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农业合理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玉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2,共6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农业合理化"思想,在对资本主义农业的批判基础上,进而提出合理农业的设想。农业合理化就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管理和经营不断社会化,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以土地所...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农业合理化"思想,在对资本主义农业的批判基础上,进而提出合理农业的设想。农业合理化就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管理和经营不断社会化,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以土地所有权的变革为起点的农业合理化,是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农民,发展现代大农业,不断提高生产率和减少劳动力的长期的渐进过程。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时机已经成熟,要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纽带,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集约化和科学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彻底改变农村、农业落后贫弱的局面,使农民真正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农业合理化恩想 现代农业 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的农业合理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屈炳祥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9,共6页
马克思的农业合理化思想是在研究传统农业的过程中提出的,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研究表明,无论是以往的以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还是以现代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大农业,都是与农业合理化相矛... 马克思的农业合理化思想是在研究传统农业的过程中提出的,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研究表明,无论是以往的以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还是以现代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大农业,都是与农业合理化相矛盾甚至相对抗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之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因此,要实现农业合理化,发展合理化农业,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动摇,并且还要解决好其他若干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理化 土地国有化 土地经营方式 土地经营组织形式 农业生态一体化
下载PDF
18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现代化的阶段及其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广翔 齐山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12,共8页
俄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波三折。18世纪末以降,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俄国应改善农民的地位,革新农业,改良粮食品种和畜种,植树种草和轮作,改良农具和耕作方法。在守旧和信奉祖宗之法的社会氛围之下,农业合理化思想破土而出。1861年改革后,合... 俄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波三折。18世纪末以降,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俄国应改善农民的地位,革新农业,改良粮食品种和畜种,植树种草和轮作,改良农具和耕作方法。在守旧和信奉祖宗之法的社会氛围之下,农业合理化思想破土而出。1861年改革后,合理化力量加强,农业合理化的条件明显改观,一些勇于进取的地主采用雇佣劳动,改进耕作方法,合理安排农牧业,精打细算,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但就地主总体而言仍然缺乏专门农业知识和首创精神。农民甘于淡泊,钟情于村社制度,珍视传统,主张劳动适度。政府长期靠牺牲农业换取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投资甚少。种种因素制约了俄国农业合理化即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末—20世纪初 俄国 农业现代化 农业合理化
下载PDF
从合作化到集体化:关于农业合作理论的演进及其现实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纪能文 张步先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99,共5页
根据马克思的"农业合理化"理论,合作制和集体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的两种不同组织形式,分别与两种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对应。在社会主义初期,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以承认农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和继承权为基础的合作制是必要... 根据马克思的"农业合理化"理论,合作制和集体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的两种不同组织形式,分别与两种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对应。在社会主义初期,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以承认农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和继承权为基础的合作制是必要的过渡形式。新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马克思"农业合理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后期的实践中却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急于求成地推动合作制向集体制转变,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合作社占有"的基本原则。目前中国正在兴起的各类农村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农村合作的关键是迅速进行集体与个体农户土地权益的法律界定,切实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承认农户独立经营和民办民管为基础的农业合作,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最基本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理化 合作化 集体化
下载PDF
19—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协会的兴农实践探析
5
作者 钟建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19—20世纪初,粗放型农业在俄国占主导,农耕技术陈旧,习惯于传统家长式管理的农民劳动积极性低,加之政府对农业重视不足,导致俄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极其艰难。作为帝俄时期重要的社会组织,农业协会广泛开展各类兴农活动,为政府发展农业提... 19—20世纪初,粗放型农业在俄国占主导,农耕技术陈旧,习惯于传统家长式管理的农民劳动积极性低,加之政府对农业重视不足,导致俄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极其艰难。作为帝俄时期重要的社会组织,农业协会广泛开展各类兴农活动,为政府发展农业提供额外的资源和支持。通过支持科学研究,普及先进农业知识,农业协会成为俄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传播者,对促进农业科学进步和提高农业合理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农业协会 兴农实践 农业合理化
下载PDF
财政支农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金芳 金荣学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91,共10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体现,更是政府财政支农政策引导的结果。本文在厘清财政支农的结构调整效应基础上,以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农业产业结构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财政支农对...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体现,更是政府财政支农政策引导的结果。本文在厘清财政支农的结构调整效应基础上,以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农业产业结构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财政支农对二者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还是高级化指数,在空间上均存在明显的依赖特征,且后者略强于前者;财政支农整体上对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但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尤以邻近地区财政支农对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最大;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是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且邻近地区的财政支农、工业化、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显著影响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鉴于此,本文建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并发挥财政支农的“挤入效应”,以更好地推动农业内部细分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以及各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 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using the Three Red Lines method 被引量:2
7
作者 臧正 邹欣庆 +3 位作者 奚旭 张雨 郑德凤 孙才志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397-414,共18页
Based on 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rapid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UAM), a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opulatio... Based on 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rapid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UAM), a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opulation, eco-environment,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oncepts of water resources intensity(WRI), water environment intensity(WEI), water resources relative efficiency(WRRE) and water environment relative efficiency(WERE) are defined with reference to energy intensity, resources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 efficiency theory. On the basis of benchmarking theory,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ree Red Lines"(the upper limit of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the baseline of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upper limit of sewage discharge)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se concepts and model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hree Red Lines of water resource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between 2003 and 2012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in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possesses "club convergenc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eans these areas have similar internal conditions appeared convergence in the development. Inter-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water consumption continue to decrease, but the north–south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were still relatively obvious, while 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the eastern part were at a minimum and the central region had the largest.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cy(WRE) of all four sectors in the Southwest rivers and Huaihe River basins were generally high. Industrial WRRE in the Songhua River, Yangtze River and Pearl River basins, agricultural WRRE in the Songhua River, Yellow River and northwestern river basins and domestic WRRE in the Liaohe River, Yangtze River and Pearl River basins were all low. Eco-environmental WRRE in the southeastern rivers and Yangtze River basins were low but showed an upward trend. Other river basins, except for the Northwestern rivers basin, had high eco-environmental WRRE with a downward trend. Western China, especially the northwestern part,had a low relative intensity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WERI) and high integrated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IWEM) performance, but the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the water resources(WRRI) were fairly high, an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IWRM) in these regions was low. In southern China, especially the southeastern part, the IWEM was fairly high, but the overall IWRM was l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urce sciences integrated management empirical analysis Red Line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