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非农劳动力享受社会保障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启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依据《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所获得的数据 ,对农村非农劳动力享受的社会保障状况从整体比例水平、项目选择 ,地域及企业单位分布差异 ,收入来源地情况 ,自身素质条件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 依据《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所获得的数据 ,对农村非农劳动力享受的社会保障状况从整体比例水平、项目选择 ,地域及企业单位分布差异 ,收入来源地情况 ,自身素质条件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农劳动力 社会保障状况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配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周俊江 《中国物价》 2023年第6期39-41,共3页
劳动力是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载体。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2001-2018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非农配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劳动力是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载体。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2001-2018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非农配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整体上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同时,劳动力转移存在强烈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并未产生作用。启示:一是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适宜转移。二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三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指导,鼓励优秀知识青年返乡下乡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农村创新要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配置 劳动力转移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门限回归模型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微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以及年龄大小;而在劳动者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个人因素 家庭因素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务伟 张可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8-63,共6页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除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社会资本因素对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 家庭人口 家庭土地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金叶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5,共6页
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管理统计SPSS11.0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 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管理统计SPSS11.0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是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
下载PDF
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庆然 丁翠翠 +1 位作者 陈政 陈晓亮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49,共7页
文章选取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分析方法,研究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差异化。结果发现:当期教育支出与科技投入对各地区当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教... 文章选取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分析方法,研究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差异化。结果发现:当期教育支出与科技投入对各地区当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教育支出对于中部、西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但对于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不显著;滞后期科技投入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整体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而且科技投入对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时效性比教育支出更为及时。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择业能力,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应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支出 科技投入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动态效应 差异化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中的路径依赖-锁定效应及解锁策略研究
7
作者 王亚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转移劳动力的绝对、相对数量,其非农就业的流动性和非正规性使其成为城镇中失业比率最高、失业最为频繁的群体,通过制度变革提高其整体就业水平是城镇化质量水平提升以及内需扩大的关键。本研究以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中路径依赖-锁定效... 转移劳动力的绝对、相对数量,其非农就业的流动性和非正规性使其成为城镇中失业比率最高、失业最为频繁的群体,通过制度变革提高其整体就业水平是城镇化质量水平提升以及内需扩大的关键。本研究以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中路径依赖-锁定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形成路径的分析为基础,提出通过突破规模效应、学习效应、要素配置和强势群体的网络协作效应以及各主体适应性预期的改变来达到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路径依赖-锁定效应 解锁策略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载体及其扩容
8
作者 刘秀梅 乌仁格日乐 夏智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5-28,共4页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在国家改革和与发展的宏观层次上对要素配置进行统筹考虑,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根本上寻求新的途径。本文对我国未来非农就业的主要载体以及就业载体扩容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城市化 中小企业 投资保障机制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以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为例
9
作者 崔如慧 谷隽楠 沈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4期375-375,377,共2页
近年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不断加快,但受各种因素制约,相对于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差距。以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为例,基于SWOT分析,提出了推动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 SWOT分析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及其本地化程度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中国西部沿边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瑛 杨先明 周燕萍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27,共5页
考察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本地化的程度。我们认为,作为就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但是西部边疆农村地区可用社会资本的限制、家庭劳动力在... 考察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本地化的程度。我们认为,作为就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但是西部边疆农村地区可用社会资本的限制、家庭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与非农之间合理配置的需求及社会资本本地化的程度抑制了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此外,社会资本结构中存在相反作用的两种力量使其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本地化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三重内涵及其政治经济学阐释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帆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9,共10页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主要机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产业、空间、身份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具有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三重内涵。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推演逻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主要机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产业、空间、身份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具有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三重内涵。区别于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的推演逻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特征事实,但非农业化、非农村化、非农民化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过程,而是存在着依次递减、多种落差的结构特征,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化具有契合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这种结构特征导源于我国实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应从政治经济学视角阐释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演变进程。依据这种理解,逻辑一致地提出后续改进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相应理论和政策含义:重视非农化笼统表述背后的结构特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阐释非农化问题;从全面深化改革视角改进非农化进程;注重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重点关注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 非农业化 农村 非农民化 经济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FDI、出口贸易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云凤 郑雁升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6,共7页
通过建立包含我国FDI开放度、出口贸易相对规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三个变量的模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考察三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效应,用以解释FDI流入和出口贸易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实际影响及影响程度。分析表明,对外... 通过建立包含我国FDI开放度、出口贸易相对规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三个变量的模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考察三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效应,用以解释FDI流入和出口贸易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实际影响及影响程度。分析表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度提高在短期内对我国非农就业增长率的影响为负,但长期效应为正;出口贸易规模增长在短期内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的影响为正,但长期效益为负;此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增长对我国出口发展的长期效应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对外贸易规模
原文传递
农村隐性城镇化的调查与水平估测——以萧山市农村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嗣均 周志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24,共9页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在以往几十年中,一方面,国家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城乡隔绝、城镇劳动力低工资高就业,以及生老病死皆由企业一包到底的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另一方...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在以往几十年中,一方面,国家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城乡隔绝、城镇劳动力低工资高就业,以及生老病死皆由企业一包到底的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由于过去错误的人口政策导致的庞大人口数和长期的城乡隔绝,加上政府对农业投资有限和工业对农业剩余的强制积累,使我国农村仍为自给半自给的传统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日俱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率先在农村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措施,极大地焕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原先的潜在剩余劳动力日渐转化为显性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化和地域转移的冲动非常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特性 萧山市 城镇化水平 隐性 农村非农劳动力 农村社会经济 农村劳动力 非农产业 乡村人口 非农
下载PDF
宅基地退出加剧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来自安徽省金寨县农户的证据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鹏飞 张仁慧 赵凯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5-72,共8页
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省金寨县62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系统考察宅基地退出是否加剧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结果表明:宅基地退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选择性偏误后,所得结果... 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省金寨县62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系统考察宅基地退出是否加剧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结果表明:宅基地退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选择性偏误后,所得结果依然稳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宅基地退出通过提高农业经营成本、增加家庭负债和提升外出务工便利性等途径加剧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最后,提出强化宅基地退出户非农就业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关注已实现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户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拓宽农户就业领域范围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业经营成本 家庭负债 外出务工便利性
原文传递
农村耕地林化的非农就业视角解释——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
15
作者 马慧汶 王茂军 +1 位作者 刘涛 曹广忠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6,共18页
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占用耕地栽树的耕地林化现象,与严禁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快速非农化与耕地利用方式转变密切相关。论文以山东省... 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占用耕地栽树的耕地林化现象,与严禁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快速非农化与耕地利用方式转变密切相关。论文以山东省新泰市735个村庄为研究对象,将劳动力非农化细分为全户外迁型、部分外迁型、住村非农就业型,在分析2009—2019年耕地林化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对耕地林化的复杂影响。研究发现:①新泰市村庄耕地林化在空间上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在西部呈现白马山脚下和中部平原两大集聚区,柴汶河流域村庄耕地林化相对较少。②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三种类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村庄全户外迁规模、部分外迁规模刺激了耕地林化,其中,全户外迁刺激影响最大,其次为部分外迁。迁移到市外人数越多的村庄,耕地林化面积越大。村庄住村非农就业规模显著抑制了耕地林化,但这种抑制作用与其非农就业地点关系不大。③耕地林化在平原、丘陵村庄都普遍存在,坡度2°以上的村庄耕地林化面积较大,耕地林化多占用质量较差的耕地。④政府征地显著刺激耕地林化,且耕地林化具有空间邻近效应,但耕地流转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此外,耕地林化受到认为粮食生产非常重要的村干部的抑制。研究结果展示了村庄耕地林化的动因,并为防治耕地林化提出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林化 农村劳动力非农 人口外迁 非农就业 村庄尺度
原文传递
山东省农村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立民 宋仁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面的现状与特征。这些现状与特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导致了现代农业发展自然继承人缺位的局面,既加快了农村社会重置资源的步伐,也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农村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造成了重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安全 农村人口结构失衡 流动性压力 农村劳动力非农
下载PDF
转移率差异、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与“民工荒”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庆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136,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但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人口与"民工荒"问题并存的现象。研究表明,劳动力非农转移带来的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农村劳动力供给减少,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供给下降;同时使得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但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人口与"民工荒"问题并存的现象。研究表明,劳动力非农转移带来的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农村劳动力供给减少,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供给下降;同时使得农村仍存在大量年老劳动力,人地矛盾仍十分突出。研究结果还显示,通过提高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方法来解决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可能并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村人口结构 “民工荒”问题
下载PDF
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18
作者 张梦飞 叶清娜 《统计与决策》 2024年第18期28-33,共6页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用于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路径。应探索多样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速,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下载PDF
县(市)级农业和农村考核目标体系及目标值
19
《延边党校学报》 2001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考核目标 目标值 农业和农村 农业劳动力 保收率 农村非农劳动力 农村居民消费 增加值比重 农业商品化 指标2
原文传递
非农就业、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农地流转
20
作者 许庆 陆钰凤 《中国人口年鉴》 2019年第1期294-294,共1页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促进农地流转的必然要求。在非农就业已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发生率却依然偏低。该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视角从参与非农工作、非农工作稳定、非农就业...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促进农地流转的必然要求。在非农就业已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发生率却依然偏低。该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视角从参与非农工作、非农工作稳定、非农就业地点稳定3个维度考察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有助于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地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功能 农地流转 非农就业 农户家庭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 土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