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兹华斯的潮汐农事诗学
1
作者 拉尔夫·皮特 韦清琦(译)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3期51-67,F0002,157,共19页
由于农事诗常表现人类因自身需要而对原始自然进行干预、改变或开发,生态批评家往往对其评价不高,而对田园化倾向强烈的浪漫主义诗歌情有独钟。威廉·华兹华斯写于1798年的《丁登寺旁》便是生态批评家所赞美的田园诗的典范之作。然... 由于农事诗常表现人类因自身需要而对原始自然进行干预、改变或开发,生态批评家往往对其评价不高,而对田园化倾向强烈的浪漫主义诗歌情有独钟。威廉·华兹华斯写于1798年的《丁登寺旁》便是生态批评家所赞美的田园诗的典范之作。然而至少在对该诗作的分析中发现,田园与农事之间或许存有更多的延续性和接壤地带,二者或能合为一体。不仅如此,《丁登寺旁》所蕴含的潮汐元素着力于表现人们面对潮去潮来的节奏时应如何栖居、如何响应、如何思索。该诗依循潮起潮落的节奏,以归来为起点,以在展望中离去为终结,诗的弧形运动轨迹因此具有了潮汐性质,这一形态在诗的终结时仍连绵不绝。欲走还留的意趣在诗的末段又得到了重申,其在开篇的回声延续着诗的周期性、潮汐性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潮汐农事诗 田园 《丁登寺旁》 生态批评
下载PDF
杨万里农事诗的特点与《插秧歌》的审美价值探赜——兼论宋代农事诗的发展与农事诗的教育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莹 《中学语文》 2023年第19期58-61,共4页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选了以杨万里《插秧歌》为代表的农事诗来辅助开展劳动教育,这对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且《插秧歌》继承了杨万里“诚斋体”自然谐趣的写作特色,审美价值较高,具有深入探析的必要...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选了以杨万里《插秧歌》为代表的农事诗来辅助开展劳动教育,这对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且《插秧歌》继承了杨万里“诚斋体”自然谐趣的写作特色,审美价值较高,具有深入探析的必要性。此外,宋代大量诗人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农事诗,这些农事诗是探索宋代农村社会、农业发展的优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农事诗 《插秧歌》 劳动教育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农事诗与田园诗关系考辨
3
作者 特里·吉福德 谢超(译) 《鄱阳湖学刊》 2023年第4期82-93,128,共13页
劳拉·塞尔认为,维吉尔的《农事集》以及农事诗这一文学类型一直不受重视,甚至没有得到生态批评家的重视,他们自一开始就把兴趣放在田园诗传统上。耐人寻味的是,一直在探索农事与田园之关系的是一批研究18世纪农事诗的学者,如大卫&#... 劳拉·塞尔认为,维吉尔的《农事集》以及农事诗这一文学类型一直不受重视,甚至没有得到生态批评家的重视,他们自一开始就把兴趣放在田园诗传统上。耐人寻味的是,一直在探索农事与田园之关系的是一批研究18世纪农事诗的学者,如大卫·法里尔和胡安·克里斯丁·佩里塞尔,他们指出二者既有区分亦存在重叠。我们需要以崭新的框架看待田园-农事传统,深入挖掘作品,此类文本必不会简单地将理想与担当、审美与实践、休闲与劳作、闲暇与事务进行两分化处理。吉福德在文中阐述道:农事与田园在某种形式上的融合所生发的后田园视角,能够超越单一形式的局限,而这一观点的具体验证便是对乔治·蒙比奥特的《野性》与伊莎贝拉·特里的《野化》中的田园和农事元素所作的比较研究。吉福德的结论是:若我们采用农事诗学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或可注意到农事书写传统实则延绵不绝,直至今日。吉福德最后列举的几个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事诗 田园 后田园 生态批评
下载PDF
基于维吉尔《农事诗》中农作物意象建构的古罗马农耕文化探究
4
作者 王欂 罗梓心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2期15-17,共3页
在西方的发展进程中,古罗马时期至关重要,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奠基石,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农业是古罗马的经济命脉,在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及耕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农耕文化成为古罗马文化中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 在西方的发展进程中,古罗马时期至关重要,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奠基石,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农业是古罗马的经济命脉,在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及耕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农耕文化成为古罗马文化中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作为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的文学创作秉持古罗马文化精神,他的杰出作品《农事诗》与时代相契合,融农作物意象于人民的日常劳作和生活之中。遵循自然万物循环发展的原则,人们逐渐摆脱对自然的依赖,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拉开帷幕。在这个过程中,古罗马农耕文化的魅力尽显。诗歌往往能够集中反映某一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研究维吉尔的农事诗歌,对了解古罗马时期的历史背景、探究古罗马农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维吉尔的《农事诗》为研究对象,分析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麦子、豆类和亚麻三种农作物意象,探究《农事诗》中的农业关怀、诗意农业和语言艺术等相关文化特色,及其通过农事活动反映的古罗马农耕文化内涵,并以生态哲学观为指引,阐释古罗马农耕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吉尔 农事诗 意象建构 古罗马 农耕文化
下载PDF
蒲松龄《农桑经》及其农事诗关系探究
5
作者 杨璐祎 黄媛 顾昱妍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8期42-44,共3页
蒲松龄农事诗与《农桑经》均以淄川地区农业生产生活状况为主要内容,前者为蒲松龄感时而作的现实主义诗歌,后者是蒲松龄记述当时淄川地区农业技术措施的农学专著,以科学的农业生产思想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为特点。《农桑经》中对农事... 蒲松龄农事诗与《农桑经》均以淄川地区农业生产生活状况为主要内容,前者为蒲松龄感时而作的现实主义诗歌,后者是蒲松龄记述当时淄川地区农业技术措施的农学专著,以科学的农业生产思想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为特点。《农桑经》中对农事诗创作主要体现在总结御灾防治经验、洞察乡村世态人情和同情民生疾苦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农桑经》 农事诗 关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农事诗概述 被引量:9
6
作者 罗丽 杨亚军 《唐都学刊》 200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农事诗是古代思想文化的载体,是古代农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统治者实施管理的有效途径,是珍贵的信史资料。从《诗经》到清末,农事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以周原贵族巡田、祭祀、祈求丰年为主,更多地传递出官方信息;汉至唐,以文人... 农事诗是古代思想文化的载体,是古代农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统治者实施管理的有效途径,是珍贵的信史资料。从《诗经》到清末,农事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以周原贵族巡田、祭祀、祈求丰年为主,更多地传递出官方信息;汉至唐,以文人士子描绘田园美景为主,是田园诗产生、发展并在艺术上达到最高峰时期;宋元明清,是农技诗与田园诗共同繁荣的阶段,农技诗的出现,表明农业在诗歌中的地位由被动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动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事诗 发展阶段 研究状况 研究意义
下载PDF
论宋代农事诗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蔚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81,共6页
宋代农事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两宋时期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生产水平的艺术表现和缩影,宋代农事诗客观反映出那个时代新兴的耕作方式、新型的生产劳动工具以及新出现的生产劳动项目。而作为劳动者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宋... 宋代农事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两宋时期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生产水平的艺术表现和缩影,宋代农事诗客观反映出那个时代新兴的耕作方式、新型的生产劳动工具以及新出现的生产劳动项目。而作为劳动者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宋代农事诗又首次以封建租佃制度下的佃农和部分地主为主人公,细致刻画了他们的劳动行为和心理感受,为农事诗这一古老的诗歌类型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农事诗 时代特征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先秦农事诗的社会及技术信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新建 罗丽 《唐都学刊》 2003年第3期51-54,共4页
先秦农事诗主要见于《诗经》和古逸诗,反映了西周及春秋时期多姿多彩的农事生活。内容涉及远古时期繁多的粮食品种及其他经济作物;青铜器及铁器制作的农具;耦耕及休耕制等耕作技术;田园施肥灌溉和灭虫;蚕桑、漆园和果园的劳动情景等,为... 先秦农事诗主要见于《诗经》和古逸诗,反映了西周及春秋时期多姿多彩的农事生活。内容涉及远古时期繁多的粮食品种及其他经济作物;青铜器及铁器制作的农具;耦耕及休耕制等耕作技术;田园施肥灌溉和灭虫;蚕桑、漆园和果园的劳动情景等,为研究先秦农业和社会生活留下了丰富而详实的参考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逸 农事诗
下载PDF
中晚唐农事诗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贵生 刘根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7,共4页
中晚唐农事诗是中晚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直面现实人生、反映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借鉴了传统叙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真实性、写作手法的叙事性、... 中晚唐农事诗是中晚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直面现实人生、反映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借鉴了传统叙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真实性、写作手法的叙事性、乐府体为主的诗歌体式以及朴素自然的语言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农事诗 真实性 叙事性 乐府体 朴素的语言
下载PDF
先秦礼乐文化与《周颂》农事诗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小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0-187,288,共8页
《诗经.周颂》中的农事诗共计六篇,几乎占据全部《周颂》五分之一的篇幅。除耕作内容外,祭祀是农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诗的祭祀对象又分为农神与先祖,它们是研究《诗经》与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篇章。
关键词 《周颂》 农事诗 祭祀 礼乐文化
下载PDF
籍礼与《诗经》农事诗的礼乐内涵 被引量:3
11
作者 战学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诗经》农事诗反映的古礼,是籍礼的扩大化和具体化。随季节变化,籍礼的内容也相应变化,《诗经》里不同季节的农事诗具有籍礼乐歌特征。《诗经》农事诗对丰年的祈祷,是对农耕生活的雅化与礼化,含有"贵土顺时"等文化蕴味。籍... 《诗经》农事诗反映的古礼,是籍礼的扩大化和具体化。随季节变化,籍礼的内容也相应变化,《诗经》里不同季节的农事诗具有籍礼乐歌特征。《诗经》农事诗对丰年的祈祷,是对农耕生活的雅化与礼化,含有"贵土顺时"等文化蕴味。籍礼的存在与传承,呈现着与天相合的价值观念,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人定胜天的征服观念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籍礼 农事诗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西周农事诗中反映的粮食作物选种及其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楚玉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2年第3期267-272,共6页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现有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至少在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已有以种植耐干旱的粟为主的原始农业,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稻谷、稻壳、稻秆、稻叶,则是距今六、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种植水稻的实...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现有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至少在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已有以种植耐干旱的粟为主的原始农业,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稻谷、稻壳、稻秆、稻叶,则是距今六、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种植水稻的实物例证。蔬菜和果树的驯化栽培历史开始得也很早。当我们的先民把野生植物加以驯化栽培的时候,需要有所选择,这就是农作物出现的开始。所以,选种的历史和农业发生的历史可以说是同样悠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已知道选用良种,并积累了对农作物品种的知识和选种标准、选种方法及品种保纯等十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选种标准 农事诗 农作物品种 黄河流域 西周时代 农业生产 种子 水稻品种 原始农业
下载PDF
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农事诗概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2004年第3期134-162,共29页
关键词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中国 农事诗 田园
下载PDF
上古授时仪式与农事诗——以《夏小正》、《七月》、彝族“根谱”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2,共4页
上古时期的农事与祭仪都有很严格的季节性,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为一幕幕与特定物候相对应的季节性仪式景观。《夏小正》以韵文的形式,依一年十二月分十二章,借助每月中典型的季节性物候景观标示着相应的社会生活节奏,是早期敬授民时仪式... 上古时期的农事与祭仪都有很严格的季节性,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为一幕幕与特定物候相对应的季节性仪式景观。《夏小正》以韵文的形式,依一年十二月分十二章,借助每月中典型的季节性物候景观标示着相应的社会生活节奏,是早期敬授民时仪式的产物。它的传播,使季节性景观成为农事、祭祀等生活内容的重要表征形式。这从创作动机、文体特征、表现方式等多方面影响到农事类歌谣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小正》 季节性景观 授时仪式 农事诗 仪式心理
下载PDF
论《诗经》农事诗对西周农业的诠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跃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3,共3页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杰作,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现实,不仅具有极高的思想与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后代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杰作,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现实,不仅具有极高的思想与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后代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是我们解读西周春秋时期历史的一把钥匙。《诗经》中农事诗虽然不多,但却客观地再现西周春秋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如西周时期有关农业生产的"休耕"、"灌溉"、"耕作方式"、"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及"农作物品种的选用等"等均有记载。深入探讨《诗经》中农事诗,既是研究《诗经》的需要,也是我们了解西周时期社会经济的需要,特别是对研究农业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农事诗 西周 农业
下载PDF
论元稹农事诗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自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8-102,共5页
元稹是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一位重要诗人,随着他元和五年被贬江陵,元和十年被贬通州,诗歌创作出现新格局,重要表现之一即是农村题材大为增加,对民生疾苦尤为关注。元稹以农村为背景,以农民的生产活动、生存状态、风俗习惯等为表现对象的... 元稹是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一位重要诗人,随着他元和五年被贬江陵,元和十年被贬通州,诗歌创作出现新格局,重要表现之一即是农村题材大为增加,对民生疾苦尤为关注。元稹以农村为背景,以农民的生产活动、生存状态、风俗习惯等为表现对象的农事诗创作,是元白早期提倡新乐府写作精神的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农事诗 生产活动 民风民俗 生存环境
下载PDF
《诗经》中“农事诗”之生态审美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广春 《今传媒》 2010年第9期116-117,共2页
《诗经》中的"农事诗"是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之一,先民严格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重视农业生产,倾注了对孕育万物生命的胞衣之地大地母亲无限眷恋的情感。论文从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审美视角,讨论中华民族重视和遵循... 《诗经》中的"农事诗"是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之一,先民严格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重视农业生产,倾注了对孕育万物生命的胞衣之地大地母亲无限眷恋的情感。论文从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审美视角,讨论中华民族重视和遵循农业生长规律的生态意识,通过祭祖祈神的价值信仰构成了人向"神"言说的独特语境,以及借助质朴的艺术手法倡导"回归自然"的理念,体现了古典生态审美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农事诗 生态审美
下载PDF
原始宗教与中国古代农事诗的起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一个实际上靠天吃饭,精神上靠神支撑的时代,宗教活动本身就是农业生产力,它渗透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人类一方面顶礼膜拜,祈神降福,把音韵最优美的媚词献给神灵,祈求降福;另一方面又不甘于自然的摆布,不懈抗争,把最威严、铿锵的... 在一个实际上靠天吃饭,精神上靠神支撑的时代,宗教活动本身就是农业生产力,它渗透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人类一方面顶礼膜拜,祈神降福,把音韵最优美的媚词献给神灵,祈求降福;另一方面又不甘于自然的摆布,不懈抗争,把最威严、铿锵的咒语念给鬼怪,胁迫神灵。这矛盾双方的相互消长,使人类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打上了它的烙印。古代农事诗也是如此,祭祀的媚词、巫术的咒语和揣度神意的卦爻辞,都是农事诗诞生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农事诗 起源
下载PDF
论《诗经》雅、颂中农事诗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阳勤 《船山学刊》 2005年第3期148-150,共3页
雅、颂中农事诗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有一定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经》 农事诗 史料价值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论“南宋中兴三大诗人”农事诗中的图画美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名党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7-91,共5页
“南宋中兴三大诗人”的农事诗,融诗情和画意于一体,呈现出“诗中有画”“以画为诗”的创作特质。透视其文本,取景上,他们选择自然生物、农业田地、生产劳动场面、农家生活场所;构图上,他们讲究主次分明、虚实结合、透视融入;技法方面,... “南宋中兴三大诗人”的农事诗,融诗情和画意于一体,呈现出“诗中有画”“以画为诗”的创作特质。透视其文本,取景上,他们选择自然生物、农业田地、生产劳动场面、农家生活场所;构图上,他们讲究主次分明、虚实结合、透视融入;技法方面,他们主要运用色彩对比、富于动感、工笔抒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中兴三大 农事诗 图画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