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至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作物分布与种植结构变迁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黄正林
-
机构
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
-
出处
《古今农业》
2007年第1期84-99,83,共17页
-
基金
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研究"(批准号:06BZS03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黄河上游区域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不仅地域广袤而且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状态,不论地形、地貌、水系,还是温度、气候、降雨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农作物种植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地理特征,即黄河上游区域以耐干旱的农作物为主。在传统农作物中,小麦、糜子、谷子、豆类是黄河上游区域分布最广泛的作物,不论其分布范围还是品种数量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大约明末时期开始到清朝乾、嘉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但变化十分缓慢。晚清以后,玉米、马铃薯、棉花、蚕桑开始大面积引种,加速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主要标志就是玉米、马铃薯广泛种植,而且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主要食粮。随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农作物商品化的进程也加快了,一些农作物成为种植区农民的主要副业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
关键词
黄河上游区域
农作物地理分布
结构变迁
-
Keywords
The Upper Reach of Yellow Rive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rops, Change of Structure.
-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