF
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重分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维安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50-54,49,共6页
提起俄国农村公社问题,人们都会想到马克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在这些信(草稿)中,马克思把原始的氏族公社称作公社的原生形态,把氏族公社之后的公社形态称作农业公社,农业公社再进一步发展,就是次生形态的公社... 提起俄国农村公社问题,人们都会想到马克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在这些信(草稿)中,马克思把原始的氏族公社称作公社的原生形态,把氏族公社之后的公社形态称作农业公社,农业公社再进一步发展,就是次生形态的公社,即马尔克公社。对于俄国的公社,马克思认为:“俄国的公社就是通常称作农业公社的一种类型”。马克思还对照氏族公社,概括了农业公社的特征:(1)是最早的没有血统关系的自由人的社会联合。(2)在农业公社中,房屋及其附属物——园地,是农民私有的。(3)耕地是不能转卖的公共财产,定期在农业公社社员之间进行重分,因此,每一社员用自己的力量来耕种分给他的地,并把产品留为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公社 次生形态 血统关系 租税 土地所有制 俄国农村公社 农业公社 多尔 马克思 领地
下载PDF
自由联合体的原始在场——马克思“亚细亚公社”问题之文本释读
14
作者 周秋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3-76,共4页
马克思文本中"亚细亚公社"问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发端,但是"部落所有制"的提出仅指涉了作为自由联合体的"农业公社"的前史,对"古代公社所有制"的探讨才容涵典型式"农业公社"——&... 马克思文本中"亚细亚公社"问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发端,但是"部落所有制"的提出仅指涉了作为自由联合体的"农业公社"的前史,对"古代公社所有制"的探讨才容涵典型式"农业公社"——"亚细亚公社"问题。"亚细亚公社"的本真意蕴包含"个相"与"共相",即其地域的特殊性和由"农业公社"的普历性形成的一般内涵的统一。马克思将"亚细亚公社"列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序列的首位,主要出自对其历史方位的原生典型、现实情境的在场意义双重哲学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农业公社 自由联合体 亚细亚公社
下载PDF
重温马克思农业组织化的思路及实践
15
作者 周忠丽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是马克思给俄国民粹派运动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活动家查苏利奇的一封复信,信中谈到有关农业合作社的问题,其思想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对信中内容,以及马克思在特殊历史境遇和其个人特殊的感情历程、思维方式...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是马克思给俄国民粹派运动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活动家查苏利奇的一封复信,信中谈到有关农业合作社的问题,其思想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对信中内容,以及马克思在特殊历史境遇和其个人特殊的感情历程、思维方式下所得出的特殊论断作出正确的解读,不仅有利于重现具体的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特别是对理解我国农村当前出现的社会转型更是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公社 民粹派运动 三农问题
下载PDF
苏联集体农庄与中国人民公社之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薛凤伟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苏联集体农庄和中国人民公社是在两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基层组织。它们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建立的 ,都采取了集权制的组织形成 ,其职能也极为相似 ,都通过独特的城乡联系机制为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 ,对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有... 苏联集体农庄和中国人民公社是在两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基层组织。它们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建立的 ,都采取了集权制的组织形成 ,其职能也极为相似 ,都通过独特的城乡联系机制为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 ,对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 ,由于它们深受不同的历史传统影响 ,所以二者在成因、工作效率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二者作一比较 ,从而增强我们对这类组织模式的更深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中国 集体农庄 人民公社 集权制 农业集体化 比较研究 公社农业 农村组织 激励机制 职能
下载PDF
列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是怎样发展的?
17
作者 徐博涵 《人文杂志》 1983年第6期18-21,128,共5页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从地主资产阶级旧政权手中继承下来的是经济破败不堪、技术文化十分落后的一份遗产。在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地主资产阶级企图复辟的形势下,列宁亲自领导苏联...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从地主资产阶级旧政权手中继承下来的是经济破败不堪、技术文化十分落后的一份遗产。在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地主资产阶级企图复辟的形势下,列宁亲自领导苏联人民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于既无本身实践经验作为依托,又无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集体农庄 农业公社 社会主义改造 新经济政策 劳动组合 公有化 合作制 农业劳动 建设社会主义
下载PDF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初步探索
18
作者 夏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1期8-12,共5页
十月革命使俄国这个小农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领袖列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作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有... 十月革命使俄国这个小农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领袖列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作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几个时期谈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俄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苏俄实现了全部土地的国有化。在此基础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了要全力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农业的号召,宣布“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农业中要发展比个体经济更有利于节约劳动和产品的集体经济”,并提出了自愿、启发,鼓励和示范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布尔什维克党 集体经济 列宁 集体农庄 初步探索 农业公社 国营农场 向社会主义过渡 十月革命
下载PDF
黄崇胜和他的“公社”构想
19
《商界名家》 2003年第5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河南 黄崇胜 农业公社 土地开发 农业经济 产业化经营 农民致富
下载PDF
海伦县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20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3年第4期45-46,共2页
为了适应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到户生产责任制后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加速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大农业建设的步伐,中央黑龙江省海伦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和广大群众的意愿,对原来的农村科技推广体... 为了适应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到户生产责任制后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加速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大农业建设的步伐,中央黑龙江省海伦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和广大群众的意愿,对原来的农村科技推广体制,即四级农科网,进行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 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科技示范 县政府 县委 公社农业 科技试验 联产承包 农业技术推广 农村科技推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