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十年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发展研究(2012—2022)
1
作者 张新英 李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国家对农政策的调整,中国乡村固有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和伦理秩序等都经历了一场巨变,农村题材电影在创作内容、影像风格、主题内涵等方面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它们通过对农村社会...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国家对农政策的调整,中国乡村固有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和伦理秩序等都经历了一场巨变,农村题材电影在创作内容、影像风格、主题内涵等方面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它们通过对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文化危机和人性困境等多角度的展现,直击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病与隐忧。与此同时,农村题材电影依然面临市场遇冷、票房惨淡的生存困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村题材电影 时代特征 美学特质
下载PDF
乡土现代化的影像审思--近十年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面向与文化图景
2
作者 何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自古以来,中国人与土地之间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对土地的认识、依恋与寄托,形成“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格局。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卷入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全方位走... 自古以来,中国人与土地之间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对土地的认识、依恋与寄托,形成“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格局。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卷入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全方位走向现代化的系统进程。”[1]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经历自主探索到全面建设的发展历程。从空间上看,现代化有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实际发展中,中国城乡、区域发展的现状,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从而打破了“乡土中国”原有的秩序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探索 文化格局 乡土中国 综合性概念 农村题材电影 依存关系 人与土地 文化图景
下载PDF
新农村题材电影中地理要素的呈现与象征表达研究
3
作者 彭朋 郭轶淼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影片中的空间、景观等地理要素能反映一个地域的真实风貌,奇观化的物象被赋予独特的象征寓意,参与到影片叙事和主题表达中。新农村题材电影主要在“农村”地理空间中展开叙事,奇观化的景观和意象为影片表情达意提供多种可能。因此,本研... 影片中的空间、景观等地理要素能反映一个地域的真实风貌,奇观化的物象被赋予独特的象征寓意,参与到影片叙事和主题表达中。新农村题材电影主要在“农村”地理空间中展开叙事,奇观化的景观和意象为影片表情达意提供多种可能。因此,本研究尝试从电影地理学角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两部新农村题材电影中地理要素的具体呈现和叙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地理学 农村题材电影 地理要素 空间 景观
下载PDF
原乡人的复归: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叙事嬗变与生态折射
4
作者 张星宇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3期156-160,共5页
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根植于农村环境与农民生活的基础,历经改革开放后电影行业的数次巨大变革,叙事母题随之发生“复归”的本土化、现代化嬗变,并逐渐突破旧式政治宣教、价值劝谕的情感导向,解构“任务式”的影片创作模式,重构乡... 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根植于农村环境与农民生活的基础,历经改革开放后电影行业的数次巨大变革,叙事母题随之发生“复归”的本土化、现代化嬗变,并逐渐突破旧式政治宣教、价值劝谕的情感导向,解构“任务式”的影片创作模式,重构乡土性的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极大地拓展了电影文本的内涵建构,地域性、民族性与现代性水乳交融,美美与共,呈现为一种盛大的集体仪式、集体记忆的文化景观。这既是给予农民群体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又是对于“乡村振兴”“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的时代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乡村振兴 群像叙事 精神生态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文化奇观构建
5
作者 汤继鹏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2期149-153,共5页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天然蕴含的文化奇观源自传统农耕文明所孕育的深厚历史积淀、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奇观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其传达文化信息的功能,还需要注重视觉呈现和表达方式的美学性。农村题材电影通过其对乡村景貌的...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天然蕴含的文化奇观源自传统农耕文明所孕育的深厚历史积淀、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奇观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其传达文化信息的功能,还需要注重视觉呈现和表达方式的美学性。农村题材电影通过其对乡村景貌的精准还原与对民俗习惯、传统仪式及集体意识形态的深刻阐述,彰显了农村社会的价值观与生存模式,并深入探究了现代化进程对农村文化的演变所带来的影响与转变。这些电影作品以其艺术性表达和情感的共鸣,将观众带入多层次的思考,拓展了对农村社会的认知,构筑了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文化奇观,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多层次的共同记忆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文化奇观 价值观念 文化变革 民族记忆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流变及其发展策略 被引量:20
6
作者 饶曙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22,共6页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农村题材电影,就其自身创作和所引发的社会反响来讲,经历了一个开始时的高潮,其间陷入沉寂,而后又声音渐起的状态。上世纪末和进入新世纪后,农村题材电影创作虽然总体上不如上世纪80年代初那么辉煌,但也不断有精...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农村题材电影,就其自身创作和所引发的社会反响来讲,经历了一个开始时的高潮,其间陷入沉寂,而后又声音渐起的状态。上世纪末和进入新世纪后,农村题材电影创作虽然总体上不如上世纪80年代初那么辉煌,但也不断有精品力作出现,并且呈现出了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市场化、全球化的当下,农村题材电影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在银幕上"复活"农民自己的声音,并选择有效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村题材电影 创作流变 发展策略 农村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银幕上的乡土中国——新中国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管窥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焕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92-102,共11页
如何研究农村?人们倾向于从现实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中寻找答案。而对于现实之外的农村——比如说银幕上的农村,无论是研究电影的学者还是研究农村的学者关注都还不多。实际上,如果不了解农村,对于农村题材电影的研究则只能浮在表面,... 如何研究农村?人们倾向于从现实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中寻找答案。而对于现实之外的农村——比如说银幕上的农村,无论是研究电影的学者还是研究农村的学者关注都还不多。实际上,如果不了解农村,对于农村题材电影的研究则只能浮在表面,而不研究电影,我们对农村的研究将会失去很多有意义的部分。文章通过对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的研究,旨在揭示出一个银幕上的乡土中国,由此出发也许可以从农村研究与电影研究结合的角度拓展中国电影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 民俗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十八洞村》:农村题材电影美学的新拓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居佳英 刘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3-25,共3页
影片《十八洞村》由苗月执导,王学圻、陈瑾领衔主演。这部献礼十九大的影片,以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为原型,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和杨家兄弟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由分散到团结,为战胜贫困不畏艰难、... 影片《十八洞村》由苗月执导,王学圻、陈瑾领衔主演。这部献礼十九大的影片,以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为原型,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和杨家兄弟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由分散到团结,为战胜贫困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故事。影片从农民形象的探索到文化内涵的呈现,实践着农村题材电影美学的新拓展。一、农民形象的有益探索纵观中国电影史,农村题材电影在社会文化的各个转型期几乎都有大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新拓展 十八洞 农民形象 电影美学
下载PDF
新中国的乡村传播实践——基于“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焕征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对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在乡村传播,并以"移风易俗""忆苦思甜"的方式进行社会动员,重塑乡村生活的艰辛历程等系列问题,以"十七年"间拍摄和放映的电影为对象,对选题、... 对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在乡村传播,并以"移风易俗""忆苦思甜"的方式进行社会动员,重塑乡村生活的艰辛历程等系列问题,以"十七年"间拍摄和放映的电影为对象,对选题、人物形象、情节表达等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在新中国"十七年"间,电影《儿女亲事》等抨击旧婚姻制度,歌颂自由恋爱的婚姻和宣传新婚姻法,《槐树庄》等电影则呈现了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电影《神鬼不灵》等是破除迷信、宣传科学的电影,这些电影对旧民俗、旧的社会关系的摧毁,使民众开始重新认识社会的习俗和习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规范就在"移风易俗"的电影中逐渐出现和建立了;电影《暴风骤雨》《白毛女》等成功刻画了旧制度中人民遭遇的苦难,表明革命是不能在传统的旧风俗土壤中自动生成的,反映的进步思想是社会是前进和发展的,必须与反动阶级和落后势力进行斗争,通过"忆苦思甜"来建构新政权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十七年"所力推的这项农村题材电影文化政治传播既是国家对内传播实践的创举,又柔性地将乡村政治引导到新的社会形态中,成功地实现乡村治理的社会主义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农村题材电影 移风易俗 忆苦思甜 乡村传播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婷婷 《艺苑》 2019年第4期12-16,共5页
农村题材电影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电影样式,它的产生、繁荣与发展变化有制度、国情、观念、体制、时代的原因。20世纪70年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与农村电影性质定位、农村电影放映不可分割。其中,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是重点内容。它有五个... 农村题材电影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电影样式,它的产生、繁荣与发展变化有制度、国情、观念、体制、时代的原因。20世纪70年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与农村电影性质定位、农村电影放映不可分割。其中,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是重点内容。它有五个阶段,表现出五个美学特征,即道统特征、伦理特征、写实特征、类型化特征以及多角度的农业文明表达。农村题材电影虽然边缘化,但这一梳理对于了解中国电影传统,推动关涉农村的电影创作,仍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性质 定位 放映 创作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题材电影的叙事研究
11
作者 范恪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1,共2页
中国电影的种类非常多,农村题材的电影一直都是诸多导演关注的电影主题。中国人口中,农村人口是占大多数的。农村题材,与农村有关的电影,不仅可以反映出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导演在电影中的某些诉求。农村题材的电影从2... 中国电影的种类非常多,农村题材的电影一直都是诸多导演关注的电影主题。中国人口中,农村人口是占大多数的。农村题材,与农村有关的电影,不仅可以反映出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导演在电影中的某些诉求。农村题材的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反映农村人的积极生活的电影,还是从侧面反映出农村生活的不足的电影,都极大地丰富了农村题材电影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经典著名的农村题材电影,探究这种类型电影的叙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农村题材电影 创作方式
下载PDF
时代·个体·本土: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新时代转型及其审美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英华 陈亦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0-63,共4页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样态,是反映农村生活变迁、引领农村社会走向、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农村题材电影的概念与范畴一般是指“从农村电影创作的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样态,是反映农村生活变迁、引领农村社会走向、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农村题材电影的概念与范畴一般是指“从农村电影创作的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出发,具体以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会发展变迁的基本现状为背景,以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农民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命运轨迹的嬗变为主要表现对象”[1]的电影。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其中乡村总人口达56401万①,如此庞大的人口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与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发展史 农村题材电影 经济发展方向 国家统计局 审美表达 时代转型 传承创新 农村社会发展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第3期61-67,共7页
农村题材是中国电影创作中的重要领域,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影呈现出两大创作趋向,一是纪实手法的大量采用,二是黑色电影倾向。本文通过探讨影片的风格流变、创作意图、艺术表现得失等问题,为新世纪以来的农村题材电影作一番全景式的... 农村题材是中国电影创作中的重要领域,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影呈现出两大创作趋向,一是纪实手法的大量采用,二是黑色电影倾向。本文通过探讨影片的风格流变、创作意图、艺术表现得失等问题,为新世纪以来的农村题材电影作一番全景式的概述。通过初步解读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所呈现出的农村现实问题,来把握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纪实性 底层 黑色电影 新世纪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嬗变--评电影《一点就到家》的融合美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红草 武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42-146,共5页
与以往农村题材电影相比,《一点就到家》体现了融合美学的创作新特点。影片在叙事主题上构建了都市类型叙事与乡土情感书写的结合,打破了历史沿袭下来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在喜剧风格上打通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旋律导向的审美路径,探索了乡... 与以往农村题材电影相比,《一点就到家》体现了融合美学的创作新特点。影片在叙事主题上构建了都市类型叙事与乡土情感书写的结合,打破了历史沿袭下来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在喜剧风格上打通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旋律导向的审美路径,探索了乡村扶贫题材电影与商业化结合的新路子;在人物塑造上融合了传统农民与新生代农民的形象,彰显出该形象独特的文化内涵。影片体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许宏宇 《一点就到家》 融合美学
下载PDF
探析农村题材电影中教育观念的发展(1978—2021)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穆兰 刘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1,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产电影中有50余部农村题材电影反映了我国教育观念在社会政策实践和教育个体心理方面的巨大转变与成就。本文探析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从反思文化教育到农村教师观念的建构,再到农村学校和... 改革开放以来,国产电影中有50余部农村题材电影反映了我国教育观念在社会政策实践和教育个体心理方面的巨大转变与成就。本文探析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从反思文化教育到农村教师观念的建构,再到农村学校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心理差异,映射出农村题材电影中教育观念从单一到多元,师资从匮乏到稀有再到充盈,学生从文化教育到个性教育再到全面教育的进步发展,多方面应证了教育乃强种强民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教育电影 农村教育 教育观念 教育强国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下集体主义的书写——以“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为例(1949—1966)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家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8,15,共6页
"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集体主义的普遍化不仅构成了其创作的特点,也形成了艺术是围绕政治展开并且服务于政治的关系。这些银幕上的农村故事讲述了农村合作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民自觉主动地支持阶级斗争运动和社... "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集体主义的普遍化不仅构成了其创作的特点,也形成了艺术是围绕政治展开并且服务于政治的关系。这些银幕上的农村故事讲述了农村合作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民自觉主动地支持阶级斗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歌颂赞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新农民积极配合共产党在农村的工作开展,同时还要与违背农村社会发展的旧的、不端正的思想观念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影片中这种消灭资本主义、大家共同富裕的思想以及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也是"十七年"这个典型的乡土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农村题材电影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农村题材电影的艺术探索与创新——以电影《一点就到家》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仰飞 魏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1-5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①新农村题材电影正是根据这一要求创作拍摄的类型化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①新农村题材电影正是根据这一要求创作拍摄的类型化影视作品。新农村题材主要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意识形态属性。2020年10月上映的新农村题材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的是城市“打工者”彭秀兵返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意识形态属性 制作精良 党的十九大报告 乡村振兴 艺术精湛 现实题材 影视作品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题材电影:乡土经验与文化折射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1,共3页
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影迈入新时期,农村题材电影也进入了艺术—产业阶段。电影人拥有更宽广的视野与更高的积极性,来挖掘、呈现乡土经验与民间文化。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有着苦难与压抑感的和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将乡村几近视同世外桃源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影迈入新时期,农村题材电影也进入了艺术—产业阶段。电影人拥有更宽广的视野与更高的积极性,来挖掘、呈现乡土经验与民间文化。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有着苦难与压抑感的和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将乡村几近视同世外桃源的两种乡土经验在银幕上得以并存不悖,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对乡村印象的自我建构与遮蔽。同时,民间文学、美术、表演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等民间文化内容,也借由农村题材电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乡土经验 文化折射
下载PDF
浅谈新世纪十年珠影岭南农村题材电影创作观念之转变
19
作者 陈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7,共4页
本文以珠影在2000年以后十年中创作的岭南农村题材电影的主要作品:《赛龙夺锦》《荔枝红了》《等郎妹》为对象,初探了在新世纪十年间珠影岭南农村题材电影在创作观念上的发展与转变,并尝试分析其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同时期下的政策因... 本文以珠影在2000年以后十年中创作的岭南农村题材电影的主要作品:《赛龙夺锦》《荔枝红了》《等郎妹》为对象,初探了在新世纪十年间珠影岭南农村题材电影在创作观念上的发展与转变,并尝试分析其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同时期下的政策因素、受众的环境与心理因素以及珠影本身的体制变化等,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为此类题材影片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影 岭南 农村题材电影 创作观念
下载PDF
农村题材电影的类型化创作与乡土景观的重塑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亚珂 《视听》 2022年第5期86-88,共3页
农村题材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使其往往被界定在主旋律电影的范围之中。21世纪以来,为适应电影市场的商业化,主旋律电影出现类型化创作的趋势,改变了以往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思路。在叙事模式上,农村题材电影将“主旋律”基调与类型元... 农村题材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使其往往被界定在主旋律电影的范围之中。21世纪以来,为适应电影市场的商业化,主旋律电影出现类型化创作的趋势,改变了以往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思路。在叙事模式上,农村题材电影将“主旋律”基调与类型元素糅合,形成脱贫攻坚故事的叙事范式,以写实与唯美两种影像风格重塑乡土景观,在增强观众对农村题材电影兴趣的同时,展现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电影 乡村振兴 类型化 乡土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