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城”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序威 《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 2001年第6期6-7,共2页
关键词 龙港市 设市方案 农民城 行政区划体制 经济地理
下载PDF
龙港农民城建设的实践研究
2
作者 黄徐簪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6-67,共2页
随着对城市化研究的深入,有关龙港农民城建设的实践研究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6000余人口的渔村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的中国挂历集散中心、印刷城、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礼品城,被著有"中国农民第一城"之称,其发展建... 随着对城市化研究的深入,有关龙港农民城建设的实践研究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6000余人口的渔村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的中国挂历集散中心、印刷城、印刷材料交易中心、礼品城,被著有"中国农民第一城"之称,其发展建设历程也成为当代城市化建设的模范。龙港农民城建设实践对现代农民城建设有什么启示?这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港 农民城 市化
下载PDF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遭遇体制困境
3
作者 邹建锋 卢丽平 汪海宝 《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民城”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摆脱它们面临的体制困境,理顺发展中的矛盾,将对我们整体的城市化道路有极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国 农民城 浙江省 温州市 龙港镇 市化 行政体制 镇建设
下载PDF
温州人怎样在杭州“筑农民城”
4
作者 陈聿敏 朱平 《中国建设信息》 2003年第296期52-52,共1页
把“温州模式”直接移植到杭州,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农民城的成功经验及模式搬到杭州,这是“三墩温州村”的建设经验。1994年,余杭市提出的“引进温州人,建设温州村,致富两地人”思路,得到苍南县的赞同和支持,其开发商-杭... 把“温州模式”直接移植到杭州,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农民城的成功经验及模式搬到杭州,这是“三墩温州村”的建设经验。1994年,余杭市提出的“引进温州人,建设温州村,致富两地人”思路,得到苍南县的赞同和支持,其开发商-杭州三墩温州村开发有限公司便考虑以一种新的模式来建造这座温州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市 杭州市 农民城建设 途径
下载PDF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交错产业群落的演进——对龙港“农民城”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康对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67,共6页
关键词 工业化 市化 区域经济 产业集聚 交错产业群落 农村经济 边缘效应 “龙港农民城
原文传递
在城农民工留城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6
6
作者 曾旭晖 秦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4,共5页
本文依据 2 0 0 0年对成都市农民工的调查 ,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了影响农村外出务工者留城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 ,经济因素的作用并没有显示出统计意义 ,而社会心理因素 (比如对城市的认同和对土地的态度 )则能够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教育... 本文依据 2 0 0 0年对成都市农民工的调查 ,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了影响农村外出务工者留城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 ,经济因素的作用并没有显示出统计意义 ,而社会心理因素 (比如对城市的认同和对土地的态度 )则能够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教育程度会影响留城决策 ,但是其关系并不是线性的。配偶是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也会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外出务工 市化
下载PDF
非经济动力—农民“住城”的文化动因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志辉 李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并非仅仅是农民向往城镇迁移的惟一动力。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出于文化象征"意义"的行动取向以及其他一些非经济因素,是产生大量农民住城现象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对赣西地区一个村落—乡镇—县城的考... 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并非仅仅是农民向往城镇迁移的惟一动力。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出于文化象征"意义"的行动取向以及其他一些非经济因素,是产生大量农民住城现象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对赣西地区一个村落—乡镇—县城的考察发现,诸如通婚、教育、地方性知识以及面子等一系列的文化观念,是驱动农民去购建城镇房产的文化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文化动因 通婚 面子
下载PDF
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毅杰 倪云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9,共8页
通过分析 2 0 0 0年 7月进行的“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问卷调查 ,初步描述了在城农民中两大基本群体 :雇佣就业者和自营就业者的进城原因和途径、职业活动、社会生活、特殊遭遇等方面 。
关键词 “在农民 职业 社会生活 现状 社会歧视 乡二元社会结构 制度惯性 成都市
下载PDF
代际视角下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国强 汪兴东 +1 位作者 梁志民 肖芳文 《宏观质量研究》 2014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代际视角下,以江西调查样本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 在代际视角下,以江西调查样本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有社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健康状况、性别、空气质量、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务工收入等;而影响老一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有社会满意度、空气质量、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健康状况、务工收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生活质量 农民 代际差异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排斥与融入: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析——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昆仑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20,24,共4页
城市义务教育体系的社会排斥导致了农民工城居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过程的分化。通过反排斥的社会政策以缓解、乃至消除社会排斥,达到制度安排机制下的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社会整合,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整合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 城市义务教育体系的社会排斥导致了农民工城居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过程的分化。通过反排斥的社会政策以缓解、乃至消除社会排斥,达到制度安排机制下的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社会整合,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整合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资源;鼓励多元的市场力量与社会组织力量的充分参与,以促进农民工城居子女融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居子女 义务教育 社会排斥 社会整合
下载PDF
艰难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入城农民的文学镜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小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3-76,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城与乡的关系发生着急剧变化,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运而生,这就是入城的农民。这个群体有着自己合理的梦想和追求,又有着特殊历史条件赋予他们的特殊的身份负担。这个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们边缘化的地位。他们只能挣扎...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城与乡的关系发生着急剧变化,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运而生,这就是入城的农民。这个群体有着自己合理的梦想和追求,又有着特殊历史条件赋予他们的特殊的身份负担。这个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们边缘化的地位。他们只能挣扎在城与乡的夹缝中。正因为如此,这个群体的生存与命运就成了城乡关系变迁的晴雨表。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和思索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所达到的思想水平。通过《哦,香雪》、《人生》、《浮躁》、《愤怒》等文本的分析来呈现中国底层农民在城市中走过的艰难历程,并通过这一文学镜像,呈现作为一个时期思想水平的代表———作家思想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村 作家
下载PDF
农民工城居子女受教育的价值底线及对策
12
作者 张雷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84-87,共4页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城居子女的受教育(仅指义务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体制障碍和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城居子女的教育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对待。文章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出发,...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城居子女的受教育(仅指义务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体制障碍和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城居子女的教育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对待。文章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地农民工城居子女受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居子女 受教育 东湖高新 价值底线
下载PDF
立足跨世纪 构建农民城
13
作者 李战华 曾少安 《村镇建设》 1997年第6期44-44,共1页
坂仔镇位于平和县东南部,辖14个行政村,210个村小组。人口3.8万人,山财3.6万亩,耕地2.75万亩。是漳州市首批重点乡镇,福建省“综合改革示范区”。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被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香蕉... 坂仔镇位于平和县东南部,辖14个行政村,210个村小组。人口3.8万人,山财3.6万亩,耕地2.75万亩。是漳州市首批重点乡镇,福建省“综合改革示范区”。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被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香蕉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建设 乡镇规划 农民城 构建
原文传递
对西部地区农民工入城与提高居民化水平相关问题的思考
14
作者 苏树军 《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7X期41-42,共2页
就西部农牧区城镇化与农民工入城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概括,通过可借鉴的西方有关迁移理论对其成因与运行机制作以简释,进而提出了农民工城镇居民化,及其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入 镇居民化 相关问题
下载PDF
对西部地区农民工入城与提高居民化水平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15
作者 苏树军 《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8X期6-7,共2页
本文就西部农牧区城镇化与农民工入城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概括。通过可借鉴的西方有关迁移理论对其成因与运行机制作以简释。进而提出了农民工城镇居民化,及其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入 镇居民化:相关问题
下载PDF
贵阳市入城农民工子女城市教育环境研究
16
作者 倪幸媛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5-49,共5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及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携家带口进入城市,他们成为了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学龄阶段的进城农民工子女作为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和主人,在城市需要一个良好和公平的受教育环境,而目前这种需求存在较多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及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携家带口进入城市,他们成为了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学龄阶段的进城农民工子女作为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和主人,在城市需要一个良好和公平的受教育环境,而目前这种需求存在较多问题,这个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发挥作用,统一战线通过"柔性"方式,促使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的改善,以期建立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市教育环境 和谐社会 教育公平 统一战线
下载PDF
后金融危机时期南京返城农民工就业及生活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畅 王婷婷 +2 位作者 饶思文 黄睿 高代琴 《经济师》 2010年第8期49-50,共2页
文章以南京返城农民工为样本,两次共调查了800位农民工,研究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现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金融危机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的影响程度,分析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和生活影响的时间跨度,并得出调查结... 文章以南京返城农民工为样本,两次共调查了800位农民工,研究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现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金融危机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的影响程度,分析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和生活影响的时间跨度,并得出调查结论和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最后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农民 就业 生活 调查
下载PDF
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昆仑 《社会工作》 2011年第6期68-71,共4页
根据对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渊源、变迁与现状的分析,当前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行的教育经费制度以及城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起责任,... 根据对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渊源、变迁与现状的分析,当前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行的教育经费制度以及城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起责任,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全国统筹的义务教育规划;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建立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建立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跟踪测评机制;并为农民工城居子女提供传统学校教育的替代性教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居子女 义务教育 户籍制度 教育政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城归”农民工的缺位与补位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晓玲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68,共2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由于进城农民工掌握了更多的生产技能并拥有了一定的货币资本,且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因而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由于农民工...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由于进城农民工掌握了更多的生产技能并拥有了一定的货币资本,且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因而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由于农民工缺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城归"农民工所带来的补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归”农民 缺位 补位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融城的优化途径
20
作者 田兰 吕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0-72,共3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是将工作中心从土地为重点转向以人为本,是公共治理理念的转变。在此,如何使农民从人、职业、心理及文化等方面完全融入城市,是比单单治理土地更为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是将工作中心从土地为重点转向以人为本,是公共治理理念的转变。在此,如何使农民从人、职业、心理及文化等方面完全融入城市,是比单单治理土地更为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力。论文在阐述理念、分析困境基础上,提出"一政三社"即政府引导、社区、公众、农民本身多元主体参与模式下的优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镇化 农民 公众参与 互动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