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建国后党对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探索
- 1
-
-
作者
李坚
王富国
-
机构
浙江大学法学院
中共乐清市委党校
-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04-109,共6页
-
文摘
本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从社会模式的选择和发展速度的确定两个角度来考察建国后我们党对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并作出评价。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理论
实践
探索
-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ist modenu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ory
practice
research
-
分类号
D61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 2
-
-
作者
陈希实
李晓玉
谢茹
-
机构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2期31-39,共9页
-
文摘
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陈希实,李晓玉,谢茹一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时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
-
关键词
第二个飞跃
农业改革和发展
农民收入
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制
中国农业
第一个飞跃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乡镇企业
我国农业
-
分类号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和精神文明建设
- 3
-
-
作者
李芳
-
机构
北京大学
-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10,共5页
-
文摘
农业、农村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实现“两个飞跃”战略构想,必须与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进行。发达地区、先进单位的经验,尤其是部分后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滑坡及其后果的严峻事实,警示人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两者的内在联系分析,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基本素质,才能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才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才能实现“两个飞跃”特别是第二个飞跃,进而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
关键词
“两个飞跃”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农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
农业改革和发展
农村干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学文化素质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试论我国农业劳动力游离的基本趋向及其意义
- 4
-
-
作者
单用塘
李怀珠
常守奎
-
出处
《经济问题》
1984年第12期35-37,34,共4页
-
文摘
我国的农村经济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随着农村专业户和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由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普遍提高而引起的大量农业劳动力从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以至整个农业中游离出来,它必将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认真地研究和把握农业劳动力游离的基本趋向及其意义。
-
关键词
基本趋向
农业劳动力
联产承包责任制
商品生产
劳动生产力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深刻变化
普遍提高
农村经济
蓬勃发展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开展农业继续教育 实现农业跨世纪发展目标
- 5
-
-
作者
王蓉
郑丽
-
机构
中国农业继续教育协会
-
出处
《继续教育》
1999年第4期34-36,共3页
-
文摘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首位的巨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人口高达9.2亿,是我国人口数量的主体.所以说,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开展农业继续教育事业,是发展农村经济。
-
关键词
农业继续教育
跨世纪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继续教育基地
课程设计
教育项目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基地建设
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
分类号
G725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
-
题名论毛泽东农业经济哲学
- 6
-
-
作者
郭新华
-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
-
出处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4-95,共2页
-
文摘
毛泽东的农业经济哲学,正面地回答了农业和工业关系的难题,确立四个现代化以农业为首位的可持续性战略。
-
关键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就是工业的辩证法思想
农业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
分类号
A84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有机产业的启示
- 7
-
-
作者
李峰
冯旭
和文龙
乔玉辉
-
机构
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7,共9页
-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JJB014)。
-
文摘
为深入探讨国际有机农业和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其整体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国际有机农业和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溯和对比。结果表明:1)20世纪初,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展。在整体论和还原论这2种不同观点指导下,现代农业分化成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2大体系,两者既矛盾又统一;2)国际有机农业理念多样,经历了起源、发展壮大和迈向主流化等3个发展阶段,分别称为有机1.0、2.0和3.0阶段。3)20世纪90年代,有机农业主要以农产品认证的形式正式被引入国内,国内对其理念、政策、人才和技术尚未成体系。因此,中国有机产业虽然市场发展快速,但是面临生产端需要更高质量发展的境况;4)基于还原论的常规农业是机械唯物主义在农业领域的表现,与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终将存在分歧。中国农业现代化不能只是侧重常规农业,更必须发展以整体论为指导的有机农业。总之,有机产业在中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同时也正面临巨大挑战。在新常态下,中国有机产业应着力建立起全面的科学哲学、科学与技术以及产业与实践体系,以满足消费者对有机理念到产品与服务的多维度需求。
-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整体论
还原论
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
-
Key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
holism
reductionism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
分类号
X38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如何铺设高校毕业生通往农村的道路
- 8
-
-
作者
陈士山
-
机构
沙洲职业工学院
-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9-42,共4页
-
文摘
如何铺设高校毕业生通往农村的道路沙洲职业工学院陈士山80年代以来,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统包统配逐步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和“不包分配、自谋职业”过渡。令人可喜的是,高校毕业生的流向正在发生变化,从原来...
-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
通向农村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乡镇企业
农村现代化
思想教育
用人单位
高等职业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分类号
G64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试谈我国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
被引量:3
- 9
-
-
作者
贺曼华
-
机构
华中师范学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5年第6期61-65,共5页
-
文摘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根基,各种人才的成长都立足于这个根基。如果说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蓝图,那么,中小学课程则应是人才大厦奠基工程的蓝图。这幅蓝图的科学设计本身就是一件很细致、很复杂的工程。 我国有八亿人口在农村,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对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谈农村中小学课程的改革。
-
关键词
中小学课程
课程改革
农村中小学
改革问题
我国农村
现行课程
课程设计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农村经济体制
中小学教育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朱述民
-
机构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
文摘
一、历史的回顾经过二十年的探索,我党经历了六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逐步认清了中国的国情,逐步认清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第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时间是1978年。标志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
-
关键词
思想解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历史回顾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解放思想
公有制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改革
“左”
-
分类号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新时期党经历的五次思想解放
- 11
-
-
作者
黄怡
-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12,共1页
-
文摘
新时期党经历的五次思想解放改革开放15年来,我们党经历了5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解放思想即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确立了一系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第二次解放思想贯穿于1979年到1983年5年...
-
关键词
新时期
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本质
政治体制改革
生产力标准
-
分类号
D261.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试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合同法》
- 12
-
-
作者
李宽斗
柳维勤
-
出处
《法学杂志》
1986年第3期4-5,共2页
-
文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业体制改革,我国的农业经济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在这一转变中,广大农民大胆冲破小农经济的羁绊,积极发展商品生产,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闯出一条新路。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中纵向和横向的经济往来大大增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合同的形式来体现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大农民对经济合同既不习惯,又缺乏必备的法律意识,所以,合同纠纷的案件也就不断地产生。据我们了解,在县一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经济案件中,有一半以上属于合同纠纷案。对此,不能不引起法律界的密切关注。
-
关键词
经济合同法规
农村经济
经济合同纠纷
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
无效合同
有中国特色
小农经济
积极发展
人民法院
联产承包责任制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