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悲剧情境之农山心境
1
作者 顾素芝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10期14-15,共2页
农山心境是一种登高远望而悲从中来的情境,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其中游子怀乡、志士失意、男女相思题材的诗歌中尤为突出。
关键词 农山心境 古典诗歌 游子怀乡 志士失意 男女相思
下载PDF
《登幽州台歌》与“农山心境”
2
作者 蒋清宇 李山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7年第11期74-77,共4页
陈子昂名作《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古代士人登高传统和“农山心境”直接影响的产物。自先秦起,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了登高作赋的传统,作品多感慨怀悲,这种登高而悲的心境即为“农山心境”。《登幽州台歌》的创作受“农山心境”的影响,... 陈子昂名作《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古代士人登高传统和“农山心境”直接影响的产物。自先秦起,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了登高作赋的传统,作品多感慨怀悲,这种登高而悲的心境即为“农山心境”。《登幽州台歌》的创作受“农山心境”的影响,但赋予了“农山心境”新内涵——陈子昂消解了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直接表达出了面向宇宙间命运主宰的心声诉求。《登幽州台歌》的创作也与陈子昂北征契丹不得重用的个人遭遇有关,幽州台和燕赵故地君臣遇合的众多典故引起了陈子昂对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幽州台歌》 农山心境 登高 怀才不遇 家国之思
下载PDF
“农山心境”说:“登高望远”类文学作品教学初探--以《登岳阳楼》(其一)课堂教学为例
3
作者 杭起义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8年第11期5-8,共4页
"农山心境"指的是一种因为登高望远而愁从衷来的文学情境,为钱锺书在《管锥编》中首次揭示,其基本内涵是"登高远望,使人心瘁",产生的原因是"有求而不致,有待而不至"。"农山心境"说以其极具悲... "农山心境"指的是一种因为登高望远而愁从衷来的文学情境,为钱锺书在《管锥编》中首次揭示,其基本内涵是"登高远望,使人心瘁",产生的原因是"有求而不致,有待而不至"。"农山心境"说以其极具悲剧意味的普世情怀,为我国文学增辟了意境,丰富了文艺学、美学理论,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课例即以"农山心境"说为主题,旨在教会学生鉴赏此类"登高望远"之作,并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作了粗浅的尝试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山心境 登高望远 悲剧意味 文化传承
下载PDF
论“登高望远”意象的生命内涵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维城 《中国韵文学刊》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登高望远"意象起自宋玉《高唐赋》;"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后来刘向《说苑》又记载孔子登农山而叹云:"登高望下,使人心悲。"这一意象经过魏晋时期生命意识的觉醒,到唐初表现为"忧生之嗟"... "登高望远"意象起自宋玉《高唐赋》;"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后来刘向《说苑》又记载孔子登农山而叹云:"登高望下,使人心悲。"这一意象经过魏晋时期生命意识的觉醒,到唐初表现为"忧生之嗟",其内涵是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形成了外优离别而内忧生命的双重结构,到宋代又找到了宋词这一合适载体。这一意象形态是一个由物到心、由空间到时间的动态过程,其审美表现是崇高。渴望建功立业的用世者表现为"农山心境",珍惜生命的出世者表现为"宋玉悲凉"。前者表现向上的情感,要把自己提升到与外物同等伟大的境地;后者表现个体的尊严,要求生命的自由与对精神家园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高望远 宋玉悲凉 农山心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