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林交错带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宣 韩芳 +1 位作者 马霜霜 王宇宸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以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8期Landsat影像,利用空间分析、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3种方法,在4类土地覆被上分析植被覆盖度(FVC)与地表温度(LST)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19 a来,喀喇沁旗FVC呈西南向... 以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8期Landsat影像,利用空间分析、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3种方法,在4类土地覆被上分析植被覆盖度(FVC)与地表温度(LST)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19 a来,喀喇沁旗FVC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而LST空间分布与FVC相反,呈西南低东北高的趋势;(2)FVC与LST整体表现为负相关,在空间相关性与线性回归中,农田的相关性强于林地,而空间自相关中林地强于农田;(3)与农田、建筑、草地相比,林地的FVC能有效降低LST,FVC≥0.75时,对LST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FVC LST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大兴安岭农林交错区碳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2
作者 李斯佳 王冰 +1 位作者 王子昊 张秋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2-241,共10页
通过分析林地与耕地交错地带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探索提升碳汇能力的有效途径。该研究运用PLUS-InVEST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的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农林交错区1990-203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 通过分析林地与耕地交错地带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探索提升碳汇能力的有效途径。该研究运用PLUS-InVEST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的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农林交错区1990-203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其碳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土地类型的转出面积较多的是林地、草地与耕地;转入率占比较高的分别是裸地75.00%、水体61.33%、不透水面61.15%。到2030年,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保护情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林地面积减少;城市发展情景中,耕地面积减少。2)研究区碳储量在过去20年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6.081×10^(7)t,林地碳储量减少最多,其次为草地和耕地,不透水面的碳储量有所增加;与2020年相比,2030年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除耕地保护情景外,其他情景下均呈增加趋势,耕地保护、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市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总量分别为1.555×10^(9)、1.562×10^(9)、1.562×10^(9)和1.561×10^(9)t;3)高程、人口、坡度是研究区碳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且各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强度均强于单一因子,其中坡度和人口密度交互效应最为显著为0.74。该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农林交错区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力,以及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及碳汇能力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多情景模拟 农林交错 PLUS-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农林交错区景观敏感性分析——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宁静 张树文 +1 位作者 王蕾 张玉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利用1976年到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农林交错区景观特征数据,并构建景观特征敏感性指数,利用GIS的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景观特征敏感性指数进行普通克里格球状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农林交错区农林用地的动态变更过程直接影响研究区景... 利用1976年到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农林交错区景观特征数据,并构建景观特征敏感性指数,利用GIS的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景观特征敏感性指数进行普通克里格球状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农林交错区农林用地的动态变更过程直接影响研究区景观特征敏感性,使林地的敏感度明显增加。林地的敏感性从0.453 8增加到0.533 1。从整体空间分布上看,表现为敏感性以人口聚集地为中心向外呈环状递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景观敏感性 地统计学 普通克里格插值
下载PDF
东北农林交错区土地利用景观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泉来 高凤杰 +3 位作者 张志民 韩文文 刘洋 单培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265-271,345,共7页
[目的]分析东北农林交错区土地利用景观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内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等理论方法,以1991—2013年4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计算和模型分... [目的]分析东北农林交错区土地利用景观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内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等理论方法,以1991—2013年4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计算和模型分析,得到22a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演变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探讨。[结果]在1991—2013年,景观指数普遍经历"V"或"Λ"型的变化过程,景观形状、多样性指数近几年不断下降,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聚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小,稳定性、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服务总价值经历下降后,在2013年达到524 299.55万元,林地是研究区最大景观类型,对生态服务总价值贡献率在40%以上。[结论]研究区近22a间土地利用景观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剧烈,受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景观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驱动力
下载PDF
农林交错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宁静 关志新 +2 位作者 卫丹 张树文 杭艳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33,共7页
利用土壤肥力化学实测分析手段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农林交错区特殊区位条件下耕地及林地土壤肥力空间分异特征,判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及特征,为土地管理及决策者提供相应参考。通过对穆陵市林地和农地各80个采... 利用土壤肥力化学实测分析手段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农林交错区特殊区位条件下耕地及林地土壤肥力空间分异特征,判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及特征,为土地管理及决策者提供相应参考。通过对穆陵市林地和农地各80个采样点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样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进行化学实测,对其在高程梯度和坡度梯度分异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球状模型进行克吕格模型构建进行空间推演。结果表明,在坡度梯度上,除有效磷以外,有机质、有效钾、全氮在12°和25°附近均出现高值;在高程梯度上表现在中等海拔400-500 m上出现高值高度较高和较低海拔高度上土壤肥力值有所降低;克吕格差值模型进一步说明林地的土壤肥力在区位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均高于耕地的土壤肥力,并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性。农林交错区的坡地耕作导致土壤化学特征及基本土壤肥力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土壤肥力 空间分异 特征
下载PDF
农林交错区典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金森 李建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34,共8页
黑龙江省平原和山区交错带植被受长期的人为破坏,林相差,人为活动频繁,火险等级高,火灾频发。加强该区域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和预测研究,有利于提高火险预报准确性。以处于该交错区的黑龙江省庆安县典型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含水率... 黑龙江省平原和山区交错带植被受长期的人为破坏,林相差,人为活动频繁,火险等级高,火灾频发。加强该区域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和预测研究,有利于提高火险预报准确性。以处于该交错区的黑龙江省庆安县典型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含水率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动态观测,分析了影响含水率的因子,并以气象要素、FWI指标及两者的混合为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可燃物不同含水率时,其影响因子不同,低含水率时,受湿度影响大;高含水率时,受降雨影响大。FWI指标,主要是FFMC与全范围的含水率相关,但与≥35%的含水率相关差。该指标可用于预测全范围的含水率,但误差大于气象要素回归法,不适合降雨后的含水率预测。FWI指标与气象要素混合建模对于绝大多数模型并没有提高精度。气象要素回归模型误差在〈35%时与FWI模型差异不显著,但对于全范围的含水率预测,其误差低于后者。对于该地区除红松林〈35%的含水率以外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应采用气象要素回归模型,MAE为2.0%~7.8%,平均5.4%;MRE为10.6%~28.1%,平均15.8%。对〈35%的红松林含水率预测,加入FWI指标能够改进预测精度,采用混合模型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地表死可燃物 可燃物含水率 黑龙江省庆安县
下载PDF
农林交错区景观特征梯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宁静 张树文 王蕾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4期452-457,共6页
农林交错区是具有明显环境梯度的生态敏感区,其景观特征的变化主要受坡度、高程梯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林交错区——牡丹江地区为例,以GIS和RS为技术手段,结合趋势面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农林交错区景观特征在... 农林交错区是具有明显环境梯度的生态敏感区,其景观特征的变化主要受坡度、高程梯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林交错区——牡丹江地区为例,以GIS和RS为技术手段,结合趋势面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农林交错区景观特征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农林用地的动态过程直接影响着研究区景观特征梯度变化的速率和方向。其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斑块个数、破碎度和多样性指数在高程梯度上具有峰值,且峰值均出现在小于800m梯度范围内;在坡度梯度上,除斑块个数有一较小的峰值外,其他指数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对景观生态潜力进行趋势面分析可以看出1976~1988年研究区景观梯度变化主要集中在低海拔、高坡度的梯度上,1988~2000年则主要集中在了高海拔、低坡度的趋势。因此,可以判定研究区景观特征的梯度变化明显的区域恰恰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梯度变化 景观生态潜力 趋势面分析
下载PDF
农林交错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探索与实践——以伊春国有林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兆君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122,共3页
农林交错地区是我国国有林区现有体制下形成的一个特定概念和特定现象,主要是由某一区域内森林资源管理权与地方行政管理权相分离而造成的事权交叉、农林交错,其所寓含的主要矛盾缘于两套不同管理体制作用到同一区域,体现在"养林&q... 农林交错地区是我国国有林区现有体制下形成的一个特定概念和特定现象,主要是由某一区域内森林资源管理权与地方行政管理权相分离而造成的事权交叉、农林交错,其所寓含的主要矛盾缘于两套不同管理体制作用到同一区域,体现在"养林"与"养人"、保护资源与发展经济上,就形成了双方利益的尖锐对立甚至对抗,因而导致了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2003年以来,伊春国有林区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主动吸收当地农民参与农林交错地区的森林管护经营,逐步引导建立了一个农民正当谋取自身利益、国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钝化了矛盾,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森林资源管护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农林交错地区森林碳储量估算——以中牟县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新峰 孙红召 +2 位作者 王巧玲 冯东阳 郑旭东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2期55-58,共4页
为了估算中牟县森林碳储量,使用IPCC方法,采用经修正的生物量转换参数,区分片林和林带计算碳储量。结果表明:中牟县森林地上部分碳储量为32.62万t;而采用不加修正的参数估算林带碳储量时,森林总碳储量为31.60万t,造成1.02万t的差异,占... 为了估算中牟县森林碳储量,使用IPCC方法,采用经修正的生物量转换参数,区分片林和林带计算碳储量。结果表明:中牟县森林地上部分碳储量为32.62万t;而采用不加修正的参数估算林带碳储量时,森林总碳储量为31.60万t,造成1.02万t的差异,占森林总碳储量的3.1%,因此,区分片林和林带来计算农林交错区森林的碳储量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片林 林带 IPCC 农林交错地区 中牟县
下载PDF
晋城市农林交错区森林防火工作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建军 《山西林业》 2014年第4期13-15,共3页
农林交错区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地段。介绍了晋城市农林交错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林交错区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搞好农林交错区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晋城市 农林交错 森林防火
下载PDF
伊春市农林交错地带的森林防火工作新举措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刃 李彬 唐新 《森林防火》 2005年第2期9-11,共3页
分析了伊春市北部农林交错地带森林防火状况,吸引农民参加森林管护经营,促进森林防火工作设想提出的原因、背景及实施的可能性。阐述了允许农民参加森林管护经营,促进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做法;农民参与森林管护经营初现创收、防火双赢效... 分析了伊春市北部农林交错地带森林防火状况,吸引农民参加森林管护经营,促进森林防火工作设想提出的原因、背景及实施的可能性。阐述了允许农民参加森林管护经营,促进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做法;农民参与森林管护经营初现创收、防火双赢效果以及对完善农民参与森林管护经营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地带 经营 森林防火 农民 伊春市
下载PDF
忻州市农林交错区森林防火对策研究
12
作者 杨卫军 《山西林业》 2014年第5期13-14,26,共3页
农林交错区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地区。在对忻州市农林交错区基本情况进行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发生的火情火灾以及起火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对策、措施。
关键词 忻州市 农林交错 森林火灾 研究
下载PDF
五台县农林交错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13
作者 张婕 《当代农机》 2013年第10期56-57,共2页
阐述了山西省五台县农林交错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农林交错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分析了农林交错区制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林交错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林交错 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 调查
下载PDF
引入人性化激励约束机制开创农林交错地带资源保护新途径
14
作者 舒华铎 曲振涛 +1 位作者 孙彦波 刘雪松 《林业勘查设计》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从吸收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工作的方式入手,阐述了这项工作具体操作方法和发展现状、显著成效及由此带来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激励约束机制 农林交错 资源保护 途径
下载PDF
农林交错型林场资源分布改善建议
15
作者 于鹏 于凤鸣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11期74-74,79,共2页
以嫩江县科洛林场为解析和分析对象,对农林交错的典型林场森林资源分布存在哪些问题和如何改善这种林地面积逐年被蚕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 林地 资源分布 农林交错
下载PDF
东北农林交错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归因分析
16
作者 杨永 李瑞红 +1 位作者 刘航 王学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9-1407,共9页
东北农林交错区生态系统复杂且受人类干扰强烈,探究其生境质量变化及归因对于揭示区域生态环境动态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区域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农林交错典型地区阿荣旗为例,基于多期土地利用数据,... 东北农林交错区生态系统复杂且受人类干扰强烈,探究其生境质量变化及归因对于揭示区域生态环境动态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区域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农林交错典型地区阿荣旗为例,基于多期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InVEST模型定量分析阿荣旗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生境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20年,阿荣旗主要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为耕地转入(626.36 km^(2)),主要由林地(330 km^(2))、草地(190 km^(2))和沼泽地(170 km^(2))转移而来,不同时间段土地利用转移差异较大,1990—2000年转移最为剧烈;1980—2000年,阿荣旗景观斑块密度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斑块数量减少,斑块连通性和集中性变好,破碎化程度降低,2000年后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不明显;阿荣旗多年平均生境质量为0.794,由西北到东南降低,高等和中等等级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分别占52.07%、32.14%;1980—2020年,阿荣旗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降幅主要在0.2以内;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影响显著,耕地转入占生境质量恶化贡献率的54.42%,林地转入占生境质量改善贡献率的81.08%;阿荣旗生境质量受潜在多因素驱动,不同潜在驱动因素主要呈现双因素增强效果,其中主要潜在驱动因素为人口密度和高程(单独解释率51%)。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农林交错地区生态修复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基于CA-Markov的农林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凤杰 韩文文 +4 位作者 单培明 鞠铁男 吴啸 张炳芳 黄善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153,共9页
基于2000和2007年TM影像和2015年OLI影像,借助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分析东北山地丘陵地带农林交错区实施退耕还林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3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研究时... 基于2000和2007年TM影像和2015年OLI影像,借助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分析东北山地丘陵地带农林交错区实施退耕还林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3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研究时期内,研究区林地面积比例均过65%,耕地面积均占总面积20%以上;2)稳定型图谱所占比例最大,散布于整个研究区,其中"林地-林地-林地"是其最大演变类型,"旱地-旱地-旱地"次之;"旱地-林地-林地"是前期变化型的最大变化类型,"草地-草地-林地"是后期变化型的主要变化模式,"林地-旱地-林地"是反复变化型面积最大的变化模式,持续变化型所占面积最小;3)运用CA-Markov预测的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其精度为0.94,模型可用,由此模拟了2023年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结构仍以林地为主,林地-旱地是其最主要的转移轨迹。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是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arkov模型 农林交错 地学信息图谱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结构的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苏浩 吴次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8-165,共8页
为探究生态脆弱的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典型的农林交错带——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基于1991、2000和2014年3期遥感数据,运用Arc GIS、Geo Da和GS+等技术手段,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风... 为探究生态脆弱的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典型的农林交错带——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基于1991、2000和2014年3期遥感数据,运用Arc GIS、Geo Da和GS+等技术手段,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1—2014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变化较为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明显增加,其他景观类型面积降低,表明人为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在逐步增强。(2)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5个等级在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和北部的生态风险等级明显高于东部、西部和南部,且生态风险值显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生态风险呈现明显集聚特征。(3)1991—2014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整体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低和较低风险区范围快速缩减,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范围较大幅度扩大,生态风险程度较高的等级由北部和中部开阔的河谷冲积平原向环绕周边丘陵和森林覆盖的低矮山区扩张演变,这与人为活动的干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农林交错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 宁安市
原文传递
皖南地区农林交错带传粉蜂类多样性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斌 姜丽君 +4 位作者 谢婷婷 黄敦元 黄文翔 郝家胜 朱朝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0-1258,共19页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农林交错带传粉蜂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开花植物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庆市宜秀区杨屋村、宣城市泾县马头村、池州市青阳县三增村和池州市石台县焦曹村4个皖南地区典型的农林交错带,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农林交错带传粉蜂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开花植物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庆市宜秀区杨屋村、宣城市泾县马头村、池州市青阳县三增村和池州市石台县焦曹村4个皖南地区典型的农林交错带,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采用人工扫网法收集开花植物上的传粉蜂类。分析比较了不同植物类型上传粉蜂类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采集4 484头传粉蜂类,隶属于11科53属118种,被访植物有农作物、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野生植物4种类型。蜜蜂科的种类、数量以及所访问植物的种类都极显著高于其他科的蜂类(P <0.01)。蜜蜂总科-植物传粉网络的灭绝曲线系数高于胡蜂总科-植物传粉网络。野生植物上传粉蜂的种类和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的类型的植物(P <0.01)。观赏植物的种类与其所吸引传粉蜂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laf丰富度指数均极显著相关(P <0.01),但在其他类型植物上的相关性不显著。蜂类-观赏植物传粉网络的生态位重叠参数最低,蜂类物种对花粉资源竞争压力小。【结论】夏季的传粉蜂类多样性显著高于春秋两季。蜜蜂科在农林传粉生态系统中占主要地位,对维持农林交错带传粉网络的稳定性尤为重要。野生植物能吸引更多种类和数量的野生蜂类,是农林授粉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景观类型之一。观赏植物的高丰富度有助于维持传粉蜂类的多样性,然而,并非所有观赏植物都能吸引蜂类传粉。本研究可为保护农林交错带中野生蜂类的栖息地,进而保护当地的传粉生态系统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蜂类 农林交错 野生植物 观赏植物 传粉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北方农林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调整研究——以内蒙古阿荣旗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佟宝全 陈才 +1 位作者 宝音 包玉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选择北方农林牧交错带中的典型区域———内蒙古阿荣旗为研究案例,经对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分布图、土壤侵蚀图、1∶5万地形图及有关统计资料等源数据的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差异极大。以土地适宜性评价... 选择北方农林牧交错带中的典型区域———内蒙古阿荣旗为研究案例,经对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分布图、土壤侵蚀图、1∶5万地形图及有关统计资料等源数据的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差异极大。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该旗实情,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用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由耕地型、农林结合型和林牧结合型土地利用区组成的土地利用区划方案,并分别指出各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开发利用方向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林交错 土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空间结构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