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与农业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李睿 罗焕梅 +2 位作者 杜佩德 徐卫丽 郭小琴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5期39-44,共6页
文章针对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展开分析,并探究了其与农业气象因子间的关系。首先,使用丹尼尔趋势检验算法分析大气污染物日均和时均浓度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6种常见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天内的不同时间... 文章针对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展开分析,并探究了其与农业气象因子间的关系。首先,使用丹尼尔趋势检验算法分析大气污染物日均和时均浓度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6种常见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也随之变化。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细微粒物、一氧化碳浓度与温度、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大气压呈正相关关系,臭氧污染物则相反;降水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度法 相关性分析 丹尼尔趋势检验法 大气污染物浓度
下载PDF
1961-2005年新疆博州地区农业热量因子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辛渝 张广兴 +3 位作者 刘兴旺 陈胜 陈向阳 王美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0-451,共12页
利用Manm-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新疆博州地区1961-2005年的气候生长期、无霜期、大于10℃活动积温、夏秋季平均气温、夏半年炎热天气等农业热量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博河上游地区1981-2005年25a气候生长期缩短了7.8d;博... 利用Manm-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新疆博州地区1961-2005年的气候生长期、无霜期、大于10℃活动积温、夏秋季平均气温、夏半年炎热天气等农业热量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博河上游地区1981-2005年25a气候生长期缩短了7.8d;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1961-2005年45a气候生长期分别延长12.4d和6.7d;2)博河上游地区终霜显著提前,25a间无霜期延长了17.0d,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初霜显著推迟,45a里无霜期分别延长了15.8d和13.5d.3)≥10℃活动积温初日普遍提前,终日普遍后推,积温累积值普遍增加;博河上游一带25a≥10℃活动积温持续期延长了16.5d,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45a间分别延长了17.6d与4.5d;4)艾比湖以南地区68月里的炎热天气平均以0.8~1.1d·(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年炎热天气平均以3.2d·(10a)^-1左右的速率增加;5)博河上、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夏秋季(8—9月)平均气温分别以0.20、0.40、0.17℃·(10a)^-1的速率增加;6)博州农业热量“高值中心”强度增加不大,但高值区域扩大化,离高值区越远,变幅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博乐 农业热量因子 时空变化 突变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程湛 罗华伟 季正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6052-16054,共3页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35家农业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线性方程作为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依据,并根据得分从微观层次说明各公司提高盈利能力所要改善的方面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因子分析 盈利能力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农业发展驱动因子研究——基于索洛速度增长方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永垚 熊康宁 罗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47-54,共8页
选取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索洛速度增长方程,测算研究区农业科技进步、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因子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当前农业发展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同时结合当前石漠化山区几个典型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 选取贵州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索洛速度增长方程,测算研究区农业科技进步、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因子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当前农业发展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同时结合当前石漠化山区几个典型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以及国内外现代农业中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精准农业、自然农业、集约农业发展的理念、特点、关键技术和模式,提出生态恢复重建与农业综合开发并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业生态产业化并举、强化科技支撑和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3大策略构想,以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农业发展驱动因子 索洛速度增长方程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生态产业化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农业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敏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5期50-54,共5页
为了解中国大气污染的变化规律和污染物来源以及形成机制,为大气污染防治和雾霾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主要利用2018年W城市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站的大气污染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农业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 为了解中国大气污染的变化规律和污染物来源以及形成机制,为大气污染防治和雾霾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主要利用2018年W城市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站的大气污染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农业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春、冬两季污染物浓度偏高;日均温差、辐射、风向等农业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存在密切联系,其中日均温差越大,能见度越高,有利于促进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同时空气质量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时空分布特征 农业气象因子 关系探析
下载PDF
农业气象因子对水稻稻瘟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俊和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1期223-224,226,共3页
阐述了农业气象因子与稻瘟病发生发展和流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以期减少稻瘟病所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农业气象因子 稻瘟病 影响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洹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因子分析及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路晓云 于新芹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11期47-47,49,共2页
洹河是安阳区域重要河流之一,为全面了解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缓解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开展了该次研究。通过对洹河流域污染因子调查分析,较全面掌握了洹河流域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了... 洹河是安阳区域重要河流之一,为全面了解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缓解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开展了该次研究。通过对洹河流域污染因子调查分析,较全面掌握了洹河流域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所占的比重及对河流的影响,为实现洹河流域各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洹河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因子 河流水质影响
下载PDF
运用区位地租促进农业发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湘玲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67-70,75,共5页
区位地租是由于距产品消费中心远近不同而产生的大小不同的土地利用纯收益.它影响着土地利用方向与利用强度,也影响着农业生产因子的投入和农作物品类的选择.发展我国农业,应积极利用区位地租的经济意义,调节各地农业生产力的合理... 区位地租是由于距产品消费中心远近不同而产生的大小不同的土地利用纯收益.它影响着土地利用方向与利用强度,也影响着农业生产因子的投入和农作物品类的选择.发展我国农业,应积极利用区位地租的经济意义,调节各地农业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因子合理投入,竞争作物合理分布,从而使有限的土地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租 区位地租 农业因子 农业发展
下载PDF
一种微机控制农业气象数据监测系统
9
作者 胡春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11-516,共6页
采用MCS-51系列单片计算机控制传感器和A/D转换电路,定时测量农业气象数据,并将测量的结果自动保存在存贮芯片中。再把监测装置与PC微机通讯连接,可定期将气象数据送到PC微机的磁盘上并打印保存,以便随时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所需农... 采用MCS-51系列单片计算机控制传感器和A/D转换电路,定时测量农业气象数据,并将测量的结果自动保存在存贮芯片中。再把监测装置与PC微机通讯连接,可定期将气象数据送到PC微机的磁盘上并打印保存,以便随时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所需农业气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农业气象因子 传感器 程序 监测装置
下载PDF
辽宁省种植冬麦的农业气候指标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郝志新 李艳旗 陶向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98-601,共4页
本文通过对可能影响冬麦生育过程的若干因子的分析,筛选出4个主要气候因子,作为辽宁省种植冬麦的农业气候指标。这4个农业气候指标是:越冬前活动积温为420~540℃,越冬前降水120~170mm,抽穗到成熟期降水 110~... 本文通过对可能影响冬麦生育过程的若干因子的分析,筛选出4个主要气候因子,作为辽宁省种植冬麦的农业气候指标。这4个农业气候指标是:越冬前活动积温为420~540℃,越冬前降水120~170mm,抽穗到成熟期降水 110~ 150mm,越冬期可耐一 800 ℃负积温及一24~一26℃的极端最低气温。由此,以农业气候相似论为依据,可以实现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省部分地区冬麦北移种植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农业气候因子 农业气候指标 灰色关联分析法 优选运筹法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11
作者 孙立德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4年第1期56-56,共1页
由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庆敏和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副研究员于系民共同主持完成的农作物农业气象灾害分析、诊断、预测与防御对策的研究成果于1月22日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鉴定,省科协主席、研究员丘成建主持了鉴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研究成果 农业气象因子 防御对策 灾害分析 蒙特卡罗方法 区域气象中心 图形模式识别 学术会议 综合集成方法
下载PDF
中国农村人均收入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凤利 王雪标 王卫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64-67,共4页
文章首先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因子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找出不同地区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以年均11.56%的速度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 文章首先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因子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结果找出不同地区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以年均11.56%的速度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较快;农村人均收入组成结构中经营性收入占比逐渐上升,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稳;按经济因子及农业因子可将中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第二类为东部沿海的7个省份,第三类为东北三省、中部省份和海南等10个省份,第四类为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份。不同地区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主要因素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回归系数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最大,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因子分别是0.707%,0.513%、0.6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明显比东部地区大,影响因子分别为-0.599%和-0.23%;固定资产投资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均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影响因子为0.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均收入 区域差异 经济因子 农业因子
下载PDF
农技推广过程中的宏观综合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丽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2期295-296,共2页
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条件因子效应、主观因子效应、综合因子效应、大农业因子效应,以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技推广 条件因子 因子 综合因子 农业因子 效应
下载PDF
Agricultural Input and Output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Case Analysis
14
作者 杜华章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1期2006-2010,2025,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input and output in Jiangsu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s of input factors on agricultur-al output. [Meth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w...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input and output in Jiangsu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s of input factors on agricultur-al output. [Metho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were made on agricultural input and output in Jiangsu during 1990-2012 as per factor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 The result of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since the 1990s,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put/output in Jiangsu was growing and in-put/outpu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crop farming, and of food production were extracted, whose scores reflect the changes of input/output ef-ficiencies in terms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fishery, crop farming and food production in the two decades.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indices on agricultural output tended to be volatile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s were concluded also by regression parameters.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input/output struc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e Input/output Factor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Jiangsu Province
下载PDF
基于时序影像的农业活动因子提取与闽西耕地SOC数字制图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祥琴 陈瀚阅 +5 位作者 牛铮 张黎明 刘炜 邢世和 范协裕 李家国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35-1852,共18页
人类活动对表层耕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影响强烈,但目前大范围复杂地貌地形区的耕地SOC数字制图对人为因素的空间刻画不足。本文以福建省西部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2/MSI时间序列数据提取轮作模式分类信息(Crop... 人类活动对表层耕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影响强烈,但目前大范围复杂地貌地形区的耕地SOC数字制图对人为因素的空间刻画不足。本文以福建省西部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2/MSI时间序列数据提取轮作模式分类信息(Crop Rotation,CR),以及可反映轮作模式信息的植被特征变换变量(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HANTS),分别作为农业活动定性和定量因子,将常规气候和地形因子作为自然环境因子,并对不同类型环境变量进行组合(气候+地形、气候+地形+轮作模式、气候+地形+HANTS变量、气候+地形+轮作模式+HANTS变量)。基于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对不同环境变量组合驱动的耕地表层SOC空间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以轮作模式为例的农业活动因子提高耕地表层SOC数字制图精度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同时加入两种农业活动因子的RF模型表现最佳,其模型预测精度相较于纯自然环境变量驱动的模型有明显提高(R^(2)提高了89.47%,RMSE和MAE分别下降了10.66%和12.05%)。轮作模式类型(CR)和HANTS变量两种农业活动因子均被保留参与建模,尤其是轮作模式类型显著影响耕地SOC,在最佳模型的环境变量重要性中排序第四。由此可见,轮作模式相关农业活动因子可有效提高耕地SOC空间预测精度。在所有RF模型中,年降水量(Annual Rainfall,Rainfall)的重要性排名都是第一位。通过最佳模型反演得出该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均值为18.22±2.99 g/kg,范围为8.25~30.69 g/kg,双季稻和烟稻种植区域SOC含量高于稻菜种植区域。研究结果为复杂地貌地形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协同变量的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HANTS 轮作模式 农业活动因子 空间预测 Sentinel-2 随机森林 变量组合
原文传递
An ammonia emissions inventory for agricultural sources in Hefei,China 被引量:2
16
作者 HOU Xinhong YU Xingn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0年第3期260-267,共8页
A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ventory of ammonia emissions for 2017 in Hefei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ific emission factors and county-level activity data.The emissions over a 1 km×1 km grid and t... A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ventory of ammonia emissions for 2017 in Hefei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ific emission factors and county-level activity data.The emissions over a 1 km×1 km grid and the associated monthly variations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basis of land-use type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respectively.The total ammonia emissions were 27,242.7 t in 2017 in Hefei,to which livestock was the top contributor,accounting for 54.5%.Two major contributors to livestock waste were broilers and laying hens,which contributed 34.5%and 22.2%of the total emissions,respectively.Changfeng,Feixi,and Feidong counties,with more developed agriculture than other counties,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ammonia emissions—as much as 28.5%,24.5%,and 21.0%,respectively.The average emissions density of the whole region was 2.4 t km−2,and the higher values were mostly in areas with denser populations.Seasonally,peak ammonia emissions occurred in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emissions emissions factor agricultural sources SPATIOTEMPORAL
下载PDF
Measuring potential food productivity for different areas in Songnen Plain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7
作者 YAO Zuo-fang LIU Xing -tu +3 位作者 YANG Fei YAN Min-hua MENG Jun LIU Qiu-mei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2期161-167,共7页
The improved 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method was utilized in this paper,and a variet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od production wer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interrelated orderly objectives layers;based on the works ... The improved 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 method was utilized in this paper,and a variet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od production wer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interrelated orderly objectives layers;based on the works above,this paper made an scientific assessment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od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the various regions in the Songnen Plain.The weights and composite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method of solving weight by AHP's accumulation factor sequence evaluating data,and were processed by single-level sorting and general sorting.The result showed that,the region of Changchun had the biggest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food production,but smallest for Heihe region.The key reason for the food production discrepancy of a variety of regions in Songnen Plain is the differences in scale of production and climatic conditions,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which are 0.3654 and 0.2742;however,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is very low just 0.1703,which should be increast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ccumulation factor Food productivity potential
下载PDF
Factori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garbeet vinasses on agroecological indices in horticultural field
18
作者 Miguel Angel Diez-Rojo Jose Antomo Lopez-Perez +3 位作者 Maria Rosa Gonzalez-Lopez Ana Piedra Buend Antonio Bello Gonzalo Almendro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年第8期31-39,共9页
The impact on soil of applying sugarbeet vinasses (V) was analyzed through a field experiment in horticulture greenhouse, arranged in a 23 factorial design. Two levels of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application of ... The impact on soil of applying sugarbeet vinasses (V) was analyzed through a field experiment in horticulture greenhouse, arranged in a 23 factorial design. Two levels of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application of V, use of polyethylene cover (PC) on the soil. and soil depth (D)---on various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studied. Vinasses favoured crop yield and reduced the number of Meloidogyne incognita juveniles in soil. The concentrations ofN. P and K increased with the interaction VxD, with PC also increasing N concentration. The amounts of humic acids and humin decreased with D; fulvic acid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with V, but decreased with the interaction VxPC. Soil physical factors were improved mainly with D and V. Aromaticity of humic acid-like fractions increased ~'itb V. In general, V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mainly on the topsoil, suggesting low leaching risk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vels of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improving a group of variables were not the same that those contributing to another group. Therefore, their best combina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for each scenario to achieve optimum agroecologica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e stability. biodisinfestation humic acid MELOIDOGYNE soil organic matter sugarbeet vinass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