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银行业结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背景 被引量:8
1
作者 田杰 刘勇 陶建平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3年第9期36-42,共7页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所导致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变化是否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一重要的研究背景,使用来自中国2006—2010年1 769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银行业集中...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所导致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变化是否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一重要的研究背景,使用来自中国2006—2010年1 769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银行业结构 农村经济增长 赫芬达尔指数(HHI)
下载PDF
农村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生成——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杰 刘蓉 刘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74-79,共6页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这一重要的研究背景,运用中国2006-2010年1 694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对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成,并且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这一重要的研究背景,运用中国2006-2010年1 694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对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成,并且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中小企业的生成。稳健性检验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为推动中国县域经济的增长,提出了降低农村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促进中小企业生成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银行业结构 中小企业生成 县域经济 赫芬达尔指数(HHI)
下载PDF
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基于江苏县域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月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50,共8页
本文运用1994—2009年江苏省51个县(市)的经济金融相关面板数据,先用赫芬达尔指数测度样本期间51个县(市)的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而选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了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银行业... 本文运用1994—2009年江苏省51个县(市)的经济金融相关面板数据,先用赫芬达尔指数测度样本期间51个县(市)的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而选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了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对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增加,农村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这有利于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的提高;进一步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看,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竞争程度较高,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也较高,但农村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 小企业信贷可获性 市场集中度
下载PDF
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珂 毛嘉雯 田杰 《西部论坛》 2013年第4期31-37,共7页
使用2006—2010年1 655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金融市场规模、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政府干预程度以及投资率均对农村银行业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农村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农村经济... 使用2006—2010年1 655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金融市场规模、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政府干预程度以及投资率均对农村银行业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农村存贷款规模的扩大、农村经济增长及农村地区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增加,会降低我国农村银行业存贷款市场集中度;而县域财政支出占当年名义GDP比重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比重的增加,会提高我国农村银行业存贷款市场集中度。因此,一方面,应促进农村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并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促进农村地区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要减少和消除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的过度干预;从而有效降低我国农村银行业市场集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银行业结构 市场集中度 赫芬达尔指数(HHI) 存款集中度 贷款集中度 金融市场规模 农村金融体系 政府干预
下载PDF
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曼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9-43,共5页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出现为农民创业、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但是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负债经营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其存在脆弱性;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也可能加剧其脆弱性。而银行业...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出现为农民创业、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但是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负债经营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其存在脆弱性;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也可能加剧其脆弱性。而银行业金融机构脆弱性的这种一般生成机制在作用于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时,又产生了进一步加剧的诱因。要保证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 金融内在脆弱性 金融生态环境
下载PDF
金融“新政”视角下的农村银行业结构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杰 陈昊飞 刘勇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0,共4页
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σ收敛且表现出显著的β绝对收敛,在控制了农村地区存贷款市场规模、农村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变量后,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着β条件收敛。东、中、西部各区域内部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收敛,表现出了"俱乐部... 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σ收敛且表现出显著的β绝对收敛,在控制了农村地区存贷款市场规模、农村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变量后,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着β条件收敛。东、中、西部各区域内部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收敛,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以上研究结论有利于实现我国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和各个区域农村金融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银行业结构 赫芬达尔指数(HHI) Σ-收敛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下载PDF
中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益相关者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思多 潘淑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针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益主体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引出的经营目标制定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与分类,并对各类利益相关者与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农... 针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益主体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引出的经营目标制定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与分类,并对各类利益相关者与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把均衡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经营目标。研究结果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目标设置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 利益相关者 专用性资产
下载PDF
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基于农户声誉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曼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131,共4页
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等三类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服务供给不足和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基于农户社会的特殊信任主义,农户声誉机制具有这样的... 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等三类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服务供给不足和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基于农户社会的特殊信任主义,农户声誉机制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农户社区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其进行的是重复博弈,理性的农户注重的是家族长远利益;二是农户社区具有有效的信息传播网络,从而为个人行为受到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农户的声誉价值大(违约成本高),惩罚可信度高,正面激励效果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加强对农户的扶持,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积极动员储蓄,降低流动性风险;建立小额贷款保障制度,降低信贷风险。另外,随着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基于特殊信任主义的农户特殊声誉机制约束力减弱,加强处于流动状态的贷款成员的审核和跟踪将成为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 风险管理 农户声誉机制
下载PDF
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以平顶山市为例
9
作者 李高建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5-77,共3页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有:网点撤销过多,布局不合理,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中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差等。其深层次原因是农村经济的高风险性和收益的不稳定性。要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除了金融政策之外,运用财政政策的补...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有:网点撤销过多,布局不合理,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中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差等。其深层次原因是农村经济的高风险性和收益的不稳定性。要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除了金融政策之外,运用财政政策的补贴机制,提高涉农银行性机构的收益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银行业 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三定”方案 财政政策
下载PDF
我国发展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10
作者 鲜玫 张蒙超 《甘肃农业》 2006年第8X期127-127,共1页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大,发展极其不平衡,每个地方的农村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条件和瓶颈制约存在着很大差异。金融业支持农村发展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有关人士推荐借鉴发达国家社区投资经验,用5年到10年时间,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办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大,发展极其不平衡,每个地方的农村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条件和瓶颈制约存在着很大差异。金融业支持农村发展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有关人士推荐借鉴发达国家社区投资经验,用5年到10年时间,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笔者首先阐述了美国社区投资的运作情况,再针对我国国情,对在我国发展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投资 国家社区投资基金(NCIF) 种子基金 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
下载PDF
菲律宾发展农村手机银行的经验及对农行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学君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1年第9期44-46,共3页
积极有效推广转账电话和手机银行业务是农业银行改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和解决"三农"金融成本过高和金融网点覆盖不足的现实选择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菲律宾农村手机银行的发展特点、运作模式、实践成效的基础上,对农业银行探... 积极有效推广转账电话和手机银行业务是农业银行改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和解决"三农"金融成本过高和金融网点覆盖不足的现实选择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菲律宾农村手机银行的发展特点、运作模式、实践成效的基础上,对农业银行探索建立覆盖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提出了初浅的借鉴启示,以供决策和操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手机银行业 借鉴启示
下载PDF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
12
作者 孙园梦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第8期87-88,共2页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部分地区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以及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章探讨了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互动关系...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部分地区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以及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章探讨了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了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对“需求追随”型农村金融服务行业的具体影响。另外,也探讨了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发挥“供给先导”作用,实现金融扶贫,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银行业务发展 农民增收 良性互动建议
下载PDF
Reexamining the Viewpoint of the World Bank: Does Agricultural Growth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Poverty in Rural China?
13
作者 许庆 李韵 章元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1期78-89,共12页
The Worm Bank maintains that, compared to the growth of other industries, agricultural growth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China's rural poverty. This stance, however, is contrary to the findings in this p... The Worm Bank maintains that, compared to the growth of other industries, agricultural growth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China's rural poverty. This stance, however, is contrary to the findings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asserts that China's experience in reducing rural poverty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1) its earlier,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hich gave priority to heavy industries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led to the economic boom," and (2) the expansion of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which enabled poor rural households to engage in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us, the key impetus to reducing poverty in rural China is industrialization. Due to its large population but limited farmlands, it may not be a good strategy for China to mak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 priority because its relatively low value added and net profits are inept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duce rural pov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poverty INDUSTRIALIZATION Chinese experience
下载PDF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Non-cash Payments in Rural Areas in Poland
14
作者 Monika Szafraflska Renata Matysik-Pejas Janusz Zmija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4年第7期816-824,共9页
This article aims at characteriz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financial behaviors of rural dwellers on non-cash payment marke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intensity of using individual methods of paym... This article aims at characteriz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financial behaviors of rural dwellers on non-cash payment marke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intensity of using individual methods of payment by the inhabitants of rural areas. The main source of data used for analysis and inference was inform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authors' own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in 2013 on a group of 500 rural households and on a group of 150 trade and service points operating in non-urbanized areas. This work made use of statistical summary measures and Z2 independence te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onducted studies, forms of payment used by rural dwellers depend on many variables, of demographic,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Cash payments are more frequently used by persons possessing vocational or secondary education, elderly people, old-age pensioners, annuitants, or households with lower incomes. Also, persons who do not trus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r do not perceive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the use of non-cash instruments prefer cash. It is a group of households which require urgent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area of non-cash payment instruments. A significant barrier to using non-cash payment instruments by rural dwellers was a limited access to non-cash channels. It is connected in the first place with a poorer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banks or cash points), insufficient Internet access conditioning a possibility to use electronic banking points, and also a worse development of credit card acceptance network. As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the results of conducted studies, the main reason for a lack of point of sale (POS) terminals in retail and service-providing points operating in rural areas, in the opinion of their owners, is the very high interchange fee (50% indications), which under Polish conditions is one of the highest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reas non-cash payments Pol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