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地形的黄土侵蚀沟壑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妙玲 王晓军 王兵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42-246,共5页
黄土流域侵蚀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长期得到人们关注。采用蓄水原理和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原理,结合复杂系统理论,基于微地形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寿阳县三眼井小流域的2条典型黄土侵蚀沟壑为例,探索接近自然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模式。结果表明,... 黄土流域侵蚀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长期得到人们关注。采用蓄水原理和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原理,结合复杂系统理论,基于微地形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寿阳县三眼井小流域的2条典型黄土侵蚀沟壑为例,探索接近自然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模式。结果表明,黄土侵蚀沟壑治理的关键是蓄水保水,水分行为过程遵循补给-排出序列规律;采用高分辨率影像叠加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微地形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平地-陡坎和田面-田坎序列,进而合理配置植物材料;这种应用微地形分析的方法提出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模式符合黄土侵蚀沟壑的自然蓄水规律,可以正常发挥黄土侵蚀沟壑蓄水功能。以蓄水为核心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模式,是从根本上治理黄土侵蚀沟壑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生态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侵蚀沟壑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蓄水 微地形 植物配置
下载PDF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况小宝 张本俊 史志华 《江西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29-31,共3页
综述了当代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概念、内涵、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分类、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建立及优化、系统功能和作用、系统的整体效益评价以及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当代农林复合... 综述了当代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概念、内涵、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分类、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建立及优化、系统功能和作用、系统的整体效益评价以及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当代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分类 模式 系统功能 效益评价 技术推广
下载PDF
耗散结构与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8-80,共3页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具有耗散结构性 ;庭院生态经济是农林复合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 ;组建和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必须遵循两条原则 ,并根据其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耗散结构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庭院生态经济 特点 生物种群 负熵流 循环经济
下载PDF
江淮丘陵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类型的划分
4
作者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3,共2页
以多样点实地踏察采访资料为基础 ,采取既能反映系统本质的科学性与实践中的简明实用性相结合 ,系统分类的多级序与逐级控制相联系 ,能够反映系统自然特征与体现系统的社会经济特征兼备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对江淮丘陵农林复合经营进行了... 以多样点实地踏察采访资料为基础 ,采取既能反映系统本质的科学性与实践中的简明实用性相结合 ,系统分类的多级序与逐级控制相联系 ,能够反映系统自然特征与体现系统的社会经济特征兼备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对江淮丘陵农林复合经营进行了系统分类。提出了以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为主要依据的农林复合经营分类系统。共划出了 3个系统、8个类型组、2 6个类型和 2 8个结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丘陵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分类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两种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丽梅 邵明安 +2 位作者 郑纪勇 王忠林 李秧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40-944,共5页
为研究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营造及其人为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实地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和以花椒... 为研究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营造及其人为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实地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和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径流水体、农副产品环境污染状况,T1、T2均为Ⅰ级;当前社会经济效益T1(Ⅱ级)高于T2(Ⅲ级);生态环境效应T2(Ⅱ级)优于T1(Ⅲ级);综合环境效应T1、T2均为Ⅰ级。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进一步区分T1、T2综合环境效应的优劣,T1、T2与理想状况参考数列的关联度分别为0.6670、0.6674,T2的综合环境效应优于T1。从综合环境效应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来看,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优于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坡耕地等高固氮植物篱复合经营系统根系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辉 谢嘉穗 唐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5,共8页
研究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在植物篱 -桑树 -脐橙坡地复合经营系统中不同位置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 :植物篱树种新银合欢根系主要在植物篱带垂直分布 ,深度超过 1 0m ,分布于植物篱带的≥ 1mm粗根数量、根长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该... 研究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在植物篱 -桑树 -脐橙坡地复合经营系统中不同位置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 :植物篱树种新银合欢根系主要在植物篱带垂直分布 ,深度超过 1 0m ,分布于植物篱带的≥ 1mm粗根数量、根长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该树种粗根总数量、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6 2 %、6 6 %和 86 % ;套种在植物篱中的桑树的根系沿植物篱带分布 ,≥ 1mm粗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粗根总数、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5 0 %、4 9%和91% ;脐橙根系较浅 ,主要分布在作物种植带中间上下 0 6m的范围内 ,深度不足 0 6m ,分布于作物带中央上下 0 6m范围的≥ 1mm粗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占总量的 83%、83%和 85 % ;新银合欢 <1mm细根主要在植物篱带及其两侧 0 6m内 ,分布于该范围的细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的 73%、79%和 72 % ;桑树 <1mm细根分布与新银合欢类似 ,分布于该范围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 70 %、85 %和 77% ;脐橙 <1mm细根主要分布在其植株周围 0 6m范围 ,其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相应总量的 70 %、6 3%和 6 4 %。该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新银合欢植物篱和套种在其中的桑树根系分布重叠 ,有利于桑树充分利用新银合欢根系提供的养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固氮植物篱 根系 分布格局 坡耕地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新银合欢 复合经营模式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根长密度 充分利用 土壤剖面 养分竞争 长度 桑树 脐橙 根数 种植带 作物 根分布 生态位 树种 套种 细根 坡地 植株 水分
下载PDF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洁 刘桂华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3期1-4,27,共5页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 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相比,栗茶间作茶园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林分结构较为复杂,且更为完善。从种群生态位基础来看,表现为所研究的各生态因素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上的成层性和水平上的交错和镶嵌性;从时间位置结构基础来看,表现为各生态因素在时间位置上部分重叠的协调性。通过对两种类型茶园内春茶期、夏茶期的光照强度变化、气温日变化、大气湿度日变化、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强度日均值、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测定比较,为板栗茶树复合生态系统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茶间作模式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纯茶园 纯栗林 生态学基础
下载PDF
神木试区自然条件及环境整治综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侯庆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136-144,共9页
神木试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丘陵的交错分布地带,其自然环境条件的过渡特征十分明显,从而导致了其生态环境的整治,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与黄土丘陵和风沙丘有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水蚀风蚀交错带 生态环境治理
下载PDF
A Review of the Contemporary Eco-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in China 被引量:3
9
作者 YANG Lun LIU Moucheng +1 位作者 YANG Xiao MIN Qingwe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3期511-517,共7页
Eco-agriculture is the principal measure for addr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caused by agriculture and an essential direction for agriculture in the future.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e is insepar... Eco-agriculture is the principal measure for addr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caused by agriculture and an essential direction for agriculture in the future.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e is inseparable from its technical support. At present, the eco-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commonly used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types: the technologies used to realize the precision input of material resources, the technologies used to improve material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technologies that use the principle of species symbiosis. Although these technologies provide essential support for developing eco-agriculture in China,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ir implementation, such as poor technical application and a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agriculture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technologies producers should take the actual problems as guid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opular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ECOLOGY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eco-farm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