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与稻田新三熟制的农产品服务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定辉 朱钟麟 +1 位作者 胡世忠 陈永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6-20,共5页
 四川省传统稻田种植模式为稻麦(油)轮作,中稻收后到小麦、油菜播栽前尚有2个月左右的休闲期,该时段的温光时资源占全年的20%左右,利用潜力大。经多年研究集成了以秸秆覆盖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水稻-蔬...  四川省传统稻田种植模式为稻麦(油)轮作,中稻收后到小麦、油菜播栽前尚有2个月左右的休闲期,该时段的温光时资源占全年的20%左右,利用潜力大。经多年研究集成了以秸秆覆盖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水稻-蔬菜-小麦”、“水稻-秋马铃薯-油菜”、“水稻-蔬菜-春马铃薯”稻田新三熟种植模式,对三种新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稻田新三熟显著提高了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稻-芋/油”三熟新模式比传统“稻-油”两熟模式的生产力提高115.2%,产值达到42218.4元/a;“稻-菜-麦”和“稻-菜-芋”三熟新模式分别比传统“稻-麦”两熟模式生产力提高92.3%、168.3%,周年公顷产值达到35798.9元、49952.2元;“稻-油”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与传统“稻-油”农作模式相比,虽然生产力相当,但由于降低了生产成本,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增加904.0元,增加8.7%,“稻-麦”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与传统“稻-麦”农作模式相比,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增加5341.5元,增加57.5%;“稻-芋/油”三熟新模式比传统“稻-油”和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分别增加18006.2元、17102.2元;“稻-菜-麦”和“稻-菜-芋”三熟新模式分别比传统“稻-麦”两熟模式农产品服务价值增加16835.5元、25063.8元,比保护性耕作模式分别增加11494.0元、19722.3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新三熟 秸秆覆盖 农产品服务价值
下载PDF
地震灾区稻田水改旱种植模式对农产品服务价值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
作者 陈尚洪 陈红琳 +3 位作者 沈学善 王昌桃 刘定辉 吴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9期89-93,共5页
针对"5.12"地震灾区稻田干旱缺水问题,在大田条件下,设小麦/春玉米//甘薯、小麦/春玉米/大豆、小麦//绿肥-春玉米/大豆、小麦-夏玉米和冬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5个水改旱种植模式,研究水改旱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周年粮... 针对"5.12"地震灾区稻田干旱缺水问题,在大田条件下,设小麦/春玉米//甘薯、小麦/春玉米/大豆、小麦//绿肥-春玉米/大豆、小麦-夏玉米和冬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5个水改旱种植模式,研究水改旱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周年粮食产量、农产品服务价值与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与稻田传统水稻-小麦模式相比,地震灾后实施水改旱新模式周年原粮产量增加1.55%~24.20%;水改旱2年后10~20cm土层容重增加7.69%~13.85%,且水改旱间套作种模式大于轮作模式;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1.48%~28.16%,有效磷含量提高181.72%~436.56%,速效钾含量提高42.47%~157.68%。种植模式和年际间农产品服务价值差异显著,其中,小麦-玉米模式增产潜力大、成本低、适宜规模化生产,可作为地震灾后稻田水改旱应急种植模式;但地震发生2年后,应全面恢复发展水稻-小麦水旱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水改旱 种植模式 农产品服务价值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