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农业立法与农本经济的回光
1
作者 孙月红 吴兴南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4-79,共6页
关键词 清代 农业立法 农本经济 垦荒者 水利工程
下载PDF
中西封建社会农本经济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军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8-90,共3页
农本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由于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的不同,中国和西欧封建农本经济在土地所有制、农奴(农民)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的地主制经济具有顽强的自我再生能力和韧性,结构异常稳固,... 农本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由于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的不同,中国和西欧封建农本经济在土地所有制、农奴(农民)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的地主制经济具有顽强的自我再生能力和韧性,结构异常稳固,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能长期延续下去的原因。西欧的领主制经济则缺乏弹性与活力而易于瓦解,有利于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欧 封建社会 农本经济
下载PDF
论农本经济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3
作者 程延军 杜海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0-112,共3页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本经济社会,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不能不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文章通过与游牧民族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论证了这种内向的、封闭的和落后的经济形态对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价值趋向即一定的神秘化及异化性倾向,即由...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本经济社会,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不能不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文章通过与游牧民族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论证了这种内向的、封闭的和落后的经济形态对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价值趋向即一定的神秘化及异化性倾向,即由礼治精神、宗法家族制度和专制皇权下的中央集权等法律精神的影响,以及农本经济下所形成的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本经济 游牧经济 传统法律 法律制度
下载PDF
论农本经济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4
作者 程延军 杜海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64-166,共3页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本经济社会,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不能不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文章通过与游牧民族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论证了这种内向的、封闭的和落后的经济形态对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价值趋向即一定的神秘化及异化性倾向,即由...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本经济社会,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不能不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文章通过与游牧民族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论证了这种内向的、封闭的和落后的经济形态对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价值趋向即一定的神秘化及异化性倾向,即由礼治精神、宗法家族制度和专制皇权下的中央集权等法律精神的影响,以及农本经济下所形成的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本经济 游牧经济 传统法律 法律制度
下载PDF
区域企业家经济文化与企业家群体生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学敏 王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80,共4页
区域企业家群体在传统农本文化向现代企业家经济文化转变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同时,区域企业家群体的生成得益于区域企业家经济的文化氛围,区域企业家经济文化决定了区域企业家群体生成的速度与数量。因此,二者是共生的关系。
关键词 农本经济文化 企业家经济文化 企业家群体
下载PDF
重商和抑商——重农本到重商何以会发生在西欧而非中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涛 《学习月刊》 2009年第16期23-24,共2页
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本质表现就是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渐渐让位于商业.在此基础上西方才有后来为之自豪的工业文明。中国传统社会虽然有很多为后人称道的农业文明.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其社会滞于封建农本经济二千余年而未有大改... 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本质表现就是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渐渐让位于商业.在此基础上西方才有后来为之自豪的工业文明。中国传统社会虽然有很多为后人称道的农业文明.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其社会滞于封建农本经济二千余年而未有大改变.在此期间.商业在始终处于被压制地位。关于农业和商业在中西社会中的地位.国内权威剖析当属吴于廑先生的《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下称《农本与重商》)。先生开篇即点明题旨:一、亚欧大陆东西方的封建农本经济都重农抑商.都是耕织结合的自足经济.但西方封建农本经济有其可注意的特点:二、由农本而重商的变化最初发生在西欧.变化起因于农本经济的内部.商业和城市经济由封建农本经济的附庸发展为它的对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重农抑商 重商 西欧 农本经济 社会本质 农业文明 中国传统社会
下载PDF
从消费视角看世界历史农本向重商的转变
7
作者 李新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6,共7页
西欧从农本向重商的转变是世界历史演进中的一大转折点。从消费视角来看,农本向重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消费性质、消费主体、消费品种类和奢侈消费观念的变化上。消费增长的基础是生产力的提升,但消费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变革、重商主义的... 西欧从农本向重商的转变是世界历史演进中的一大转折点。从消费视角来看,农本向重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消费性质、消费主体、消费品种类和奢侈消费观念的变化上。消费增长的基础是生产力的提升,但消费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变革、重商主义的诞生和社会的转型。消费视角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历史研究的多元维度,深化了对重商主义的认识,为当今我国消费社会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农本经济 重商主义
下载PDF
传统“义务本位”观的法律文化解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程延军 杜海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8-92,共5页
“义务本位”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观念。它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有产物,并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逐步深入到民众的观念中。“义务本位”观念之所以产生并能够支配人们的思想之久远,有着其历史和观念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拟就“义... “义务本位”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观念。它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有产物,并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逐步深入到民众的观念中。“义务本位”观念之所以产生并能够支配人们的思想之久远,有着其历史和观念等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拟就“义务本位”观念予以分析,并阐述这一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并探讨其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本位 法律文化 农本经济 启示
下载PDF
中国土地所有制问题浅议
9
作者 薛国中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中国古代似不曾有过游牧经济时代,早在商周封建时期就是农本经济社会。农本经济的主要因素是土地与耕种者农民,土地是人类生活资料出产之源,农民是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二者的关系如何,应该是历史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土地所有制 游牧经济 农本经济 生活资料 耕种者 农民 生产者 二者的关系
下载PDF
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3-17,共5页
英国农村工业化的开始也在于对农本经济中“织”的突破,但在生产原料来源、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利用等三方面较早地为乡村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英国的乡村工业化以毛纺织业为龙头,将农民家庭经济纳入英国独特的“家内制”... 英国农村工业化的开始也在于对农本经济中“织”的突破,但在生产原料来源、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利用等三方面较早地为乡村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英国的乡村工业化以毛纺织业为龙头,将农民家庭经济纳入英国独特的“家内制”乡村工业体系之中,并逐步扩大到其他工业部门。农村的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协调发展,成为各地区工业化的核心,形成一个个经济生活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化 小市镇 小城镇 英国农业 协调发展 农本经济 家内制 商人资本 工资劳动者 毛纺织业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四大商业观
11
作者 段奇明 《税务与经济》 1987年第4期58-63,共6页
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开端。在我国有所谓“殷人重贾”的传说,即从商代起,就有专门从事商业的商人了。商业从生产行业中分离出来,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加速了社会再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马克思说过... 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开端。在我国有所谓“殷人重贾”的传说,即从商代起,就有专门从事商业的商人了。商业从生产行业中分离出来,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加速了社会再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马克思说过:“商业对各种已有的,以不同形式主要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都或多或少地起着解体的作用。”因此,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客观上起着某种“解体的作用”的商业,将会给井然有序的封建秩序带来不安的商人,尤其会引起古代思想家们和统治阶级的注视。他们关于商业的思想,对商人的基本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商 商业观 商税 重商主义 秦始皇 自然经济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 商品经济 农本经济
下载PDF
14世纪末中英农民起义不同历史作用之比较
12
作者 路运洪 《许昌师专学报》 199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农民反抗斗争是封建制运行过程中固有矛盾的具体体现。但农民斗争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结构及在此结构下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文化心态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14世纪末 农民起义 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 商品经济 农本经济 庄园制 中国 英国
下载PDF
中国早期近代化的成败——对15—17世纪中国历史的再认识
13
作者 薛国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年第2期57-64,共8页
本文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出发,考察15—17世纪中国历史的进程。15~17世纪是世界历史由中世纪封建农本经济向近代重商经济的转变时期。在这一伟大转变中,东西方因具体条件不同,进程速缓不同,结果也不相同。但却具有共同的转变机制... 本文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出发,考察15—17世纪中国历史的进程。15~17世纪是世界历史由中世纪封建农本经济向近代重商经济的转变时期。在这一伟大转变中,东西方因具体条件不同,进程速缓不同,结果也不相同。但却具有共同的转变机制,这就是:有相当发展程度并作为近代化基础的农业;有相当发展程度的私营工商业及其必备资金与技术;有繁盛而广泛的海外贸易与国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近代化 中国历史 17世纪 再认 世界历史 农本经济 私营工商业 转变机制
全文增补中
从重商主义到工业主义
14
作者 周友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4年第3期96-102,共7页
16世纪起,欧洲各国都在重新寻求富国强邦之路。作为传统农本经济对立面的重商主义,提倡以商立国,对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过推波助澜的历史性作用,但重商主义没有把发展物质生产力摆在经济活动的中心地位上,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漠视... 16世纪起,欧洲各国都在重新寻求富国强邦之路。作为传统农本经济对立面的重商主义,提倡以商立国,对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过推波助澜的历史性作用,但重商主义没有把发展物质生产力摆在经济活动的中心地位上,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漠视,终于导致大多数重商主义国家的由盛转衰。作为重商主义对立面的重农主义,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农业的关注,表达了对农业变革的企盼,但它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也未能形成广泛和有影响的实际运动。英国成功地综合了两者之长而避其所短,在商业革命尤其是农业革命的基础上,通过工业革命而成为最富强的国家。一个国家真正富强的根基在于实现工业化。举起工业主义的旗帜,走英国的道路,是近代历史经过二三百年的探索之后得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商主义 工业主义 农业生产 物质生产力 16世纪 农本经济 以商立国 商品经济
全文增补中
大国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上)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乘旦 《紫光阁》 2006年第7期54-56,共3页
通过考察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回顾大国起落的过程,从而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参考。为什么从15世纪开始?因为在15、16世纪交接的时候世界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东方领先的地位开始下滑,西方则开始强大,... 通过考察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回顾大国起落的过程,从而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参考。为什么从15世纪开始?因为在15、16世纪交接的时候世界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东方领先的地位开始下滑,西方则开始强大,出现了一些“世界大国”,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西欧的社会形态发生了从农本经济向重商主义的转变,重商主义其实是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这种转变,西方一些小国变成了“世界大国”,它们将引导后来世界发展的潮流,因此在讲这些“大国”的兴衰史之前,首先要讲一讲什么是“世界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国” 兴衰史 中国 15世纪 世界格局 重商主义 国家发展 16世纪 农本经济 社会形态
原文传递
英国农村史研究三段论
16
作者 刘景华 廖凯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3期75-76,共2页
自中世纪以来的英国农村史,就其基本特征和研究重点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来认识。欧美学界对英国农村史研究的学术史,正好也循这三个历史时期而依时序展开为三阶段。中世纪:以土地和农民为中心史学界之所以对中世纪英国农村史感兴... 自中世纪以来的英国农村史,就其基本特征和研究重点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来认识。欧美学界对英国农村史研究的学术史,正好也循这三个历史时期而依时序展开为三阶段。中世纪:以土地和农民为中心史学界之所以对中世纪英国农村史感兴趣,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这是农本经济时代,是传统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在社会经济全局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当揭示这一时期农村各种经济社会制度和经济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社会 农本经济 经济社会制度 经济社会关系 中世纪英国 三段论 学术史 农村
原文传递
论日本城市城下町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凯 《世界历史》 1986年第11期23-33,共11页
城下町是存在于日本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形态。它是以领主城馆为中心,融武士集居区域、工商业区域、寺院神社为一体的封建城市。它在日本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初,作为各个地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城下町是存在于日本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形态。它是以领主城馆为中心,融武士集居区域、工商业区域、寺院神社为一体的封建城市。它在日本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初,作为各个地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城下町普遍兴起,压倒以至取代了其它类型的城市,而成为全国城市演变的主流,在数量、规模、作用上均占绝对优势。城下町化成为当时日本城市发展的显著趋势,出现了日本城市发展史上的城下町时代。据统计,在十七世纪,仅三万石以上的城下町就有二百三十五个,遍布全国。整个江户时代一万石以上的城下町(不管其兴废情况),共达四百五十二个,可见其发展之兴盛。城下町这种重要的城市类型,城下町化这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对日本城市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何种影响,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点考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手工业者 日本 工商业者 封建统治 城市发展史 封建城市 农本经济 武士 商业职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