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足迹和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比较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余万军 吴次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2,共7页
应用生态足迹法和农业生态区域法分别计算贵阳市1996—2005年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呈上升趋势,而生态足迹法计算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10年平均的土地人口承载力中,生态足迹承载... 应用生态足迹法和农业生态区域法分别计算贵阳市1996—2005年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呈上升趋势,而生态足迹法计算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10年平均的土地人口承载力中,生态足迹承载力只有热量承载力的19.25%、蛋白质承载力的33.46%、脂肪承载力的30.18%;期间贵阳市平均能源足迹占平均总足迹的68.69%,化石能源过度消费严重影响了土地生态足迹承载力.与贵阳市实际人口相比,热量承载力处于临界状态;蛋白质承载力、脂肪承载力及生态足迹承载力不足以承载贵阳市当前人口,土地处于超载状态.对两种方法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以农业生态区域法进行预测,制定上限指标,以生态足迹法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目标土地利用方式下对其进行监测、修正的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战略决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农业生态区域法 土地承载力 比较研究 贵阳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湖北省中稻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俊英 黄进良 +1 位作者 王立辉 李晓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0-504,共5页
以湖北1990年~2006年的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GIS和空间插值技术,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农业生态区域法(AEZ),计算了湖北省中稻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湖北省中稻光温生产潜力为1... 以湖北1990年~2006年的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GIS和空间插值技术,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农业生态区域法(AEZ),计算了湖北省中稻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湖北省中稻光温生产潜力为17933~20159(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9361~14363(kg/hm^2),光温生产潜力开发度为31%~48%,气候生产潜力开发度为43%~85%,各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和开发度差别较大.湖北省中稻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可通过合理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提高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插值 农业生态区域法 生产潜力
下载PDF
邹城市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被引量:6
3
作者 袁爱民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1-63,共3页
农业生态区域法是基于在实际耕作条件下 ,作物和水的管理达到最佳时 ,获得农作物最高产量的计算方法 ,即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取决于温度、辐射和生长季长度。应用该方法计算了邹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 ,分别为 12 3... 农业生态区域法是基于在实际耕作条件下 ,作物和水的管理达到最佳时 ,获得农作物最高产量的计算方法 ,即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取决于温度、辐射和生长季长度。应用该方法计算了邹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 ,分别为 12 349kg·hm-2 和 16 779kg·hm-2 ,与目前的实际产量相比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分别为 6 84 9kg·hm-2 和 92 79kg·hm2 。提出了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光温生产潜力 农业生态区域法
下载PDF
耕地粮食光温潜力分析——以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为例
4
作者 李启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65-2966,共2页
在分析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农业生态区域法对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光温潜力进行测算,计算出粮食作物高产的理论上限,将其与粮食作物的现实产量进行比较,并提出提高耕地粮食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粮食光温潜力 农业生态区域法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奇台县粮食生产潜力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文娟 熊黑钢 李宝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3,共5页
据奇台县多年气象数据和农业生产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外推法、农业生态区域法等方法,分析了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光温水生产潜力与粮食实际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的整体变化过程可分为冷、干时段(1970-1981)、过渡时段(1982-1... 据奇台县多年气象数据和农业生产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外推法、农业生态区域法等方法,分析了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光温水生产潜力与粮食实际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的整体变化过程可分为冷、干时段(1970-1981)、过渡时段(1982-1999)和暖、湿时段(2000-2006)。预计今后平均温度(2007-2014年)5.84℃和平均降水量(2007-2013年)207.61mm,较上一周期将分别增加0.14℃和10.35mm。光温水生产潜力模型精度较高(精度达94%),据此预测2007-2014年的粮食平均产量将达6338.25kg/hm2。光温水生产潜力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低增长阶段(1970-1981年)、加速增长阶段(1982-1999年)和平稳阶段(2000-2006年)。其中,第三阶段的光温水生产潜力为第一阶段1.88倍。在干旱区,水分有效利用率是提高粮食生产潜力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实际单产 农业生态区域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