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影响研究
1
作者 周建华 李美婷 李太创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家庭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假设,运用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量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照料对县乡村内短距离转移有促进效应,对县外市内、市外省内... 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家庭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假设,运用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量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照料对县乡村内短距离转移有促进效应,对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转移有牵制效应且距离越远牵制效应越明显。异质性研究表明,老年照料对男性劳动力转移兼具促进效应与牵制效应,已婚女性因偏好于近距离转移影响不明显;“夹心层”家庭子女牵制效应显著。鉴于此,应凝聚“依亲而居”社会合力,挖掘本地非农就业潜力,构建老年照料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缓解老年照料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照料 农村劳动力转移 空间距离
下载PDF
普惠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
2
作者 郑军 武翠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实现的目标,而普惠保险作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讨论其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普惠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与中介...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实现的目标,而普惠保险作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讨论其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普惠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普惠保险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普惠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会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水平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扩展研究发现,普惠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具有农业地位异质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异质性。在农业大省,普惠保险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非农业大省,普惠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低的地区,普惠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系数绝对值更大,即普惠保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保险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否降低了家庭金融脆弱性?
3
作者 李胜旗 梁丽华 《金融经济》 2024年第3期48-59,共12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能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在低消费家庭和未进行商业保险投保的家庭中,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作用更...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数据,实证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能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在低消费家庭和未进行商业保险投保的家庭中,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作用更强。经过替换解释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工具变量法等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提升收入、积累社会资本和缓解流动性约束等途径影响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能更显著地缓解存在金融脆弱性家庭的相对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家庭金融脆弱性 收入等级提升效应 社会资本积累效应 缓解流动性约束效应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4
作者 方亮 陈亮 刘璇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11,164,共10页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差距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使用VAR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认为...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差距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使用VAR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以及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基于此,需要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政策,发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示范效应,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与运用,落实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增长
下载PDF
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0,共6页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劳动力迁移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人口密度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东农村劳动力参与新就业形态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辛夷 李建春 +1 位作者 刘春朝 苑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质量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在乡村振兴中吸纳就业的作用,需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加快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政校企社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共同体,创新农村劳动力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方式和内容,开展数字化职业培训精准帮扶行动,营造更加优良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职业环境等,促进新形态就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 农村劳动力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数字素养、就业能力与非农就业 被引量:1
7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 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的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其非农就业,且对其非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正规就业。数字素养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学历匹配、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路径、丰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网络,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其非农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女性和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正规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低学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村劳动力 非正规就业 正规就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珺 张玉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事关民之根本,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缓和城乡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来源。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知识... 农村劳动力就业事关民之根本,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缓和城乡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来源。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劳动力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就业教育师资力量有限、就业扶持力度不足及就业保护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基于此,本文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 就业 社会稳定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兆林 王营营 +1 位作者 吕秋杭 吴月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起负向作用,该结论在使用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后依旧成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农户的...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起负向作用,该结论在使用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后依旧成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农户的身体素质以及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的接受度,这会削弱粮食生产劳动力供给,不利于粮食生产新技术的采用;社会化服务、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保障粮食产量;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在非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的农村地区以及兼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细碎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和稻谷生产中更为明显。据此,建议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老龄化 粮食生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最优农业规模、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经济效益
10
作者 冯娟娟 成采银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5-100,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下的最优农业规模。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规模对农业经济效益具有正向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显著...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下的最优农业规模。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规模对农业经济效益具有正向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对最优农业规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以2020年的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率为例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调节作用下,最优农业规模将会提高11.258亩/人,农业从业人员将减少6.274千万人。(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度、农村人口转移均对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机械化水平、灾情强度、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则对农业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胡焕庸线”以东,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最优农业规模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且作用效果明显高于全国整体水平;而在“胡焕庸线”以西,其调节效应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老龄化 最优农业规模 农业经济效益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自然灾害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基于风险与生计韧性的“推力-粘力”研究
11
作者 曾雪婷 安贤娟 +1 位作者 盛亦男 向华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6,共13页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威胁与冲击给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计带来了多重挑战。文章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自然灾害与生计韧性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推力-粘力”效应。一方面...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威胁与冲击给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计带来了多重挑战。文章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自然灾害与生计韧性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推力-粘力”效应。一方面,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验证了自然灾害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推力”作用。另一方面,分析灾害风险背景下农户生计韧性对降低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现象的“粘力”作用,旨在从自然环境角度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自然灾害不仅会减少农业净收入,同时也会提升相对剥夺感,两种因素产生同向的推力效应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而那些生活在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村劳动力会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2)新农合以及政府补贴等形式的生计韧性存在显著粘力,能够降低劳动力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冲击而外出就业的概率。(3)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以及农林病虫害导致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的现象更为明显。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对于长江不同河段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异质性。(4)受到灾害冲击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会选择短期外出就业,该时间效应受到人力资本、家庭抚养情况以及务工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气候变化与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需要及时在灾后给予经济支持与心理疏导,并发挥补助与社会保障的粘性作用,对于减缓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的倾向,稳定农民留乡就业,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村劳动力 外出就业 生计韧性 “推力-粘力”理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宁西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 高质量充分就业 农业农村
下载PDF
土地流转、农户创业和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13
作者 王朝晖 杨朝钦 杨国永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能够在保障农民工群体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缓解异地转移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厘清土地流转对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影响机制,基于2016、2018和2020年3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Tobit... 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能够在保障农民工群体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缓解异地转移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厘清土地流转对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影响机制,基于2016、2018和2020年3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T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该结果经过数据缩尾、替换变量、筛选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和消除自选择引起的内生性偏误后依旧保持可靠;农户创业在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农户人情支出对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作用路径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当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和扶持农户就近创新创业,正向引导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并且完善农村正规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劳动力 就近转移 农户创业 人情支出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论“数字赋能”与“数字负能”
14
作者 王影 尉京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0,共3页
数字乡村建设对当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喜与忧,探寻化解建设数字乡村与实现农村劳动力更好就业矛盾的着力点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梳理了数字乡村建设影... 数字乡村建设对当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剖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喜与忧,探寻化解建设数字乡村与实现农村劳动力更好就业矛盾的着力点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梳理了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农村劳动力的理论机理,并分别从岗位创造效应、人才磁吸效应、岗位替代效应与人才外溢效应四个视角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数字赋能”以及“数字负能”影响,提出了建设数字乡村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村劳动力 数字赋能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张楠 李文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4-131,共8页
农民就业及收入问题向来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数字经济的发展及随之带来的对高数字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及增加收入的机会。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20年数据,采用OLS... 农民就业及收入问题向来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数字经济的发展及随之带来的对高数字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及增加收入的机会。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20年数据,采用OLS模型分析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素养对提升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素养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提升作用表现出就业形式、性别方面的差异;(3)数字素养能够丰富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使其工资性收入提升;(4)数字素养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资本水平,进而促进其工资性收入提升。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增长,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应该通过完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数字素养主体性意识、完善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培育方案等措施加强农村劳动力数字素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村劳动力 工资性收入 共同富裕 数字乡村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西部地区12个省级面板数据
16
作者 周雪莹 彭艳婷 郭颖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3-31,共9页
基于2008—2022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DIFGMM模型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探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规模、非农... 基于2008—2022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DIFGMM模型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探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规模、非农产业发展和财政支持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和人均生产总值则起到缩小效应。因此,为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应当着力实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DIF-GMM模型
下载PDF
教育投入对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影响机理探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考察
17
作者 马光威 李蓬实 王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18,共9页
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事关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以社会收入最大化为前提、以救助模型为基础构建农村人口永久性转移动态分析模型,探究教育投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教育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转... 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事关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以社会收入最大化为前提、以救助模型为基础构建农村人口永久性转移动态分析模型,探究教育投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教育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由户籍政策驱动的永久性转移可能导致无效城镇化;加强教育投入力度尤其是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转移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通过增加公共教育投入、改革高等教育录取政策、抑制城镇通货膨胀、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等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永久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补贴 受教育水平 农村劳动力 永久性转移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电子商务对农村劳动力增收的影响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玲 魏进锋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农村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力量。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农村劳动力脱贫增收的重要引擎,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在农村劳动力增收中的作用成为了重要课题。在数字化背景下探讨电子商... 农村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力量。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农村劳动力脱贫增收的重要引擎,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在农村劳动力增收中的作用成为了重要课题。在数字化背景下探讨电子商务对农村劳动力增收的影响机制具有较强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农村劳动力电子商务收入增长中的现实困境,提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等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村劳动力 收入增长 路径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19
作者 王家辉 吴正平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了城镇化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最后从推动产业融合、开发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了城镇化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最后从推动产业融合、开发人力资本、拓展就业渠道等方面,就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宝慧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第6期2-6,共5页
本文选取2010—2022年全国30个省份为样本,从创新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以及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探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发展并不均衡,差距较大;农村劳... 本文选取2010—2022年全国30个省份为样本,从创新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以及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探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发展并不均衡,差距较大;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新质生产力 影响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