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代中国首所高等农学堂考
1
作者
赵师红
《高等农业教育》
2008年第10期11-13,共3页
对于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农学堂,长久以来学界对此众说纷纭。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应为主要考订依据,同时还应对有争议的各学堂具体情况一一考证,来确定我国高等农学堂之肇端。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首所
高等
农学堂
考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海垦牧农学堂析疑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炅
《江苏地方志》
2001年第4期39-41,共3页
近年来研究张謇办教育的文章一般均认为1902年张謇创建通海垦牧公司农学堂,且以此作为张謇兴南通农业职业教育之始。《江苏省志·教育志》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次年,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附设农学堂,为农垦培养人才”。...
近年来研究张謇办教育的文章一般均认为1902年张謇创建通海垦牧公司农学堂,且以此作为张謇兴南通农业职业教育之始。《江苏省志·教育志》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次年,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附设农学堂,为农垦培养人才”。《大生系统企业史》记述:“光绪二十七年五月,通海垦牧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附设之农学堂也同时宣告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通海垦牧公司
农学堂
《江苏省志·教育志》
农
业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学新法”与晚清农学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尹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7,171,共6页
1893年《万国公报》举办征文活动,由贝德礼著,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力译述的《农学新法》一文,应此次征文而出。新法形塑了时人对农学的印象,获得朝廷的认可。张之洞兴办武昌农学堂,但因农务化学之质,成效并不显著。虽未造就农业人才的层...
1893年《万国公报》举办征文活动,由贝德礼著,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力译述的《农学新法》一文,应此次征文而出。新法形塑了时人对农学的印象,获得朝廷的认可。张之洞兴办武昌农学堂,但因农务化学之质,成效并不显著。虽未造就农业人才的层出不穷,农学新法促成了学问风气的转变,反映和影响了清季农政的内容,显示了社会变动的历史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
学新法
农学堂
晚清
农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清末贵州农业教育的产生与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恩元
朱良津
胡腊芝
《古今农业》
1994年第2期59-63,共5页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多地少,文化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低下。 清朝晚期,在全国提倡新学和创办新式教育浪潮的推动下,贵州不断出现一些近代新式的专业学校,其中也包括专门传授农学的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贵州巡抚林绍年首创贵...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多地少,文化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低下。 清朝晚期,在全国提倡新学和创办新式教育浪潮的推动下,贵州不断出现一些近代新式的专业学校,其中也包括专门传授农学的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贵州巡抚林绍年首创贵州第一所农业学校——“贵州蚕桑学堂”。从此,贵州开始产生了农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农
业
贵州省
农
业教育
农
业学校
农学堂
康有为
专业学校
省博物馆
林学
十九世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末农村高等教育需求及其满足情况
被引量:
1
5
作者
申培轩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12,共4页
清末时期,中国国民认识到了农村高等教育需求,并通过设立农学堂,建立农业教育制度等措施满足农村高等教育需求,但清末高等教育由于办学目标、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缺陷而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表现为较弱的适应性,这正是当今我国高等...
清末时期,中国国民认识到了农村高等教育需求,并通过设立农学堂,建立农业教育制度等措施满足农村高等教育需求,但清末高等教育由于办学目标、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缺陷而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表现为较弱的适应性,这正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应汲取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时期
农
村
高等教育
农学堂
农
业教育制度
教育需求
办学目标
师资
教学内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及其影响
6
作者
苑朋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41,共5页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是在清政府推行教育新政及山东农业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由山东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以及乡村士绅积极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论教育体制上,还是教学内容上,当时山东的农业教育都大不同于旧式教育,已具有了...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是在清政府推行教育新政及山东农业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由山东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以及乡村士绅积极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论教育体制上,还是教学内容上,当时山东的农业教育都大不同于旧式教育,已具有了近代性质。山东农业教育的开展,不仅开农业教育教学一代新风,而且对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局限性也明显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山东
农学堂
农
业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蚕桑业略述
7
作者
苑朋欣
《古今农业》
2002年第3期60-62,共3页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蚕桑业的发展和变化是非常突出的,但目前仍然没有专文论及,本文试作尝试。 直隶地区蚕桑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蚕桑生产。此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在全国都居于显著地位。明中叶以后。...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蚕桑业的发展和变化是非常突出的,但目前仍然没有专文论及,本文试作尝试。 直隶地区蚕桑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蚕桑生产。此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在全国都居于显著地位。明中叶以后。棉花的推广使得直隶的蚕桑业发生了根本变化,棉业逐渐排挤了蚕桑业。历史进入清代,直隶的蚕桑业更为衰落。这中间清政府虽也曾下令奖励栽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时期
蚕桑业
清政府
蚕桑生产
平谷县
《东方杂志》
讲习所
发展和变化
农学堂
养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中国首所高等农学堂考
1
作者
赵师红
机构
浙江大学
出处
《高等农业教育》
2008年第10期11-13,共3页
文摘
对于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农学堂,长久以来学界对此众说纷纭。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应为主要考订依据,同时还应对有争议的各学堂具体情况一一考证,来确定我国高等农学堂之肇端。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首所
高等
农学堂
考证
Keywords
Modern China
the first
the higer agricultural college
to investigate
分类号
G649.2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海垦牧农学堂析疑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炅
出处
《江苏地方志》
2001年第4期39-41,共3页
文摘
近年来研究张謇办教育的文章一般均认为1902年张謇创建通海垦牧公司农学堂,且以此作为张謇兴南通农业职业教育之始。《江苏省志·教育志》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次年,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附设农学堂,为农垦培养人才”。《大生系统企业史》记述:“光绪二十七年五月,通海垦牧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附设之农学堂也同时宣告成立。
关键词
张謇
通海垦牧公司
农学堂
《江苏省志·教育志》
农
业教育
分类号
S-4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学新法”与晚清农学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尹蒂
机构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7,17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项目号10&ZD076)
文摘
1893年《万国公报》举办征文活动,由贝德礼著,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力译述的《农学新法》一文,应此次征文而出。新法形塑了时人对农学的印象,获得朝廷的认可。张之洞兴办武昌农学堂,但因农务化学之质,成效并不显著。虽未造就农业人才的层出不穷,农学新法促成了学问风气的转变,反映和影响了清季农政的内容,显示了社会变动的历史走向。
关键词
农
学新法
农学堂
晚清
农
学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清末贵州农业教育的产生与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恩元
朱良津
胡腊芝
机构
贵州省博物馆
出处
《古今农业》
1994年第2期59-63,共5页
文摘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多地少,文化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低下。 清朝晚期,在全国提倡新学和创办新式教育浪潮的推动下,贵州不断出现一些近代新式的专业学校,其中也包括专门传授农学的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贵州巡抚林绍年首创贵州第一所农业学校——“贵州蚕桑学堂”。从此,贵州开始产生了农业教育。
关键词
贵州
农
业
贵州省
农
业教育
农
业学校
农学堂
康有为
专业学校
省博物馆
林学
十九世纪
分类号
G725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末农村高等教育需求及其满足情况
被引量:
1
5
作者
申培轩
机构
山东财政学院高教所
出处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12,共4页
文摘
清末时期,中国国民认识到了农村高等教育需求,并通过设立农学堂,建立农业教育制度等措施满足农村高等教育需求,但清末高等教育由于办学目标、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缺陷而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表现为较弱的适应性,这正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应汲取的教训。
关键词
清末时期
农
村
高等教育
农学堂
农
业教育制度
教育需求
办学目标
师资
教学内容
Keywords
in the late Qing Dynusty
rural
higher education
need
分类号
G649.2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及其影响
6
作者
苑朋欣
机构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41,共5页
文摘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是在清政府推行教育新政及山东农业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由山东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以及乡村士绅积极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论教育体制上,还是教学内容上,当时山东的农业教育都大不同于旧式教育,已具有了近代性质。山东农业教育的开展,不仅开农业教育教学一代新风,而且对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局限性也明显存在。
关键词
清末
山东
农学堂
农
业教育
分类号
K25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蚕桑业略述
7
作者
苑朋欣
机构
临沂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出处
《古今农业》
2002年第3期60-62,共3页
文摘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蚕桑业的发展和变化是非常突出的,但目前仍然没有专文论及,本文试作尝试。 直隶地区蚕桑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蚕桑生产。此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在全国都居于显著地位。明中叶以后。棉花的推广使得直隶的蚕桑业发生了根本变化,棉业逐渐排挤了蚕桑业。历史进入清代,直隶的蚕桑业更为衰落。这中间清政府虽也曾下令奖励栽桑,
关键词
清末新政时期
蚕桑业
清政府
蚕桑生产
平谷县
《东方杂志》
讲习所
发展和变化
农学堂
养蚕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代中国首所高等农学堂考
赵师红
《高等农业教育》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通海垦牧农学堂析疑
陈炅
《江苏地方志》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学新法”与晚清农学
李尹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清末贵州农业教育的产生与影响
刘恩元
朱良津
胡腊芝
《古今农业》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清末农村高等教育需求及其满足情况
申培轩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及其影响
苑朋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蚕桑业略述
苑朋欣
《古今农业》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