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大国粮食安全保障——兼论“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可山 刘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2,共13页
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通过生产力的跃升解决未来“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必须基于大国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实际状况,结合农业产业特性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要求,重构农... 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通过生产力的跃升解决未来“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必须基于大国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实际状况,结合农业产业特性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要求,重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新时代大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对耕地和种子、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大国粮食安全需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补齐发展中的短板,促进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发生质的跃升,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构建保障大国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为此,要不断深化、拓展和提升农业劳动对象,以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对农业劳动资料进行适宜性、革命性改造,打通农业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解决“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的关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 粮食安全 量发展
下载PDF
论农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24
2
作者 罗必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0,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就理论层面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征主要涵括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从基本国情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在于生产...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就理论层面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征主要涵括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从基本国情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在于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生产领域的大幅拓展、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生产韧性的大幅增强和生产收益的大幅增加;从本质规定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应聚焦于推动颠覆性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着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深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高水平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强化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 农业科技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现实基础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海鹏 王智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8,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既具有新质生产力一般特征,又兼具不平衡性、开发与保护的二重性、资源禀赋的先决性及创新主体多元性等特殊性。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但要素错配、生产关系失调、...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既具有新质生产力一般特征,又兼具不平衡性、开发与保护的二重性、资源禀赋的先决性及创新主体多元性等特殊性。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但要素错配、生产关系失调、人力资本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观念冲突束缚等因素对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挑战。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持技术研发与应用并重、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新质人才培养环节,有助于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量发展 乡村振兴 “大农业观”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应良 龚燕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4,共15页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77%。(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种粮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不仅促进兼业农户增加种粮收益,而且促进纯农户增加种粮收益;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收益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通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据此,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政策,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民种粮收益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民种粮收益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下载PDF
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秀川 王浩力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数智化是主攻方向。对数智技术、农业数智化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概念界定,指出高...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数智化是主攻方向。对数智技术、农业数智化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概念界定,指出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和范围更广的农业劳动对象、高技术含量的农业劳动资料、农业科技和管理创新构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科学内涵。同时,从提供基础性资源、创造高水平人才支撑、夯实科技保障、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四方面构建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通过数智化优化传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完善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立农业数智人才培育体系和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进行战略布局等路径,以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数智技术 农业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问题障碍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0,共16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差距、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举措。数字技术是影响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变量。在微观要素层面,数字技术促使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能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差距、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举措。数字技术是影响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变量。在微观要素层面,数字技术促使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能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中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及其内部的协作,不断催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在宏观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农业生产组织化以及农村产权制度完善,优化了农业生产关系,使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农业基础数据的采集、联通落后于数字技术应用需求,农户涉农数字技术采纳意愿不强,数字技术开发面临经济性困境,政策和改革工具与数字技术工具不匹配,以及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滞后迟滞数字技术应用等问题障碍;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还存在数字斥农、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等风险隐患。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规避可能的风险隐患,急需优化相关制度和政策创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数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分析
7
作者 王欣亮 李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7,共11页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下,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索数智技术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及可行路径。首先,沿着劳动者的生产力主体作用逻辑,探索了数智技术的劳动主体能力与意识变革机制,...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下,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索数智技术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及可行路径。首先,沿着劳动者的生产力主体作用逻辑,探索了数智技术的劳动主体能力与意识变革机制,并沿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作用逻辑,厘清了生产资料、组织与产品分配关系重组机制,进而阐明数智技术作用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其次,从数智技术作用于劳动主体与劳动关系的冲突入手,探析了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逻辑堵点;最后提出:通过增强数智技术赋能生产知识支撑、推动数智技术“向善”发展等打通数智技术增强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底层逻辑;通过拓展数智农业技术应用场景、依托利益联结和协同“共智”、强化涉农数字资本相关的顶层设计等,强化数智技术的生产关系再造逻辑,反作用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这一结论呼应了党中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要求,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解释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乡村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 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 数字经济 农业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时空分异与收敛性
8
作者 张凤兵 王会宗 《经济论坛》 2024年第7期80-97,共18页
全面测度是认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文章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和时空收敛模型,揭示中国... 全面测度是认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文章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1年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和时空收敛模型,揭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分布与演进及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处于中低水平,提升缓慢,农业新质劳动对象是短板;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区域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胡焕庸线两侧和不同农业功能区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省际农业新质生产力有着显著的梯度发展特征和极化现象;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具有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性。应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加快农业新质劳动对象发展,补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探索区域间资源共享和农业政策协调的新机制,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时空演进 熵值法 收敛性
下载PDF
以颠覆性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9
作者 张露 魏祖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9,共9页
颠覆性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变革的重要动力。在大国小农国情下,颠覆性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隐含着小农家庭经营格局同颠覆性科技创新的规模化应用场景要求间的矛盾、农业的民生保障功能同颠覆性科技创新... 颠覆性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变革的重要动力。在大国小农国情下,颠覆性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隐含着小农家庭经营格局同颠覆性科技创新的规模化应用场景要求间的矛盾、农业的民生保障功能同颠覆性科技创新高投入要求的高回报间的矛盾、食物等消费需求的变动性特征与颠覆性科技创新长周期研发间的矛盾、劳动力非农转移同颠覆性科技创新应用要求的高素质劳动力间的矛盾。为此,现阶段颠覆性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应立足稳基础、保需求、增绿色、强韧性的目标定位,聚焦种业创新、合成生物、生物质工程、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五大方向。同时,应着力健全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并培育高素质生产经营主体,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颠覆性科技创 生物技术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发展阻滞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郭晓鸣 吕卓凡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5,共8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时代特点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农业先天禀赋差、科技含量低、体系不健全以及国际竞争压力渐增等因素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以数字文明带动传统一次产业整体性跃升,便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提升的根本性内容。在这方面...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时代特点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农业先天禀赋差、科技含量低、体系不健全以及国际竞争压力渐增等因素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以数字文明带动传统一次产业整体性跃升,便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提升的根本性内容。在这方面,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相融将引发农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农业生产力诸要素及其各类组合发生系统性优化,进而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并呈现出高科技、高效能、不同于工业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然而,由于历史矛盾和现实因素的复合影响,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将面临农业研发推广存在困难、以小农为主的经营方式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基础生产条件支撑力不够等方面的阻滞。据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探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加快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以及数字化动能持久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量发展 现代农业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碳减排的机理与效应
11
作者 乔均 台德进 邱玉琢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55,共14页
推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 推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更换回归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土地规模经营、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影响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三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均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就影响力度而言,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削减作用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增强,并且,农村人口老龄化比重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会强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对此,应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发展实际,逐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中介效应 面板门槛效应
下载PDF
以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12
作者 沈坤荣 金童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4,共13页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消除绝对...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消除绝对贫困和农民增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出成就。农业新质生产力代表农业领域的先进生产力,既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又是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为了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才支撑力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疏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从“大国小农”迈向“大国强农”的关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 农村改革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主要特征与培育路径
13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0,共12页
剖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是准确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着力点的前提。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农业产业特性,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进行讨论,可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维度展开,高素质的新农科人才是其第一要... 剖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是准确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着力点的前提。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农业产业特性,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进行讨论,可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维度展开,高素质的新农科人才是其第一要素,创新所带来的高技术含量生产资料是其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动态性、时代性、可持续性和应用性等特征,其发展壮大的过程,正是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对农业进行改造升级的过程。为此,应坚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支持涉农领域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和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各类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 现代农业 农业强国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障碍诊断
14
作者 姜彦坤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6,共10页
为发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探究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从农业科技生产力、农业绿色生产力、农业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13-2022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 为发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探究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从农业科技生产力、农业绿色生产力、农业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13-2022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并利用障碍度分析模型诊断阻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其一,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8-2019年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幅度最大;其二,就区域差异而言,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就省份来看,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山东、江苏“双子星引领”的断崖式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较大,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异质性;其三,粮食主产区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级指标障碍度排序为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数字生产力,二级指标障碍度排名靠前的是支农经费强度、农膜使用量以及获证绿色食品单位数等。据此,粮食主产区应加大农业领域财政支持力度,重点突破影响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强化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水平测度 TOPSIS模型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及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
15
作者 王钢 钱龙 《统计与管理》 2024年第9期43-52,共10页
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本文从新型农业劳动者、新型农业劳动资料及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了2012-2022年31个省份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农业高质量发... 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本文从新型农业劳动者、新型农业劳动资料及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了2012-2022年31个省份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时序演变方面,农业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及其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方面,各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正在得到改善;在因果关系方面,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显著的正向外部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时序演变 区域差异 农业量发展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粮食增产
16
作者 张志新 高鸣涛 张秀杰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9,共1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粮食增产的基本保障,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粮食增产的基本保障,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粮食增产;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增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其中农业科技生产力作用最大,农业绿色生产力次之,农业数字生产力作用最小;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主产区、北方地区能够显著促进粮食增产,并对水稻、小麦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鉴于此,应继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加大粮食主产区和水稻、小麦种植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同时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粮食增产夯实“耕”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科技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17
作者 张成甦 万劲波 《创新科技》 2024年第5期10-19,共10页
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建成农业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首先,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和主要特征,认为农业新质... 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建成农业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首先,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和主要特征,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以农业产业体系为强力支撑、以满足广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促使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先进生产力;其次,厘清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重逻辑”,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新型农业人才供给现状、三产融合和农业竞争力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再次,梳理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和思路,明确了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强化农业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加快产出一批原创性战略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深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重点任务;最后,从加速农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创建与融合,构建包含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完整生态的角度,提出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量发展 农业强国
下载PDF
省级科研机构推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江苏路径
18
作者 黄俊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是创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江苏省社会经济、资源禀赋、科技实力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江苏省农业科研机构代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 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是创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江苏省社会经济、资源禀赋、科技实力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江苏省农业科研机构代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实践和成效,进而提出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团队建设、重大项目设计和原创成果产出、科技成果变现增值和良好科研生态建设等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对于推介已有发展经验、启发业内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思考、引导省级科研单位投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潮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农业新质生产力 量发展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数字赋能江苏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19
作者 赵锦春 《江南论坛》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全产业链赋能、经营模式迭代、产业业态重塑是数字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制。江苏具备数字赋能打造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但面临创新链研发供求衔接不紧,产业链数据贯通水平不足,价值链场景拓展度不广,供应链集成智能化不... 全产业链赋能、经营模式迭代、产业业态重塑是数字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机制。江苏具备数字赋能打造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但面临创新链研发供求衔接不紧,产业链数据贯通水平不足,价值链场景拓展度不广,供应链集成智能化不高,利益链主体嵌入度不深等困境。应加快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数据开发应用,创新数字场景驱动模式,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智能水平,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数字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省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农业新质生产力 “五链重构”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程莉 李俊豪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通过采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验证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市场化水平在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 通过采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验证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市场化水平在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通过中介机制检验,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农业劳动生产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显著;由调节机制分析发现,农业市场化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持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等着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加强农业市场化发展,推动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劳动生产 农业市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