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风文明建设视域下农民公共精神培育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意蕴
1
作者 李巧 《领导科学论坛》 2023年第11期78-82,共5页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营造和谐进步、文明有序的乡村环境,同时也对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来满足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公共精神就是生长于乡村社会中的农民,为了农村集体利...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营造和谐进步、文明有序的乡村环境,同时也对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来满足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公共精神就是生长于乡村社会中的农民,为了农村集体利益而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等意识,以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行为,具有公共性、参与性、渗透性、时代性等特征。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对农民个人和乡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农民个人而言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对于乡村社会发展而言可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风文明 农民公共精神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民公共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
作者 韦坤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9期149-151,184,共4页
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是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性保障,培育农民公共精神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提供根... 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是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性保障,培育农民公共精神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提供根本保证。加强农村生活共同体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公共意识,实现多元载体共育,为农民公共精神构建高效培育环境,注重农民合理利益满足为农民公共精神奠定培育基础等路径有效培育农民公共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公共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村庄治理转型中农民公共精神的核心向度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春梅 席莹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27-33,共7页
农民公共精神是指农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关系中所具有的关心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政治利他、爱心、奉献等公共价值与信念。在当前村庄治理转型过程中,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农民公共精神核心向度的... 农民公共精神是指农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关系中所具有的关心与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政治利他、爱心、奉献等公共价值与信念。在当前村庄治理转型过程中,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农民公共精神核心向度的发现将为进一步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提供现实抓手。通过10个村庄的实证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农民公共精神量表中抽取了利他精神、民主精神、诚信精神和平等精神,成为农民公共精神的核心向度。在村庄治理转型中,建议以村庄内在力量为基础,在制度建构和道德自律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通过农民公共精神的内化和以农民为本位的公共精神培育来实现个人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型 村庄治理 农民公共精神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农村文化生活与农民公共精神的生长:机理与对策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春梅 席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4,共5页
农民公共精神的阶段性缺失,与文化建设滞后密切相关。以全国10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具有形塑力的农村文化生活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村文化生活均对农民公共精神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交往文... 农民公共精神的阶段性缺失,与文化建设滞后密切相关。以全国10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具有形塑力的农村文化生活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村文化生活均对农民公共精神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交往文化、组织文化对农民公共精神的影响效应最强。强化农民公共精神的生长,需重视农村内源性文化生活的形塑力,通过农村文化生活对农民公共精神形塑的嵌入机制、内生机制和整合机制,实现农民公共精神的全面协调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生活 文化培育 农民公共精神 形塑力
下载PDF
农民公共精神培育与现代乡村治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慧斌 申欣如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4-67,共4页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对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促进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进而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无论是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民主治理,还是...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对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促进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进而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无论是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民主治理,还是乡风文明、共同富裕,都亟需加强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当前农民公共精神缺失使得乡村治理面临挑战,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实现。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农民公共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从核心价值培育、外部制度嵌入、内生动力激发三个方面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民公共精神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农民公共精神与新时代乡村治理效能研究
6
作者 曹咏萍 《智库时代》 2019年第42期296-298,共3页
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与否关系到我国新时代治理现代化的整体绩效。我们想要真正意义上提高新时代乡村治理效能,不能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农民、基层政权组织及民间社会组织等的合力共治。农民作为参与的主体,则需要具备公共精... 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与否关系到我国新时代治理现代化的整体绩效。我们想要真正意义上提高新时代乡村治理效能,不能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农民、基层政权组织及民间社会组织等的合力共治。农民作为参与的主体,则需要具备公共精神,提高公共参与能力。当代中国农民公共精神处于较为严重的缺失状态,这其中既有传统因素也有现代因素。发达而完善的农民公共精神是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的内在支撑力量。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培育以农民为中心的公共精神、注重农民公共精神的乡村本土转化和促进民间社会组织繁荣发展等五个方面是农民公共精神培育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公共精神 乡村治理 效能
下载PDF
农民的民生保障获得感、政府信任与公共精神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荣 段晓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如何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以解决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政府信任在民生保障获得感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 如何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以解决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政府信任在民生保障获得感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民生保障获得感与政府信任是影响农民公共精神的重要变量,二者均能对公共精神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政府信任是民生保障获得感影响农民公共精神的重要机制,在二者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政府要进一步把握民生关切,增强民生保障的精准性、公平性与普及性,同时通过制度建构确保在社会保障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以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提升农民的政府信任和对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抓好乡村公共生活空间的价值规范与价值引领,强化农民的集体归属感,涵育农民公共精神,加强乡村社会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保障获得感 政府信任 农民公共精神
下载PDF
“沉浸式动员”:乡村振兴中农村党组织动员农民的路径创新——基于两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小换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108,共11页
“动员”农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工作和重塑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把农民动员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当前,一些农村党组织退出农民生产生活领域,党群关系逐渐疏远,党组织对农民的“动员”功能弱化。在... “动员”农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工作和重塑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把农民动员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当前,一些农村党组织退出农民生产生活领域,党群关系逐渐疏远,党组织对农民的“动员”功能弱化。在日益分化和个体化的乡村社会中,传统行政命令式动员已难以发挥作用。“沉浸式动员”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党员联户制度和正向激励制度等措施,确保党建能够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事务中,实现党群之间的长期互动,密切党群关系。在党群互动过程中,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能够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党员先进性影响和带动,使农民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重塑农民的公共精神,从而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性。因此,“沉浸式动员”更切合当下乡村社会基础和乡村振兴建设长期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动员 乡村振兴 农村党组织 党群互动 农民公共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