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承包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及其协调——基于政策演进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祝天智 阎辞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农地承包制度发展中的固有矛盾,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研究农地承包制度中这一矛盾的协调意义重大。从政策演进的视角揭示农地承包制度发展进程中公平与效率矛盾的表现及变化,分析矛盾原因并探索缓和矛盾的...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农地承包制度发展中的固有矛盾,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研究农地承包制度中这一矛盾的协调意义重大。从政策演进的视角揭示农地承包制度发展进程中公平与效率矛盾的表现及变化,分析矛盾原因并探索缓和矛盾的有效对策。结果表明:在农地承包制度演进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以土地细碎化、人地关系不匹配等形式存在于分配、流转、承包期及权利划分制度安排中,并呈现长期存在的趋势。这一结果的产生根源在于"公平-效率"的内生矛盾属性,并受到初始效率路径、城市容纳有限、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受限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矛盾,需要采取转变发展思路、完善城市保障制度、推广土地流转等措施加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承包制度 公平与效率 政策演进
下载PDF
农地承包制度改革的公平维度与效率维度——从价值追求到制度改进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6,共4页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深化改革,不得突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底线。为了使土地承包制度的归属得以实现,应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土地价值的收益机制,可实现土地承包制度的分配公平。权利流转体现了土地承包制度的效率诉求,其中的转...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深化改革,不得突破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底线。为了使土地承包制度的归属得以实现,应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土地价值的收益机制,可实现土地承包制度的分配公平。权利流转体现了土地承包制度的效率诉求,其中的转包制度应予修正。为了提升农地利用效率,应尽快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在承包地分配、调整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问题上,应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承包制度 农地改革 公平维度 效率维度
原文传递
“三权分置”下深化农地承包权制度改革刍议
3
作者 刘刚 赵文新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77,共3页
农地承包权制度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实现形式,是落实农地"三权分置"的关键环节。但是,现有的农地承包权制度并没有与农地"三权分置"完全适配,亟待深化改革。要通过形成更为公平的承包集体土地资格制度,形成... 农地承包权制度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实现形式,是落实农地"三权分置"的关键环节。但是,现有的农地承包权制度并没有与农地"三权分置"完全适配,亟待深化改革。要通过形成更为公平的承包集体土地资格制度,形成家庭承包经营与多种承包权实现形式并存制度,形成起点与期限明确的承包权长久不变制度,形成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农地承包权激励制度,形成规范明确农地承包权退出后续制度等,来进一步深化农地承包权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地承包制度 深化改革
下载PDF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4
作者 陈发桂 《法制与经济》 2008年第8期101-103,105,共4页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当前所遭遇的最大困境是: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实现农民平均占有田地的制度依据,又面临着农村土地三十年以及更长期的顺延、不调田的现实矛盾。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无论是重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出...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当前所遭遇的最大困境是: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实现农民平均占有田地的制度依据,又面临着农村土地三十年以及更长期的顺延、不调田的现实矛盾。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无论是重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模式还是成都试点"土地换身份"模式,都无法有效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中的矛盾。具体的对策应当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通过集体土地股权化转化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畅通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所遭遇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承包经营制度 改革困境 对策
下载PDF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职能异化与回归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义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当前,在我国各地广泛实施的农地承包制度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不能适应二元经济结构变迁的现实,农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就业与收入职能不断弱化,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滞后。安徽省肥东县农村的31户农户调研... 当前,在我国各地广泛实施的农地承包制度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不能适应二元经济结构变迁的现实,农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就业与收入职能不断弱化,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滞后。安徽省肥东县农村的31户农户调研数据表明:从公平与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回归农地生产要素这一根本职能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因此,可以尝试"以土地换保险"的办法回归农地的根本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承包制度 农民就业 社会保障 二元经济
下载PDF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关系
6
作者 苑承丽 于欣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年第8期31-32,共2页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针对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和破解"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和统筹城乡发展既相互推进又相互制约。统筹城乡发展为农地承包经营...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针对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和破解"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和统筹城乡发展既相互推进又相互制约。统筹城乡发展为农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环境,农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改革是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推动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彤华 李鹏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3,共2页
坚持在现有土地制度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在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历史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1年的发端... 坚持在现有土地制度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在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历史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1年的发端期,1982-1986年的初步形成期,1987-1995年的正式确立期,1995年至今的发展完善期。文章对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循着"明晰农村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民土地收益权、丰富农民土地处分权"的改革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历史演进 深化改革
下载PDF
农村人口变动与土地制度实践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19
8
作者 龚为纲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6期107-115,共9页
本文在简要回顾2005年前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为核心内容的农地承包政策后,通过数据分析指出,在有些区域土地大调整一直在制度化进行,中国土地制度的实践形态在不同的区域差异显著。在土地实践形态既定的情况下,人口变... 本文在简要回顾2005年前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为核心内容的农地承包政策后,通过数据分析指出,在有些区域土地大调整一直在制度化进行,中国土地制度的实践形态在不同的区域差异显著。在土地实践形态既定的情况下,人口变动导致各省无地人口的情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农地承包制度 土地调整 无地人口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历程与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刚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5,共8页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历程,检讨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规律,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农地"三权分置"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承包权制度的演化主要经历了萌发、形成、稳定化、明晰化与制度延伸、全...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历程,检讨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规律,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农地"三权分置"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承包权制度的演化主要经历了萌发、形成、稳定化、明晰化与制度延伸、全面深化五个发展阶段。在农地承包权制度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统一、当代中国的特殊性与市场经济一般性相统一、以农民权益为中心与国家利益实现相统一的五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开放 农地承包制度 演化 历程 规律
原文传递
农地制度约束与我国家庭农场的长期经营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汉超 苏昕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27,共10页
在我国小农户承包农地制度下,家庭农场农地流转关系具有长期不稳定性,农场要长期经营下去,必须有更高的单位农地净收益才能维持长期稳定农地流转关系。本文通过对家庭农场规模经济原理剖析认为,在小农户也可利用土地托管、农业服务市场... 在我国小农户承包农地制度下,家庭农场农地流转关系具有长期不稳定性,农场要长期经营下去,必须有更高的单位农地净收益才能维持长期稳定农地流转关系。本文通过对家庭农场规模经济原理剖析认为,在小农户也可利用土地托管、农业服务市场等提高经济效率背景下,家庭农场仅通过扩大农地规模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不能保证单位农地更高净收益,必须通过规模经济基础条件全面建设以同时深化横向规模经济、纵向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才能形成单位农地更高净收益,建立长期经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承包农地制度 农地租赁关系 规模经济优势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Rual Migrant Workers' Willingness to Have Urban Hukou and the Choice of Urbanization Path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11
作者 张翼 《China Economist》 2011年第6期44-57,共14页
Based on the empirically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 in 2010 in China, the study found. (1)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were not willing to convert their rural house... Based on the empirically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 in 2010 in China, the study found. (1)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were not willing to convert their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nongye hukou) to an urban or non-rural registration Orei nong hukou). If they were required to return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rights as precondition, only lOper cent were willing to be urban citizens. (2) For the small proportion of migrant workers who were willing to convert their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o urba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obtaining access to better education an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education for their children' is the major incentive. (3) The primary reason for retaining a rural hukou, on the other hand, is to keep their rural contract land. (4) Finall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who were born before 1980 and those after 1980, in term of the attitude toward converting rural hukou to urban hukou.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drew from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government should choose the path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long term residence in the towns and cities' instead of the path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 2)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should be converted into urban citizens without being forced to give up their contact land. 3)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equal weight in policy making to the migrant workers born before 1980 and those born after 1980. Therefore, the policy emphasis of deepening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s and social welfare"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hould not be strengthened any lo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migrant worker URBANIZATION in-depth urbanization willingness to have urban hukou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