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环境效应研究
1
作者 刘舜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178-181,189,共5页
忽略产业集聚外部性的产业集聚环境效应研究得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形曲线关系的结论。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纳入其环境效应研究之中,借鉴空间计量经济学对线性模型因遗漏具有空间属性的非观测变量引发内生性问题... 忽略产业集聚外部性的产业集聚环境效应研究得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形曲线关系的结论。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纳入其环境效应研究之中,借鉴空间计量经济学对线性模型因遗漏具有空间属性的非观测变量引发内生性问题的处理技巧,基于外部性的空间属性构建起包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外部性对环境影响的空间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构成“∩”形曲线关系,而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之间构成“∪”形曲线关系;由于空间库兹涅茨曲线所涵盖的2条曲线形状相反且曲线“拐点”差异明显,因此无法得到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环境效应的确定性结论;当集聚程度偏低和偏高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并不明确,仅当集聚程度处适中时,才能得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重环境污染的确定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空间库兹涅茨曲线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非物化型知识空间外溢研究
2
作者 刘舜佳 《对外经贸》 2023年第6期17-20,共4页
因第三产业提供产品的无形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的知识不会局限于集聚地,还会因其非物化型特征向集聚地以外产生扩散。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采用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来的知识创新不仅提升了集聚地农业... 因第三产业提供产品的无形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的知识不会局限于集聚地,还会因其非物化型特征向集聚地以外产生扩散。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采用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来的知识创新不仅提升了集聚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其空间外溢提升了集聚地以外毗邻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毗邻地区的广域溢出效应大于对集聚地的局域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非物化型知识 空间溢出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镇化与农民就业增长关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锶 周晓梅 汪明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4-102,共9页
选取2003—2019年浙江省各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考察浙江省不同区域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农民就业增长、城镇化的长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农民就业增长、城镇化三者均... 选取2003—2019年浙江省各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考察浙江省不同区域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农民就业增长、城镇化的长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农民就业增长、城镇化三者均具有自我发展的惯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浙东北片区正向作用于农民就业增长,在浙西南则产生抑制性效果;浙东北地区城镇化抑制农民就业增长,而浙西南的城镇化对农民就业具有促进作用;浙东北、浙西南地区的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呈正向促进关系。因此,应强化农民就业对集聚的正向效应;统筹省域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完善城乡联动机制,促进集聚、就业、城镇化三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农民就业 城镇化 PVAR模型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华 周琼 刘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3,共16页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当今中国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命题。在构建城市创新质量新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当今中国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命题。在构建城市创新质量新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就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提升城市创新质量,并能通过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城市科技投入水平和吸引研发人员流入三个渠道促进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协同集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有促进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能促进城市创新质量提升。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够推动新企业注册量的递增,进而提升城市的创业积极性与创业活跃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具有促进城市创新质量和创业活力两大功能,可以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增长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协同集聚 城市创新质量 专利复杂度 创业活力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和平 詹琳 +1 位作者 何亚萍 王晓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22,F0002,共12页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与作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主体与业务范围日趋多元,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规模服务主体组织带动农户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升级。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与作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主体与业务范围日趋多元,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规模服务主体组织带动农户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升级。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仍处于辅助性地位、服务供给不足、机械化作业环节发展不均衡、服务组织数量和融合度不足以及服务短板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新时期的发展策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合作方式;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推动各地建立服务标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方式;加快培育有实力的服务组织,创新服务供给形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服务短板;切实发挥村集体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中“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农业生产服务业 创新路径 策略建议
下载PDF
城市电商化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识别与影响机制
6
作者 李宏兵 吴淳 李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9,共19页
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 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对多样化集聚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特性所致。在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领先城市、初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的城市,电商化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影响更明显。城市电商化发展通过提高地区产业协同度、降低制造业和内资私营企业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电商化发展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本文为城市电商化发展如何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维度集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商化发展 生产服务业集聚 产业协同 交易成本 创新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下的新机制与新证据
7
作者 纪玉俊 唐庆超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7,共17页
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驱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分析相关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使用2012—2019年中国281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探讨其间接路径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更有利于城市... 数字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驱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分析相关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使用2012—2019年中国281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探讨其间接路径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更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城市区位、城市发展阶段、产业集聚模式和行业类型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差异性效果;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和资本要素流动进而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周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更强有力地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 生产服务业集聚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黄阳平 黄巍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选取2003—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选取2003—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下依然成立。(2)从具体作用机制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三条路径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三者都起到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3)从区域异质性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效率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9
作者 陈楠 Abilimi Essossinam Cyrille 杨春慧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8,共10页
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吉林省2010-2022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 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吉林省2010-2022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耦合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分别由0.284 9提升至0.837 9、0.100 1提升至0.994 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原因,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有效促进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重要原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的重要动力;2010-2022年,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上升趋势明显,先后经历拮抗阶段(0.410 9)、勉强协调(0.517 9~0.572 0)、初级协调(0.637 4)、中级协调(0.735 8~0.773 8)、高度协调(0.843 1~0.870 9~0.916 6~0.914 7~0.914 8~0.915 3~0.915 7)的变化过程,目前两系统处于关系稳定的高水平耦合阶段。未来应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农业生产服务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协整分析 GRANGER因果检验 耦合协调
下载PDF
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
10
作者 许姣丽 翁晓婷 刘杨焜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7-51,93,共6页
在测算珠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建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具有显著的一阶滞后效应... 在测算珠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建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具有显著的一阶滞后效应;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差别明显,金融业的正向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却呈现反向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优化产业布局、调整政策方向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真的促进了碳减排吗?--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空间效应分析
11
作者 徐姗 兰美姜 《金融经济》 2024年第2期18-32,共15页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还可能促进碳减排。本文运用双重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生产...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还可能促进碳减排。本文运用双重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模式下的集聚均有利于碳减排,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两种模式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均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然;在2005—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减排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2015—2020年影响却显著,且不同行业的集聚形式对碳减排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引导产业合理集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积累的红利,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多样化集聚 专业化集聚 碳减排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效应与城市技术创新
12
作者 陈鑫 肖秋 《江苏商论》 2024年第7期61-64,79,共5页
本研究基于2010至2019年间成渝经济带16个城镇的统计资料,开发了一个衡量生产性服务业地理集中程度的模型,并绘制了发展趋势图。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成渝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生产服务业集聚 空间溢出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 及其协同集聚研究
13
作者 汪增洋 周诗露 完福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3期1-8,16,共9页
基于企业大数据资源,结合空间外部经济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对南京都市圈内两大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南京都市圈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一极、两区、多组团+多点”的独特格局,且生产性... 基于企业大数据资源,结合空间外部经济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对南京都市圈内两大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南京都市圈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一极、两区、多组团+多点”的独特格局,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强度高于制造业;(2)制造业呈现以南京市为中心向周边县市区扩散的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则倾向于向各城市的核心城区聚集发展。(3)南京都市圈内中心城区的协同集聚水平低于边缘县区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都市圈 协同集聚 生产服务业 制造业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能否推动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14
作者 徐姗 张瑜 《评价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本文在提出理论机制与测算中国30个省市产业协同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水平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两者的非线性关系和多重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1年间,全国绿色创新效率波动上升,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缓慢下降;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 本文在提出理论机制与测算中国30个省市产业协同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水平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两者的非线性关系和多重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1年间,全国绿色创新效率波动上升,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缓慢下降;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U”型特征,且这一结果在处理稳健性问题后依旧成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U”型且即将跨越拐点,而非长江经济带仅具有线性关系;知识溢出及税收竞争在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及环境规制还在两者的关系中起到了不同方向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协同集聚 非线关系 区域异质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
15
作者 廖信林 孙婷婷 朱华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5,共10页
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视角,基于2006—2020全国市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 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视角,基于2006—2020全国市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调节效应、空间效应以及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中西部明显,在东部不明显;在农业大市显著,在农业小市不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发展性指标的影响弱于共享性。(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影响乡村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3)政策助农力度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政策助农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4)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会促进邻市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服务业 共同富裕 乡村产业发展 城镇化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基于非农就业和要素供给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滨辉 罗明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6,共13页
基于2003—2019年2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一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基于2003—2019年2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一项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等多种方法检验后依然稳健。(2)“需求-供给”两端分析表明,促进非农就业和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供给是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路径。(3)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和规模化种植较为完善的城市更明显。(4)城镇化在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具有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在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数字经济才能发挥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智慧城市 农业生产服务业 非农就业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珺 王嘉丽 张夏恒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选取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SDM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溢、节约成本、增强交流三方面对本地制造业创新效率产生积极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中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地抑制了邻近地区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研究对于促进生产性服务集聚、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制造业创新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理论依据与经验事实
18
作者 郑梦泽 李富强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6-131,共6页
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特定区间内更强。通过内在机制分析得知,技术创新与产业多... 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特定区间内更强。通过内在机制分析得知,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中介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沿海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对内陆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强化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技术创新 城市经济韧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了城市绿色发展吗?
19
作者 孙铠丽 汪浩瀚 《科技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61-73,共13页
生产性服务业和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选取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呈倒U... 生产性服务业和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选取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样本期内整体尚处于正向效应区间,该结论在采用Bartik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与绿色实质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加强环境规制力度能够正向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产业和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在不同产业层次、集聚模式、地理分布与人力资本中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集聚 绿色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 环境规制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地区异质性视角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孟 熊宇航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111,共9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进而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通过构建省际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进而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通过构建省际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分地区来看,主要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中西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东部和中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产服务业 集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