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民俗医疗手段的农区蒙古族朝圣习俗——以烟台营子村慢性病老人群体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东北农区蒙古族于近年来复兴了远赴五台山朝圣的习俗,围绕着朝圣习俗当地信徒诞生了一系列诸如明确生死观、灵验治疗等宗教体验。朝圣行为被慢性病老人群体视为民俗医疗手段,被村落舆论评为孝道,被患病老人子女视为必须遵从的民俗控制手... 东北农区蒙古族于近年来复兴了远赴五台山朝圣的习俗,围绕着朝圣习俗当地信徒诞生了一系列诸如明确生死观、灵验治疗等宗教体验。朝圣行为被慢性病老人群体视为民俗医疗手段,被村落舆论评为孝道,被患病老人子女视为必须遵从的民俗控制手段,多种因素促成的朝圣行为构成了朝圣习俗在农区蒙古族人群中得以长期存在的民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蒙古族 民俗医疗 朝圣习俗 慢性病老人
下载PDF
生态民俗视野中的农区蒙古族民间语言——以烟台营子村为例
2
作者 王志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9-43,共5页
辽宁西部蒙古贞地区的农区蒙古族在近百余年间经历了从游牧生计方式到农耕生计方式的转换。农区蒙古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语言发生了历时性的变化,从蕴含了生态意蕴的农谚到具有深厚生态特质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民间语言映射出该区... 辽宁西部蒙古贞地区的农区蒙古族在近百余年间经历了从游牧生计方式到农耕生计方式的转换。农区蒙古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语言发生了历时性的变化,从蕴含了生态意蕴的农谚到具有深厚生态特质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民间语言映射出该区域农耕文化生态民俗价值观的建构,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农区蒙古族从游牧民到农耕民的细微而深刻的文化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蒙古族 生态民俗 民间语言 日常生活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民俗学互文性理论视野中的文学平行本质——以辽宁西部农区蒙古族的巴拉根仓故事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曲 王志清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6-79,共4页
互文性作为一个分析工具,用来解释包括民间口承叙事在内的具体民俗事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民俗学互文性理论解析辽宁西部蒙古族巴拉根仓故事中"一幅寿联"、"骆驼山风水传说"等故事素的内部关系与外部联系,深度... 互文性作为一个分析工具,用来解释包括民间口承叙事在内的具体民俗事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民俗学互文性理论解析辽宁西部蒙古族巴拉根仓故事中"一幅寿联"、"骆驼山风水传说"等故事素的内部关系与外部联系,深度论证了在民族文学比较中"文学平行本质"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互文性 文学平行本质 农区蒙古族
下载PDF
农区蒙古族的蒙语传承与民族意识养成——辽宁西部阜新地区烟台营子村的语言生活民族志
4
作者 王志清 陈曲 《西部蒙古论坛》 2011年第1期45-50,128,共9页
烟台营子村是一个青少年群体多转用汉语的蒙古族聚居村落,当下村落生活中存在蒙古族儿童学习蒙语倍感困难、青年群体自觉学习蒙语的现象,在涉及族群认同的语言态度方面,村民们集体地形成"蒙语为母语"的共识。与遭遇的蒙语传... 烟台营子村是一个青少年群体多转用汉语的蒙古族聚居村落,当下村落生活中存在蒙古族儿童学习蒙语倍感困难、青年群体自觉学习蒙语的现象,在涉及族群认同的语言态度方面,村民们集体地形成"蒙语为母语"的共识。与遭遇的蒙语传承困境对比,村民们的民族意识并未式微,在民俗生活中体现出根基论族群认同的特点,在与外界的互动关系中呈现出工具论认同的倾向。蒙语的传承与民族意识的养成过程构成了农区蒙古族村落的语言生活民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蒙古族 蒙语传承 民族意识 族群认同 民族志
全文增补中
时变俗移:从春节的娱乐活动看农区蒙古族的文化变迁——以烟台营子村近年来的春节娱乐活动为例
5
作者 王志清 陈曲 《西部蒙古论坛》 2011年第4期82-89,125,共9页
近年来在辽宁省西部的蒙古族聚居村落——烟台营子村的春节娱乐活动中,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文艺逐渐式微,而在蒙古族村民进城市打工等生计方式的变更,当地蒙古语言失语现象严重、蒙古族"载歌载舞载酒"的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近年来在辽宁省西部的蒙古族聚居村落——烟台营子村的春节娱乐活动中,蒙古族传统的民间文艺逐渐式微,而在蒙古族村民进城市打工等生计方式的变更,当地蒙古语言失语现象严重、蒙古族"载歌载舞载酒"的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大众文化在村落中强势兴起。农区蒙古族春节的娱乐活动呈现出传统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此消彼长、杂糅并存的表象。从民族学的视角审视村落当下的春节娱乐活动,剖析农区蒙古族文化变迁的特点,提出文化自觉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蒙古族 民间文艺 大众文化 文化变迁 文化自觉
全文增补中
论冀蒙辽交界地区的民族关系——兼评王志清《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
6
作者 逯宏 《西部蒙古论坛》 2012年第1期76-80,127-128,共9页
冀蒙辽交界地区在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五千多年前的红山诸文化遗址,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共同起点,也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同根同源的关键证据。但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毕竟差异很大,各民族间和谐稳定... 冀蒙辽交界地区在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五千多年前的红山诸文化遗址,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共同起点,也是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同根同源的关键证据。但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毕竟差异很大,各民族间和谐稳定、包容共存的局面不会一蹴而就。王志清的《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一书,以辽西地区一个蒙古族村落为个案,是探讨该地区的民族问题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蒙辽交界地区 红山文化 民族关系 《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
全文增补中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农区蒙古族族群认同与少数民族村落文化建设——以烟台营子村为个案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农区蒙古族的村落生活属于日常生活范畴,日常生活有其内在结构和基本图式及一般运行机制。以烟台营子村为例,深度剖析农区蒙古族凝结着族群认同意识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如何认识现代化及少数民族村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农区蒙古族 族群认同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从日常生活视角看烟台营子村蒙古族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
8
作者 王志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农区蒙古族的村落生活属于日常生活范畴,蒙古族村民即为日常生活主体,日常生活有其内在结构和独特性。以烟台营子村为例,从日常生活视角深度剖析蒙古族村民凝结了根基性与工具性的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强调少数民族结合日常生活的特点确... 农区蒙古族的村落生活属于日常生活范畴,蒙古族村民即为日常生活主体,日常生活有其内在结构和独特性。以烟台营子村为例,从日常生活视角深度剖析蒙古族村民凝结了根基性与工具性的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强调少数民族结合日常生活的特点确立文化自觉意识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蒙古族 族群认同 日常生活经验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